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別輕易踩上一個受害者的位置


本周,在台灣的外交情勢上的熱門議題,不外乎就是關於台灣如何處理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未發邀請函,讓台灣循往例以特別貴賓身份與會一事。

當然這件事情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解讀:首先,面對上任以來持續對兩岸議題冷處理的蔡英文,北京政府一直試圖尋求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之外,能夠升高兩岸關係張力以作為刻板化「民進黨台獨勢力」的理由與藉口。其次,在北京政治圈中,對台立場向來屬鷹派的外交事務官們,必須要在降溫的兩岸衝突關係當中形塑符合自身利益的衝突環境,ICAO確實是當下可以給予台灣另一個威嚇,卻又不至於刺激美方升高中美衝突的場合。

ICAO未獲邀請  國際關係亮黃燈
但是退一步來思考,和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完全不同的是,ICAO的「特別貴賓」身分並不是屬於ICAO章程中既定的參與成員種類之一,其與會的資格必須被大會主席與秘書長逐年邀請,且僅止於參加大會,不得參與ICAO的其他相關活動。當本屆ICAO秘書長由中國籍的柳芳擔任,理所當然沒有必要延續上一屆大會發給台灣貴賓邀請函的模式。

的確,站在客觀的事實角度上,台灣處於全球最繁忙的民航空域之一,確實是有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共同增進國際民航安全的必要性。只是,撇開中國在國際政治現實上的對台箝制,台灣政府捫心自問,過去這幾年台灣在國際民航安全的領域中,做出了多少貢獻?

檢視對內專業補強  再求對外展翅
從2000年新加坡航空在桃園機場空難開始,桃園機場花了7年的時間,才完工啟用了間接造成新航空難遺憾的機場場面搜索雷達(Airport Surface Detection Equipment ASDE),但新航早已將飛往洛杉磯的班機中途加油點,由桃園國際機場改為東京成田機場。

而桃園機場跑道與滑行道的屢補屢修,不只是造成機場吞吐量的影響與班機延宕,跑道柏油碎塊與滑行道泥漿已經多次造成飛機機體損傷,嚴重危害國際民航飛航安全。面對全球恐怖攻擊的防範,桃園機場每逢大雨的全面斷電,更早已是各方心照不宣的安檢漏洞。歷任政府交通部對桃園機場公司的荒唐作為完全束手無策,更是令各方瞠目結舌。

即便是對國籍航空公司,不論是從兩次復興航空空難,華航空服員罷工,長榮班機颱風天降落等等事件,即便是有人員喪生,有飛安會完整報告,有第一線工作人員的辛酸血淚,但是經過了這些,歷任政府在促進飛航系統安全,人員過勞防範,監督航空公司落實飛航安全文化等等各方面又做了些什麼?

想重返國際組織  先重塑責任感與決心

中國在國際組織上對台灣的各方面打壓是事實,但是更重要的是,台灣如果企圖以政治實體重返國際組織,就必須嚴肅地面對與自我反省,在政府層面與國際社會脫節了將近四十年之後,台灣的政府部門在各領域是否具備了重返國際組織的人才?是否真的有足以與世界各國分享的經驗與成就?是否有願意投入資源協助其他國家善盡國際組織成員責任的能力與決心?

如果這些都還欠缺,如果繼續看著中國的優秀留學生不斷地進入各種世界組織工作,如果假以時日,他們都成為下一個柳芳,而台灣只能將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寄託在美中關係的角力,或是其他友好邦交國面對台灣受中國打壓時的受害者同情,再抑或是政府永遠只能反覆在WHA上宣揚著難以被世界其他各國複製的台灣健保奇蹟,卻無法如台灣醫界民間組織一樣在各方面以堅厚的實力不斷為台灣發聲。即便僥倖的獲得國際組織的與會資格,只是驕其妻妾的乞人之餘而已。

那台灣作為一個國際政治實體的未來會有出路,才是奇蹟。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