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安保對話 日官房長官、外務省「適當應對」透露出什麼信號...

兩岸外交

日前蔡總統在日本《產經新聞》專訪中提到呼籲展開台日安保對話,老共立即跳腳。

而訪談刊出沒多久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宣稱根據他們獨家專訪日本外務省報道科官員結果,日本官員明確告訴環時訪問者日本「不予考慮」展開台日安保對話,形同打臉蔡總統。

台灣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份偏向統一反台獨的報紙立即引用《環球時報》的報導,表示日本官方拒絕蔡總統的呼籲。接著《中時》又藉由引用台灣與日本若干學者的意見,表示台灣的呼籲就是一廂情願,是不懂日本現在的政治考慮以及日方做事的人情世故,以此訕笑蔡英文總統。

日外務大臣:「適當應對」

不料兩天後日本官房長官(副首相)在例行記者會上講出「就如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所記載,日本政府立場是日本與台灣之間維持著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我知道有那樣的發言,但日本政府基於我方才所說的立場,做適當應對。

同日下午外務大臣在公開記者會上也說:「日本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一貫維持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基於這個立場,適當應對」。雖然沒有正面肯定展開台日安保對話,但也沒有直接否定這個可能性。反而因為官房長官與外務大臣都不約而同說到「適當應對」,引發許多想像空間。 

從這個新聞的發展來看,我們可以知道有三項確定事實。

第一,即便台日友好,民間彼此的好感度極高,官方也多會盡量彼此相挺,但是夠份量的安保對話,起碼台灣所期待的安保對話,並未出現。第二,日本並非對台日安保對話「不予考慮」。由於外務大臣與官房長官都是以同樣用語來應對產經記者的提問,沒提考不考慮。

因此先前所謂外務省報道官的「不予考慮」的講法,顯然是扭曲誇大,或甚至是中國官媒刻意製造的假新聞。第三,從日本的反應來看,雖然沒有直接否定台日安保對話,但如果要發動這個對話,也不可能繞過七二體制,而會是採用七二體制可以允許的方式進行。 

公開呼籲背後的考慮是什麼?

國內與日本部份學者說日本一向喜歡低調做事,認為蔡總統的公開呼籲形同在敲鑼打鼓,只會破掉一個原先可能成的局。也有人說日本現在積極想與中國拉近關係,特別提到安倍希望利用6月下旬習近平去大阪參加G-20會議的機會展開日中峰會。也有人說日本對美國川普總統不按牌理出牌,對日美關係停留在三十年前日本第一,享有對美巨額貿易順差的過時印象。

東京對川普滿腦子只想要日本多付錢的作法十分頭痛,因此日本會想與中國拉近關係以展開對美國的戰略避險(hedging)。前者說操作方法不對,後者說蔡政府看不懂日本的戰略構思。換句話說,這些人就是在罵蔡政府完全不懂日本,沒有策略,只差沒說蔡英文對日本的作為就是智障一枚。 

但仔細觀之,前者的質問已經被自己的說法解釋,從頭到尾就是個套套邏輯。因為沒有人會笨到把一個已經要成的局用敲鑼打鼓方式破掉,因此要問的不是為何要會有這種行動導致破局,而是明知可能會這種結果還要公開呼籲,其背後的考慮是什麼?

況且對著安倍鐵粉媒體這樣的發言,也一定知道這個媒體的高層幾乎之後會私下向總理府詢問此事,且其記者也一定會在公開記者會直接詢問政府高層。理解到這些必然出現的連動但依舊公開提出,是否代表台日間已存在了什麼默契嗎? 

過去台日之間存在很多二軌、一軌交流

至於後者的憂慮就更離譜了。因為這些人眼中只會看日中雙邊關係,但安倍這個搞地球儀外交,被歐盟視為亞洲最重要的戰略領導者的總理,難道不會看出中國被美中貿易戰搞到灰頭土臉一心跪地求和嗎?近期日中關係改善的關鍵,是被貿易戰打到幾乎躺下的中國,因為不願多開戰場同時與美、日、印度、歐盟等為敵,所以現在擺出一副願意配合日本的期待。

因此現在是中國在政治上配合日本,較日本向中國妥協的成分更多些,更何況貿易戰短期不會結束,中國居於劣勢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如果還有人懷疑安倍會採強勢態度,看看日本怎樣在經貿談判上強勢面對英國。

面對被脫歐同樣弄得七暈八素的英國向日本提出的經貿談判,以及加入CPTPP的要求時,日本可沒撿到籃子裡都是菜而直接附和英國的主張。不少歐盟國家現在對安倍對英國的態度是暗爽在心裏。 

講到台日安保對話,其實過去已經存在很多二軌,甚至是一軌半透過智庫操作的交流。

李總統時代類似的一軌會議就有台美日三方的明德專案,當年東京外國語大學校長中島嶺雄主辦的台日論壇,也有類似功能。

而過去政大國關中心也有與日本定期展開年度的中國問題研究會,日本國際關係論壇與台灣舉辦每年一度的環球論壇。於扁政府時成立,透過遠景基金會與世界和平研究所的年度台日對話、台灣智庫與岡崎研究所也有台美日會議在進行。當年還有與前駐中大使合作,直接由國安會主導參與的年度閉門會議等。 

台日官方的互動也非常密切

在馬政府時代也有與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霞山會等的二軌會議。小英時代的台日二軌會議也很多,別的不說,每年台美日三方智庫的公開會議。日本都會有重量級國會議員與學者來台參加。因此台日間並不欠缺智庫交流,只是這樣討論安保議題的智庫交流比較像是研究分析的交流,學術性質較政策性質更濃。 

台日官方的互動也非常密切,除了台日經貿對話、台日海事合作會議外,這些官方互動往往比較像是情資交流。雖然情資交流很重要,可是兩國互動最重要的是政策協調,要先能協調彼此要做什麼,之後才能一起合作共同計劃要幹什麼。

協調彼此要做什麼,要先從戰略層次的溝通建立互信,才能觸及戰術層次的協調。等到協調出默契後,根據有無共同的興趣,或是共同的利益關切,在既有組織架構可以負擔的情形下,才去處理共同的計畫以合作完成某些新的事情。

更由於新的事務往往是多加的工作,往往與既有的組織出現扞格。因此最常發生的狀況是建立一個新的專責單位處理。而這就會牽涉到對彼此組織的調整。 

蔡總統希望有個超越參二情資分享層次的交流

簡單以兩軍合作來說,情報交換是最簡單的兩軍合作,只要參二(情報)互動一下即可,但當牽涉到合作共同作戰時,參三(訓練、作戰)固然一定要在其內,參四(後勤)也必須討論,而參一(人事組織)也可能會需要調整,特別是當需要成立一個超越聯繫性質的合作辦公室,這個辦公室的任務、位階、與既有組織的關係,以及誰合適進去等,都會是牽涉合作成敗的重要環節。當談到要成立台日安保對話時,似乎蔡總統是希望有個超越參二情資分享層次的交流。 

在這裡似乎可以理解為何日方會以這樣的方式回答。

因為如要超越純粹的情資交流,勢必牽涉到政府間溝通對話的制度性建制,那麼這個安保對話的任務是什麼(分享對中共同關切並不是任務。要問的是台日在這個對話內要關切中國的什麼,以及要透過這個機制完成什麼)?要把什麼政府組織含括在內?要實際處理什麼議題(換句話說,有哪些議題與面向是不需要處理的,以免讓這個對話被太多雜務壓垮)等。因此日本一定會以官方實質背書為前提下,思考如何建立台日安保對話的議題。 

「不否定」定調是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因為日本與美、澳、法及其他國家都有國防部長與外務大臣共同主持的「二加二會議」,與中國及其他國家也有透過外務省事務次官領導的戰略對話,至於局長級、副局長級主導,或是實質參與的對話更是不可勝數。

日本如同意台日安保對話,就必須在這麼多既有的對話下另創新機制,說沒難度是不對的。如果沒有上層強烈的政治意志主導,官僚慣性就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政治領導者如官房長官與外務大臣的「不否定」定調,可能就是值得關注的信號。 

有人說因為日本官房長官與外務大臣都強調要在既有非官方關係,即七二體制的前提下,發展台日安保對話,因此認定這與蔡期待的官方對話不同,形同宣告安保對話的死亡。

但台日間不是也有經貿會議、海事合作會議等全官方對話,也沒見到日本說這些會議違反「七二體制」啊?換句話說,當日本提到會「適當應對」時,回顧一些既存事實可能會給我們更多的靈感吧。

看看連中國官方最權威的《人民日報》都會把假新聞做到前紐西蘭總理頭上時,會搭著連中國官方都當成是八卦的環媒報導而大刷存在感的台媒與藍綠學者們,其墮落的程度就可見一斑了。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