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映的韓片《失控隧道》與韓國本地上映的核災電影《潘朵拉》,是繼《屍速列車》後,再度展現了更高娛樂水準、畫面品質的大型災難片,導演朱延平驚呼說,「現在韓片已經非常接近好萊塢水準!」海鵬影業總監姚經玉則指出,釜山影展已經取代了香港影展地位,亞洲電影重心已悄悄靠向韓國。
《潘朵拉》是韓國影史上第一部核災電影,劇情指韓國核電廠類似日本311大地震之後核電廠輻射嚴重外洩,人們為了生存四散逃離以及保護家人而想盡辦法對抗災難的故事。這部由朴正宇編劇、執導,花了4年時間籌拍,耗資3.5億台幣以上,並由羅文熙、金英愛、文正熙一線演員主演。
試映會後,評審給予評論是「為了能呈現的栩栩如生與構成一部完美的災難片劇本,導演就籌備了四年。特別是意外發生時的狀況,可以很好的完全使用特效去描繪出事故的殘忍與真實。」
韓國知名電影部落客則形容「自己雖然不太喜歡災難電影,但我真的感覺到我們國家的電影真的開始發展。特效的品質感覺真的很好的樣子,雖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太一樣。」
國內導演看到《潘朵拉》的感覺和《屍速列車》是不同的,一位導演表示,從《潘朵拉》上看到的韓國電影已經「再一次的進化」,是一部展現出更細膩手法的大型災難電影,製片水準也往上一個等級。
實際上,拍攝《潘朵拉》的導演朴正宇在2009年也拍過一部《鐵線蟲入侵》,初次展現他描述恐慌的手法,也隨著《摩天樓》、《海雲台》等韓國災難電影在過去幾年來不斷的「進步」,已經可以逼進好萊塢水準,票房也創下佳績。
電影界資深影人姚經玉感嘆的說,這幾年香港電影沒落,人才被大陸吸走,香港影展也逐漸式微,相較之下,釜山影展逐漸成為亞洲影展重心,韓國電影界的導演、製片、特效等人才也被大陸找去拍片,原因是韓國電影界急起直追好萊塢,「只剩下半步距離」。
朱延平指出,韓國的電影界送人到好萊塢去學,成果在這幾年逐漸展現出來,尤其在娛樂片、動作片上面的成績有目共睹。
至於台灣影業,朱延平認為國片輔導金發放對象錯誤,「有八成發給了從來沒拍過電影的人,資源錯誤配置。」他認為拍娛樂片、動作片也是需要很深厚的功力,國片輔導金應該多培養有一定實力的對象,台灣電影才會進步。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