幸町日式宿舍再生 「文房」 的檜木香 、咖啡香以及書香.....

生活品味

台北最令人回味無窮之處,在於巷弄內的驚喜,尤其是日治時代留下的日式建築,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資產。

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工專)附近的臨沂街上,一間「幸町日式宿舍」,過去像一台蒙灰的勞斯萊斯汽車一樣,靜靜的躺在某個角落,卻難掩它古典的魅力,幸虧台北市政府在2013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由民間公司標得後整裝改建,重現它的靈魂,新的名字叫做「文房」,專供大眾讀書場域。

進門的玄關一串碗燈,刻意帶入台灣味。(攝影/蔡云瑄)

「幸町日式宿舍」據稱是30年代日本文官的高級宿舍,國民政府接掌台灣後被歸為省財政廳的財產,之後撥給台北市政府。它與一般日式建築不同,其露臺為洋式建築,西廂為日式建築形式,因此稱為和洋折衷式建築,屋頂為日本黑瓦,庭院裡有幾棵樹,都是1930年留下來的保育樹種,但外牆杉木已多處斑駁損毀,還有牆面倒榻,占地168坪,院子就100坪,在日本式的宿舍裡算大。

仿造古法,重現日式建築

2007年台北市政府公告其為歷史建築,2013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在文化資產審議會計畫下,發包民間整修及營運,老師傅一磚一瓦巧手的修復下,這裡於是成為滿是生香的藏書閣。

原來的主臥室經過把橫梁提高,改建成主要的書房,旁邊是整排的落地窗,將庭院的閒逸氣氛也帶進房內。(攝影/鄭國強)

但要修復一間將近90年歷史的日本老宅談何容易,許多結構已經毀壞,但仍在廢木中發現八十幾年前的原柱,整個木材稍微整治仍可使用,亦有當年即具藝術美感的原木地板貼片,令人不捨廢棄,而文化資產審議會的要求是「重現原貌」,因此所有的設計圖、使用的材料都和文資審議會共同商討後決定。

整個設計圖審核了一年多之後,2014年正式施工,然而修復後的「幸町日式宿舍」成為一間隨時可聞到台灣檜木香氣的建築,因為民間得標的頂禾開發狠砸4000萬元整建,到台南去採購台灣檜木做為主要建材,原先日式建築常見的杉木部分,也都被檜木取代,甚至許多部分採用木頭中的「上才」,整片木沒有任何一個木節。

坐在來自巴黎的沙發椅子上閱讀,享受沉靜片刻。(攝影/鄭國強)

修復歷史建築不是一般的師傅可以執行,必須領有文建會的執照才能施工,在老師傅細心的手工下,許多木條也是仿原屋的木條,牆壁則是採古法,將麻繩泡軟後與石灰混合,成為包覆內部木結構牆壁的灰泥牆,因此在「幸町日式宿舍」內也許會發現牆壁不一定平整,那是灰泥牆自然的現象。

防震部分,除了按照古法以木梁斜張(X型結構)之外,再搭配卡榫、鉚釘結構,並配置消防灑水措施,整棟建築物抗震達到6級,在台北市至少贏過30萬間房子。防水的屋瓦則是從日本進口,經過1200度高溫燒成密度極高的瓦片,而排水部分則有雨水回收系統,已經是一棟準綠建築物。

檜木香滿屋,還請喝咖啡

重現新貌「幸町日式宿舍」改名為「文房」,成為了充滿檜木香、書香、咖啡香的閱讀靜地,帶著日式長廊與大片落地窗,幽靜的庭園,兩張來自法國的沙發角落,更是許多文人的最愛,頂禾開發每年還編列1千萬元預算來維護,24小時都有人員看顧。

許多喜愛日式建築的人都曾到訪隱藏在台北市植物園裡面的「南門町三二三」,它的園藝幾乎完整保留日式風格,但內裝較單純,相較之下,「文房」的內部設計極具巧思,在原來的西式、日式架構上繼續延展設計。

「幸町日式宿舍」是30年代日式建築,其露臺為洋式建築,西廂為日式建築形式,經台北市政府重新發包民間整建後改名「文房」對外免費開放。(攝影/蔡云瑄)

好消息是,「文房」開放免費參觀,只要先預約就可,每天開放48個名額,不但有書可以看,還有咖啡可以喝,有趣的是,許多香港、國外遊客訊息比許多台北市民還快,時常搶先預約,據統計,每天約有1成來訪遊客是外國人,還有許多一來再來、意猶未竟的香港客,因為這裡的檜木香,讓他們回到香港後,依舊難忘。

向晚時分,屋內的燈光亮起來,文房在煩擾的都會中,別有一番韻味景致。(攝影/蔡云瑄)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