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頻頻就台灣問題與中國槓上,不過外界多半認為他的真正想法乃是透過政治性議題給中國製造壓力,以便在雙方的貿易關係當中為美國爭取到更多好處,只是當川普不斷抨擊中國故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並藉此製造不公平的貿易優勢時,卻少有人注意到從理論上來看,台灣其實比中國更加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條件。
事實上,中國之所以經常被川普與美國民眾當作經濟與貿易失衡的攻擊箭靶,無疑是因為中國已是如今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規模也遠非台灣所能相比,然而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報導,如果仔細觀察兩國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就可以發現過去這幾年台灣在對外貿易關係上明顯比中國享受到更多的好處。
台灣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接近中國的6倍
報導中指出,直到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以前,中國與台灣的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重仍是呈現同步上升的趨勢,甚至中國還比台灣要高出將近2個百分點,不過以金融海嘯作為分水嶺,中國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重在這幾年當中,已經由接近10%逐年降低至不到3%,至於台灣反而是由8%一路攀升至目前的15%,兩者之間出現高達5~6倍的差距。
此外,隨著過去一年多來人民幣持續走貶,中國央行持有的外匯存底也呈現不斷滑落的趨勢,如今甚至已經下降至近五年多的最低水平,顯示出在過去這段時間,中國央行事實上正試圖藉由拋售外匯來避免人民幣出現急貶;反觀台灣央行持有的外匯存底自2011年以後便維持穩定上升,在這五年當中累計已經增加了超過500億美元,代表台灣央行很可能在不著痕跡地阻止新台幣呈現相對強勢。
新台幣已被低估25%
根據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學者William Cline的評估,目前新台幣相對於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實質上已經被低估了25%,無形中也給予台灣巨大的貿易優勢;而在另一方面,自從中國央行於2005年結束固定匯率制度,並引導人民幣進行將近10年的升值走勢後,Cline認為目前人民幣的匯價基本上已經沒有偏離它的實際價值。
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財政部官員,目前則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學者的Brad Setser表示,如果要指控某個國家是匯率操作國,台灣在條件上恐怕遠比中國更容易成立此項指控。
央行出面駁斥相關報導
針對彭博社的相關報導,台灣央行也立即發出新聞稿澄清,指該篇報導主要引述Setser撰寫的部落格文章內容,但文章內容多有謬誤,回應的讀者也多半對其論點不表贊同,而央行已擬具說帖透過管道給予文章作者參考。
然而央行總裁彭淮南在上個月出席一場學術研討會時曾公開表示,台灣是貿易為主的國家,對外貿易是以美元報價,因此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不宜過度波動,否則匯率的不確定性容易干擾各種經濟決策,此項說法其實已經無異於承認,央行不希望看到新台幣的匯率完全由市場力量予以決定。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