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案」吵了一整年,最後在民進黨政府想快速清理戰場考量下,教育部勉予同意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在陣亡了三位教育部長、管中閔終於如願以償後,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顯然沒有。一身爭議的管中閔,位子可能會坐得不太安穩,如果他不能把那些金錢糾紛解釋清楚,恐怕「愛錢說」會一直跟著他,成為這位史上第一位文大畢業生入主台大後的最大陰影,尤其他一直迴避監察院的約詢,看起來就不是開大門走大路的行徑。
台大校長難產源於管中閔的利益糾葛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名」與「利」通常很難兩全其美,即使頭頂中研院院士頭銜的管中閔也很難掙脫這樣的宿命。
說起管中閔的「錢事金生」爭議,首推他擔任年薪500萬元的台灣大哥大獨董,但他在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沒有主動揭露這個訊息,而且擔任遴選委員的富邦金控董事長、台灣大哥大副董事長蔡明興也沒有利益迴避還投票給管中閔,成為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最不名譽的紀錄,也是校長難產的亂源。
最近,更爆出監察院查出管中閔在壹週刊匿名撰寫專欄文章,時間長達數年之久,領取超過300萬元以上的稿費,橫跨他擔任學者和官員的期間。壹週刊接獲監察院來函調查公文,他們也據實回覆表示,這筆資金是稿費,從管中閔擔任學者時就以不具名方式受邀撰寫專欄。
政務官可以在媒體兼差賺稿費?
由於壹週刊每週出刊一次,以它的專欄稿費行情價每篇大約15000-20000元(阿扁在獄中寫稿的行情是一篇20000元)計算,推論他是固定供稿,而且與他擔任政務委員兼任經建會主委、國發會主委的時間點重疊,才有辦法領到遠超過300萬元的稿費;但如果不是周周供稿,每篇稿費是超出市場行情甚多的25000元、50000元之類的數字,那又是與一般稿費收入嚴重不相當的公務員收賄行為。
重點來了,管中閔領取高額稿費是本事,他也有報稅、繳稅,可是他為壹週刊固定寫專欄的同時具備政務官身分,這就是公務員「兼差」,有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的問題;倘若他任官寫稿期間,媒體又承包了相關政府勞務、廣編專案,那就更嚴重了,可能涉及不當利益輸送的公務員圖利、貪汙罪嫌了。
兩個月前監院發函問政院,「自行認定」?
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 其實監察院調查已經到相當程度了,也一直要約談管中閔,但他都迴避約詢;而且監察院早在兩個多月前就曾行文行政院,詢問是否核准公務員這種兼職,行政院回應模糊,要監察院「自行認定」。
從葉俊榮快刀斬亂麻,然後府院齊切割,再加上管中閔一路迴避調查看來,多少可以嗅出一些不尋常的氣味。
其實,管爺不只在壹週刊寫稿,他也在經濟日報寫社論,從當學者時就開始寫,斷斷續續的寫,只是經濟日報稿費可能不如壹週刊,所以他就不是那樣固定供稿,不過報社還是有安排「專人伺候」,只是從台大校長遴選爭議之後,他就沒寫了。
不止寫壹週刊,在經濟日報也有寫
經濟日報是很多藍營財經學者、官員筆耕的園地,有的人光明磊落具名點評時政,像陳冲;有的就躲躲藏藏、隱姓埋名,像管中閔。內部人士透露,這些官員作者也會常常對記者寫的相關新聞有意見,指指點點,甚至向報社長官告狀,對他們來說,這裡是他們的同溫層,他們對財經政策的言論風向極具影響力,有些人的名字還在內部發稿作業系統上找得到作者名字。
不過,據了解,在監察院相關調查資料中,並沒有查到來自於經濟日報給管中閔的稿費,依一般媒體的作業慣例,只要作者特別提出要求,是有可能錢進海外帳戶,因為管中閔三個小孩都曾在國外唸書或居住。
擔任柏南奇引言人,商周給的報酬也不低
管中閔的錢事糾紛還不止是「煮字療饑」或「一字千金」的爭議,他在卸下政務官身分後,應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之邀,去擔任券商公會的顧問,享有公會會員的福利和旅遊補助,雖不直接違法,卻也瓜田李下。
此外,2015年商業周刊邀請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來台訪問、演講,找當時剛卸下官職不久的管中閔擔任引言人,據說他也要求了六位數以上的偏高酬勞,還嫌曝光不夠,在媒體圈引起熱議。
管中閔會成為台大史上最爭議的校長,其中最尷尬的一點,就是他一直和「錢」糾纏不清,不論是他當官時去中國演講賺口水費,還是在媒體匿名寫稿賺稿費,或是擔任企業獨董賺董事酬勞,由於他迴避面對,也講不清楚,而讓這些大錢小錢沾染了他的清譽,偏偏這對「台大校長」是很重要、而且是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