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移工歧視問題 政治人物心中蓋上隱形斗篷的一塊...

移工權益

台中東協廣場14日晚間傳出轄區派出所員警無故驅趕外籍移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台中辦公室在臉書發文指控,「晚上7點半,警察開始整隊人馬驅趕坐在廣場上的移工們,把群聚的所有人都趕走」,更酸除了隨機臨檢移工外,現在警察還多驅趕移工的業務了。

對此,台中市第一警分局繼中派出所表示,是「口頭柔性的勸導」,並解釋過去東協廣場常接獲酒後鬥毆事件,部分涉嫌人是外籍移工,也常常接獲移工酒後路倒在東協廣場的訊息,因此周末六日,會有同仁到廣場對移工進行口頭勸導與提醒,希望他們能夠盡早回宿舍休息。

名曰「東協廣場」,卻不尊重東協國家文化?

有「台中小東南亞」之稱的東協廣場,前身是第一廣場,現成為許多東南亞外籍移工休閒放假的去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台中辦公室在臉書貼文中質疑,政府提倡尊重外籍移工,卻在東協廣場中貼滿「禁止坐下」的標語,忽略了席地而坐是東南亞許多地區的文化,像是在印尼許多地方,家家戶戶吃飯、聊天、社交,都是坐在地上。勞協認為,政府如此作為,是顯露了尊重多元文化的偽善性。

外籍移工議題是政治人物心中蓋上隱形斗篷的一塊

許多國人潛意識裡對於外籍移工,是經常根據錯誤的刻板印象和新聞常報導外籍移工偷跑,或是虐待老人的案件,認定外勞水準不如台灣,品行不佳,講話大聲,語言不通,尤其東南亞地區的外勞最為嚴重。一個美國人跟一個印尼人,兩者同樣是外籍移工,在台灣受到的待遇和眼光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有人質疑,這些移工的不公平對待事件層出不窮,為何握有權力的政府或政治人物,鮮少有人願意站出來呢?

有人說,外籍移工沒有投票權,為他們挺身而出,很有可能得罪有投票權的台灣雇主們,所以對不論藍綠而言,移工議題對政治人物來說是「吃力不討好」,即使知道不公不義,卻往往選擇視而不見。

連總統候選人,都曾說出「瑪麗亞怎麼變老師了?」

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果出爐,高雄市長韓國瑜打敗眾多候選人出線,過去曾在工商協進會會議,針對企業建議可以引進菲律賓人才到高雄一事,以戲謔的語氣回答「瑪麗亞怎麼變老師了?」引來各界人士砲轟,逢甲大學助理教授的何景榮更直言,這已經「不是歧視,而是無知」。

台劇《最佳利益》中,「金鐘視后」莫愛芳飾演的外籍移工辛蒂遭雇主強暴,但因雇主有錢有勢甚至是名人,但她不畏雇主的名人身分堅持提告,劇中聲淚俱下的一段話,「你們常說大家都是一家人,可是為什麼覺得你們都不喜歡我們,很討厭我們,老闆欺負我,我要討公道,為什麼好像做壞事的人是我,我只是要他跟我說聲對不起」,讓人相當動容,也真實的反映出移工們人在異鄉,卻被當成「異類」的無奈。

這些例子,讓人不禁反思,對於移工與外勞政策,在這20幾年來,台灣社會是否真的有試著去了解與審視,並以同理心對待及尊重彼此文化上的差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