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就業調查「假的」 就業歧視一大堆


勞動部9月委託市場調查公司進行「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針對勞工在職場上受到的就業歧視狀況,生理男、女性除了性別以外,最易受職場歧視的類型前三名,男性為年齡、階級、語言;女性則為年齡、語言、容貌。

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針對勞動部調查結果進行研究,發現勞動部調查數字過分「甜蜜」,並於1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勞動部除了基本工資、周休二日等勞動條件的改善,也應積極防止與處理職場歧視問題,更指出台灣職場上幾類常見的歧視類別,其中包含年齡、性別、容貌以及身心障礙。

「自我感覺良好」的調查結果

年齡普遍是勞工在職場上最容易受到歧視的項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調查中,身心障礙歧視卻未名列前茅,男性僅0.9%,女性0.3%勞工受身心障礙歧視。

青平台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葉懿倫發現,勞動部透過市調公司調查,研究方法是問卷式問答。市調公司隨機抽樣4117名勞工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勞動部103年6月「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率約為20%,意即4千多名隨機抽樣的勞工中,僅有20%,約800位身心障礙者填答,受到歧視的統計結果在較大的分母中自然被「和諧」了。

身心障礙歧視,政府與大專院校是幫兇

勞動部103年調查,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率僅19.7%,不到國人一半,失業率卻是11%,為國人的2倍。另外,主計總處公布每人每月薪資約為44K,身心障礙者平均月薪24K,差距高達2萬元。

勞動部調查中顯示,當企業財務緊縮時,身心障礙者最容易被資遣。然而,當《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中規定,須保障身障者就業平等及自由時,卻同時明文規定警政、消防、關務等7類單位不需定額進用身障者,這樣的歧視進而延伸至大專院校雇用行政助理。

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滕西華表示,國內頂尖大學包括台大、成大等多所頂尖學校校長曾經聯合召開會議,遊說勞動部及立委,要求行政助理聘用需排除身心障礙者,理由是身心障礙者能力有落差。

滕西華感嘆,身心障礙者的就業平等權竟遭到政府單位及大專院校排除,她更呼籲,每個人都有其工作適性,不應以身障者處境來排除其就業自由。

女性就業面臨「玻璃天花板」

「總機小姐」、「秘書小姐」是女性在職場常見的社會期待,如同「司機大哥」此類職務也常落在男性身上。

根據調查,男女出社會初薪相去不遠,但全國平均薪資女性卻僅為男性的85.22%,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怡翎指出,生理女性在職場上常面臨「玻璃天花板」,社會期待中的照顧、生育責任都落在女性身上,讓女性必須因為這些因素退出職場,也因無法配合出差及加班,導致升遷機會低於男性。

此外,女性大多被賦予庶務型、行政型職務,男性則是業務、經營管理等類型職位,無形之中剝奪不同性別在職場的選擇。

年齡讓歧視火上加油

根據調查,一般身心障礙者失業周數約為51.4週,中高齡身障者則是58.2週,中高齡需多花近2個月尋覓新工作。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洪敬舒表示,不論是性別、身心障礙或是任何歧視,加上年齡問題,歧視問題將加劇。

洪敬舒也提到,職場上年齡歧視比比皆是,不論對象是青少年或中高齡者皆存在。相較於性別、容貌與身心障礙,年齡的歧視最不容易被發現,他舉例,通常不論面試過程再順利,主考官早已對求職者年齡進行篩選,最後面試者得到的僅是一句「會再和你聯絡」。

許多企業總是苦喊「缺工」,聲稱開出7、8萬薪水還招不到年輕人。事實上,中高齡者就業力並非不如青壯年,他們只要求合理的薪資,然而資方預設許多理由排除中高齡求職者,再向政府喊話沒有年輕人力,要求開放廉價外籍勞工。「這種歧視下的結果圖利了誰?又害誰損失?」洪敬舒說,最後企業花小錢請外籍勞工,中高齡失業造成的社會成本則要由納稅人共同分擔。

青平台董事長邱俊榮表示,當大眾都在關心「量」的同時,也不該忽略「質」。薪資、工時等問題需要被關注,但就業品質也是產業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