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於昨(3日)因食道癌逝世,享年54歲;其實他2016年就傳出因呼吸道疾病入院開刀治療,病情好轉後又再度復發,如今仍不幸撒手人寰。而罹患食道癌第三期的資深藝人安迪,也於12月2日過世,享年57歲。
連續兩位名人皆因「食道癌」離世,讓這個鮮少被討論的疾病,一夕間突然成為眾所關心的熱門話題。到底食道癌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專愛找上中年男性?平常又可以透過那些方式來預防?
「食道癌的前兆很不特定,通常發現都已是中晚期,目前統計食道癌第三期患者大概佔6成、第四期佔3成。」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洪宗民,接受《信傳媒》電話專訪時表示。
他解釋,由於食道只有薄薄的黏膜層和肌肉層,所以癌細胞容易往外圍組織侵犯,加上食道周圍淋巴系統廣泛,讓癌細胞更有機會四處擴散,多數病人診斷出食道癌時已非早期,絕大多數患者已有局部擴散甚至轉移的現象。
目前食道癌在國人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男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六,男女比大約是9:1,好發於50-60歲男性。雖然外界認為食道癌現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洪宗民表示,目前診間看到的案例,還是以50-60歲男性為主。
為何食道癌專找上中年男性?且男性又高於女性?
為何食道癌專愛找上中年男性?
「男生壞習慣還是比女生多啦!雖然先天基因佔部分原因,但多數是後天所影響的,像是抽菸、喝烈酒或是胃食道逆流,都可能造成食道癌。」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現任成美診所院長陳炳諴指出。
目前已知的口腔癌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吸菸、重度飲酒、吃或喝極熱的飲食、吞食強鹼物質所造成的腐蝕性傷害、醃漬物裡的亞硝胺、有過頭頸部癌症病史者、既存的食道疾病(如食道弛緩不張症、逆流性食道炎、巴雷斯特食道症、食道裂孔疝氣,乳突病毒感染)等。
嚴凱泰曾靠毅力,在15個月內減掉15公斤維持健康體態,「雖然不清楚他以前的生活習慣,但如果是本來有抽菸喝酒習慣,就算後來戒掉,過去累積的風險因子仍存在。」洪宗民表示。而食道癌又分為麟狀上皮癌及腺癌,台灣等亞洲國家多屬麟狀上皮癌,與菸酒、飲食習慣有關;歐美國家則因胃食道逆流患者、肥胖人口較多屬於口腔癌中的腺癌。
食道癌手術需切除喉嚨,將來無法說話、進食?可能痊癒嗎?
食道癌雖然早期徵兆難發現,但主要症狀是持續惡化的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容易廣泛的局部侵犯及淋巴腺轉移,亦容易在遠處轉移至肺、肝等內臟器官。
那要如何治療食道癌?針對常見的第3或4期食道癌病例,洪宗民表示會先做化療和放療,再評估是否要動手術這樣的治療模式,「放射治療每一期都能做,但如果是早期主要會以手術為主。」
許多民眾也好奇,食道癌手術是否需要切除喉嚨,將來就無法說話、進食了?
對此,陳炳諴表示,主要還是看腫瘤長的位置,如果是在中段比較沒問題,不需要切除喉嚨。洪宗民補充,若是胸段的食道癌,會先開刀切除食道再拿下面的胃接上去,所以仍然可以進食,但術後容易產生胃酸過多的狀況,需要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如果是在頸部的食道癌、腫瘤靠近喉嚨處,會建議先用放療和化療,盡量不開刀以保留喉嚨,還是會評估每個患者的狀況再決定治療方式。
至於食道癌是否有機會痊癒?
陳炳諴表示,雖然食道癌算是預後較差的疾病,但早期癌透過內視鏡基本上都可以完全切除,且治癒率高達99%,「不過一定要早期發現,最一開始就發現的話,可以用內視鏡切除,就像切大腸息肉一樣並不困難。」目前食道癌平均1年存活率大約是4成、2年存活率為2成、5年存活率為1成。
食道癌是「吃出來」的病!醫師:5件事預防
洪宗民也表示,在診間看到許多患者都拖到不能吃喝才來,骨瘦如柴、營養不足、虛弱的模樣相當令人不捨,若從生活習慣著手,食道癌還是可以避免的。陳炳諴建議從5件事著手預防食道癌,包括:
1.不抽菸、不喝烈酒:因烈酒容易讓食道灼傷。
2.避免吃發霉、醃漬食物、亞硝酸鹽食物(如香腸、臘肉、火腿、培根等)、含防腐劑之食物
3.避免喝滾燙熱飲、茶湯
4.50歲以上屬於高風險族群,目前成人免費健檢項目沒有包括食道癌,但胃鏡、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一定要做,若是有「早期癌影像偵測系統」更佳。洪宗民補充,日本胃癌族群多,他們會例行做胃癌篩檢,時常因此發現早期食道癌。
5.避免胃食道逆流:控制飲食、食物盡量以清淡為主,吃飽後也不要馬上躺著。
醫師小檔案_洪宗民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 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住院醫師、台大醫學系
專長:臨床放射腫瘤醫學、鼻咽癌、頭頸部腫瘤、食道癌、乳癌醫師小檔案_陳炳諴
現任:台南成美診所院長
經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專長:胃腸肝膽專科疾病、內科專科疾病、慢性病、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