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長饒慶鈴在今年8月時曾經公開對外說明,為了解決台東垃圾掩埋場爆滿問題,將會啟用興建了14年遲遲未啟用的台東焚化廠,台東縣議會也在9月4日火速通過「重啟焚化爐修繕預算案」,預計將花5.63億元,其中由中央補助4.2億,地方政府負擔1.43億。
中央環保署對焚化爐全力支持的舉動,完全打臉了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職時定調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向,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偕同台東當地環團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啟用焚化廠的預算,認為重啟台東焚化爐不但緩不濟急,更是資源浪費,挖掘陳年的掩埋垃圾燒,還會造成更嚴重的汙染。
一、焚化爐重啟緩不濟急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全台焚化廠處理量能最吃緊的階段,是從108年到111年之間,5.63億花下去,根本緩不濟急。台東焚化廠從蓋好後停擺至今十餘年,沒有受到良好維護,許多設備鏽蝕嚴重,整建啟用經費高昂,重點是相當「耗時」。施工作業預計兩年半,民國111年下半年才能夠正式運轉。
然而政府在106年時花費了153億4200萬,規劃全台24座焚化廠延役整建工程將在6年內完成,也就是說在112年後,全台垃圾處理量將比目前焚化處理量(17,794噸/日)高出1,761噸/日,等於多出5.87座台東焚化廠,台東焚化廠啟用與否已無所謂,這5.63億換句話說,等於是白花了。
二、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
以現在而言,台東一天的垃圾量是80到90噸左右,在有限人力資源下,清潔隊僅能採取倉促的沿線收集模式,沒有時間好好檢查民眾是否做好分類,垃圾裡頭可回收的東西可高達10-20頓,而且收集的回收物統統混在一起,毫無分類品質可言,後續分類需要龐大勞力成本。
而台東焚化廠的設計處理容量為300噸/日,為了符合經濟與成本效益,焚化廠一旦啟用,垃圾分類勢必會更加不確實,造成可回收資源過度的浪費,屆時「零廢棄」將會真正的淪為口號。
三、垃圾量不夠餵飽焚化廠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長蘇雅婷表示,台東焚化廠真的啟用,為了配合一天至少255噸燃燒垃圾量,除了每日90噸的生活垃圾不會減量外,台東縣府還要把原本可堆肥的風災樹葉等生質垃圾拿來燒,甚至規劃每日挖20噸掩埋場陳年垃圾來燒。
四、挖陳年垃圾燒容易燃燒不完全
謝和霖進一步指出,掩埋場的陳年垃圾,大部份是塑膠(PVC),上面因為黏了砂土,整體燃燒的熱值低且灰分多,會產生更多難處理的底渣外,也會造成燃燒不完全產生更多污染,包含戴奧辛,加上含氯比例高,燃燒產生的酸性氣體(氯化氫HCl)以及金屬氯化物,會導致爐管更快鏽蝕,經常破管停爐,增加焚化爐本身的修繕成本。
環團一致認為,即使垃圾處理危機不能一直仰賴焚化。因為焚化爐不僅能源效率相當差,不到18%,且實際戴奧辛排放量可能是帳面數字的30-50倍,且焚化後會產生的底渣及有害飛灰,問題更大。
五、焚化後的造成底渣和飛灰更難處理
其中底渣雖然可以再利用,但因為鹼性偏高且有重金屬溶出疑慮,不能碰到水,須用於適當公共工程才能避免環境危害。而有害飛灰方面,目前各縣市都是予以穩定化或固化後送到掩埋場專區掩埋,但掩埋場日趨飽和,台東縣府也面臨同樣問題,未來要埋在哪裡?若要再花大錢興建耗能的高溫熔融設施,將會是如黑洞般的錢坑。
六、5.63億重啟焚化爐,不如落實分類減量垃圾
台東環保聯盟執行委員劉炯錫認為,目前掩埋場難以負擔垃圾量的問題,除了啟用焚化爐外,最根本的辦法是做到「垃圾減量」,並指出蓋焚化爐是鼓勵製造垃圾的方式,相反的,若能把5.63億經費拿來培養環保志工管理社區回收站,帶領民眾做好源頭減量與分類回收,不需要重啟焚化爐,一樣可以靠目前的掩埋法解決垃圾問題。
為了證明台東市民做得到,台東環保聯盟說服了最大集合住宅東海國宅及周圍居民(總計約500戶),自費12萬改善其資源回收站的空間、分類與管理方式。往後其垃圾不只分三類,民眾更必須親手把資源物再分成12類,然後再由社區清潔公司協助後續分類、販售及分享收入。
立委林淑芬透露,台東縣政府僅交出了20頁不到7000字的計劃書到環保署要拿4.2億,平均一個字6萬,而環保署居然還給予補助,並點名,現在台東順利過關了,下一個令人擔憂的肯定會是雲林的「林內」焚化廠,因此呼籲立法院能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縣府啟用焚化廠的預算,更希望小英總統能夠要求行政院立即公開廢止這項補助,重新檢討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搶救自己的循環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