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產會揭牌至今3個月餘,已經判定中投、欣裕台兩間公司為不當黨產,12月的預備聽證會將針對繼承日產的中影、中廣土地進行調查,其中包括中廣公司1998年賣給宏盛建設的帝寶、中廣民雄基地,以及最近剛由知名服飾品牌H&M入駐的新世界戲院大樓。
中廣是黨國不分的遺緒
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行政長官公署指定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收日本人留下、應當屬於國產的台灣放送協會。國民黨就此無償取得各縣市的廣播站,包括當時位於仁愛路的新放送會館,也就是現在的帝寶;總共接收的土地面積有4分之1個大安森林公園之廣,土地現值約326億。
蔣中正擔任總統時曾裁示,「中國廣播公司與政府改訂新約,可依下列原則辦理:其對大陸心戰及國際宣傳,係協助政府工作,經費應由政府以租用方法全部負擔。」根據統計,中廣自1946年至2007年的60年間,共獲得73.6億的中央政府補助,中廣作為一個黨營事業,卻因此能長期接受政府部門的委辦與補助經費,但獲利仍歸國民黨所有,「以政養黨」的作為,無疑嚴重混淆了黨、國之間的分際。
除了直接接受日產,經費補助,中廣買不到地時,政府也出面幫忙徵收。例如1966 年為了在八里,交通部以中廣承擔政府政令宣導任務為由,出面幫忙徵收土地。中廣位於彰化芬園的土地、嘉義民雄天線鐵塔用地等,都是屬於威權時代黨國不分的產物。
中廣持有國產剩民雄基地未取回
雖然黨產會在今年8月底才正式揭牌,但早在扁政府時期就有陸續清查黨產的行動。2004年交通部開始清查中廣公司接管的國有土地,以及運用政府預算購置的財產,並進行訴訟。芬園基地是交通部第一個成功的案例,2007年5月交通部勝訴定讞,成為當時民進黨討黨產訴訟的首勝;八里、板橋與花蓮的土地也都分別在2010、2014、2016年被判決應歸還國有。
以目前登記在中廣名下的國有土地來看,只剩下民雄基地因於2005年敗訴而未取回,這也是12月黨產會舉辦的預備聽證會當中討論的標的。立委劉世芳認為,「交通部需重新檢視早年公文,確認當初委託中廣辦理廣播宣傳的來龍去脈,否則五筆爭議土地僅一筆未能取回,實在太不合邏輯。」
立委邱志偉出示一份1952年的公文,「文中決議配合中廣公司執行反共抗俄宣傳,指示國庫『墊撥』200多萬,其中 15萬是用於購買民雄土地,正是交通部與中廣纏訟至最高法院卻敗訴的爭議土地。」中廣土地爭議已久,這份新的證據顯示這筆土地購買是由政府出資主導,委託中廣辦理,律師出身的立委蔡易餘解釋,「文中用語『國庫墊撥』有墊支、借支的意涵,意思就是這筆土地是國家出錢買的,沒有理由不收歸國有。」
威權時期黨國不分情形嚴重,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透過受託辦理政府特定任務,導致當時以不相當對價取得大量財產,無法有效清查並追回,其中中廣的土地就是最好的例子。劉世芳指出,這份文件有個「密」字,年代久遠,又在過去法律工具不足的狀況下,法院也難以取得相關文件,在新事證出現之後,也將行文交通部與黨產會儘速追查。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