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髓庫協會在2015年時,為紀念2500萬志願者這個新里程,宣布去年9月19日為全球首屆骨髓捐贈者日紀念活動。今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也結合各地慈濟志工,舉辦10場驗血活動,11日在松山車站前廣場發起「髓緣之愛」起跑活動,除了多位骨髓捐贈者現身分享「我捐髓,我很健康」,希望號召更多人參加,支持造血幹細胞捐贈,呼應這個「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因緣。
對照去年「超人」小朋友骨髓移植醫療事件,此次活動重新點燃了原本對骨髓移植失去信心民眾心中的希望之火。
之前,有一張「慈濟骨髓」照片在臉書瘋傳,甚至有上萬網友分享痛罵,起因是一位原本要接受異體骨髓移植的小朋友,在預計時間因淋巴結腫大暫緩移植,醫師、病患要求按計畫取髓,被慈濟拒絕,病患等不及下次移植就不幸往生,雖然慈濟有將移植所需的11萬元退還,但仍有2萬元檢驗費用無法退回,病患家屬便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退費傳真PO上網,並說「再也不跟慈濟有任何來往」。
古凡宸醫師解釋骨髓移植始末
骨髓移植本為好事一樁,但在去年卻演變為醫療糾紛,這起事件,重傷了慈濟在醫界的聲名。為此,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醫師古凡宸,在部落格客觀描述了這段過程,還給慈濟一個公道。
根據和信醫院2013年說法,目前在台灣,每年包括自體和異體,大概有300-350例的幹細胞移植,而異體和自體的比大概是6:4,異體的比較多。其中台大醫院有將近有150例;而榮總大概一年有50-80移植病例。
而慈濟在1992年展開建立華裔造血幹細胞銀行的呼籲。1993年,行政院召開「骨髓捐贈資料庫」專案會議,成立國內唯一骨髓資料庫「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
「在慈濟,每年約有350位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送往各地,進行搶救生命的任務」,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在「髓緣之愛」起跑活動上表示,自慈濟骨髓庫成立至今即將滿23年,志願捐贈者已累計超過40萬人,全球到台灣尋求配對者累計超過5萬人,捐贈案例也累計超過4400例,此次活動他們欲讓這分髓緣大愛跨越宗教、種族、膚色的藩籬。也期許這份「髓緣之愛」,讓眾人心中的火光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