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12日接獲疾管署公布確定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個案為高雄市三民區博惠里60多歲女性攤商,於去年12月25日發病,出現頭痛、全身痠痛、關節痛、背痛等症狀,就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並收治住院,但症狀未緩解;個案於12月31日出現呼吸喘,今年1月3日通報漢他病毒出血熱,所幸於8日康復出院。
究竟什麼是「漢他病毒」?會有哪些症狀?它是怎麼傳染的?民眾又該如何預防?
「漢他病毒」會人傳人嗎?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漢他病毒症候群是由漢他病毒(Hantavirus)所引起的疾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性疾病,主要透過帶有漢他病毒齧齒類動物(如:鼠類)傳染給人類,感染後依臨床症狀及病程可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
衛生局表示,漢他病毒主要傳染途徑是經由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之飛沫,病毒出現在被感染而無症狀的嚙齒類動物之尿液、糞便及唾液中,由肺部中可發現高濃度的病毒;「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污染物或被帶病毒之齧齒動物咬到即會受到感染,不過跳蚤、蜱、蚊子等會叮咬人的昆蟲不會傳播漢他病毒。」
至於漢他病毒是否會人傳人?
疾管署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美國境內尚無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播的報告,但阿根廷境內引起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病毒經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可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在此之前從未報告過任何北、中、南美洲或歐洲、亞洲的其他與人類疾病相關之漢他病毒可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出現「這些症狀」小心漢他病毒感染
那麼感染漢他病毒會出現哪些症狀?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依其引起的臨床症狀主要分2群:
1. 漢他病毒出血熱:發燒、血小板減少、急性腎衰竭為漢他病毒出血熱的三大臨床表徵,通常會突然出現發燒且持續3-8天、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出血症狀在第3-6天出現,可能會轉變成急性腎衰竭且維持數個星期。
2.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早期症狀為發燒、疲倦和嚴重的肌肉痛,伴隨有頭痛、胃部不適等現象,通常在發病4-10天後才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心臟及肺部不適症狀出現後,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
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一般為12-16天,但變化範圍在5-42天;而「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則未有確切定論,一般認為範圍在6天至數週之間,平均約2週。
疾管署:「居家5件事」預防漢他病毒
那要如何預防漢他病毒呢?是否有疫苗可施打?
莊人祥先指出,從2010年至今國內共累計14例漢他病毒出血熱,其中1例為境外移入,其餘均為本土病例,過去也曾發生群聚感染但較少見。他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是由攜帶病毒的老鼠傳播,「因此預防方法主要還是做移除老鼠的防治,住宅及各種公共場所,包括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都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一旦發現老鼠蹤跡應立即滅鼠。」
關於居家防鼠的實際方法,疾管署也提供以下5點建議,包括:
1. 餐具與廚具應於使用完畢後儘快清洗,保持廚房與居住環境的清潔。
2. 含有食物的垃圾不可隔夜置放戶外,如果無法馬上丟棄,應該將垃圾桶加蓋以免引來鼠類。
3. 居住環境應清除建物四周的草叢、灌木、雜物等,並丟棄不用的廢棄物,以避免鼠類築窩或在室外藏匿。
4. 配合國家清潔週,進行環境清潔與滅鼠工作。
5. 鼠類的門牙會不斷生長需要磨牙,如果家戶的木質門板下端被鼠咬壞破損,應加裝鐵片覆蓋並進行滅鼠。
至於目前是否有漢他病毒症候群的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生活環境的鼠類防治,仍是避免人類接觸到鼠類的最佳方法。疾管署也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