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十周年 帶走了觀光人潮…墾丁該何去何從

產業動態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聽到這句經典台詞,是否勾起你的回憶,2008年的夏天《海角七號》,橫掃全台5.3億票房,10年過去了,至今仍然沒有任何國片能打破《海角》的票房奇蹟。《海角七號》一部描述一群魯蛇追求夢想與橫跨60年的愛情故事,恰巧當時馬政府剛上台,政局極度往中國傾斜,讓觀眾忍不住投射情感,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加上口碑發酵,讓票房一路長紅,電影上映一個月就突破1億大關,最後成為全民朝聖運動。

《海角》熱帶動墾丁觀光

《海角七號》的爆紅在除了讓導演魏德聖打開知名度,也捧紅了范逸臣、田中千繪與茂伯等演員,更驚人的是在電影帶動之下,掀起一波恆春觀光熱潮,尤其劇中的取景之處,都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包括「阿嘉的家」、「茂伯的家」、「友子奶奶的家」,夏都飯店也有不少民眾慕名而來,在當時觀光局也順勢輔導業者推出海角七號觀光巴士半日遊與一日遊活動。

影評人膝關節分析提到,「片中出現的小米酒、琉璃手珠等,就是希望能結合地方觀光和行銷議題,讓電影持續有討論熱度」,然而相關議題的發燒在媒體上,至少持續2個月。

觀光人數雪崩式下滑

但時間久了,熱潮逐漸退去,劇中角色的家逐漸變成在普通不過的民宅,「阿嘉的家」也只變成民眾眾多打卡之一,門牆外拍拍就走,屋主張永源就感嘆人潮比當年高峰少了將近六成。

如果從墾管局的統計資料來看,2008年共有346萬多旅遊人次,到墾丁旅遊,之後旅遊人數持續攀升,2014年更在陸客的推波助瀾下,達到高峰有837萬多旅遊人次,但之後人數狂跌,到去年(2017年)的統計,墾丁遊客只剩437萬多旅遊人次,變動相當戲劇化,不少媒體都用「雪崩」形容,今年上半年則累積211萬多的旅遊人次。

觀光熱潮來的太急太快,造就惡性循環

其實就在《海角七號》爆紅後,讓原本只有海洋音樂祭才有人潮的墾丁,不再有淡旺季之分。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在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提到,「效應來的太快,當地人還沒有做好準備,卻都想大撈一筆」,因此就出現夜市的貨,百貨公司的價格。

除此之外,大家也漸漸忘記,墾丁其實是做生態豐富的國家公園。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則認為,墾丁旅遊觀光經營模式錯誤,應該找回墾丁地景的美好,而非「淺碟式」旅遊,依賴大街夜市、水上摩托車、海鮮文化等。

當年的觀光熱,當然也帶動了高房價,就在2013年,墾丁一帶45年屋齡的房子可以以每坪180萬元售出,2014年南灣的房子也有以每坪84萬元出售的高價,然而高房價,也影響了店面租金的價格。

2017年墾丁里里長張昌益就曾指出,以1棟地坪90坪的地上4樓店住為例,1個月的租金就上看約40萬元,因此也讓墾丁的物價高得嚇人,但現在觀光客走了,墾丁地區的觀光旅館住房率大幅下跌,7月知名飯店訂房率僅6成,部分業者甚至降至5成,為了挽救訂房率,逼得業者紛紛祭出優惠方案。

就在墾丁物價高得嚇人當口,台灣也追起了低價航空風潮,年輕人買了低價航空機票,一下子就可以到日本沖繩、泰國芭達雅海邊享受比墾丁還要豐富的異國風情,擺在全球化競爭的平台上,墾丁觀光如何找回原貌並發揮自己獨特的特色?恐怕值得政府相關單位以及業者進一步深思。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