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遭武漢上市公司領跌 亞股幾乎全軍覆沒

股市

武漢疫情持續發酵,感染確診人數不僅超過萬人,死亡人數飆升三位數已突破2003年SARS當年的中國死亡個案,這也讓延後開市的陸股三大指數開盤全面暴跌,尤其是來自武漢的個股首當其衝,貨幣部分在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匯價盤中也再度雙雙貶破7的整數關卡,亞洲其他主要指數也同步下跌。

陸股滬深兩市開盤暴跌8%,中國再祭「禁空令」嚴防潰堤

儘管中國政府在陸股開紅盤之前,人行宣布將釋出1.2兆元(約新台幣5.3兆元)救市,同時財政部、證監會、外匯局等部會也祭出多達30項措施穩市,為金融市場注入強心針。除此之外,證監會更緊急對多家券商發通知,要求3日起暫停所有新融券賣出業務,換句話說,就是禁止投資人放空,這也是繼2015年6月中國股災之後,再度祭出「禁空令」。

但陸股3日開盤,卻依舊未減恐慌賣壓,四大指數跌幅皆在8%以上。上證指數開盤以2716.7點開出,指數重挫8.7%;深證成指開盤也直接回測至9706.58點,下跌達9%;滬深300開盤則是回測至3639.91點,跌幅同樣達9%;創業板開盤也跌至1769.16點,跌幅同樣來到8.2%。

武漢A股上市約有60家企業一片慘綠,少數抗疫股受惠

尤其,疫情首當其衝的武漢,有「中國光谷」之稱,具有通訊、電子、商貿、生物醫藥、汽車等優勢產業,根據統計,截至目前,武漢A股共計約有60家上市公司,跌停家數超過一半,僅有少數包括生產體溫監測的高德紅外(002414)、生物醫藥的九州通(600998)及明德生物(002932)、醫療行業賽力斯(603716)等個股逆勢上漲。

其中,武漢更是中國六大汽車產業聚落發展城市之一,汽車行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但受到疫情衝擊,汽車股股價紛紛重挫。包括總部位於武漢的東風汽車是中國第二大整車製造企業,東風汽車(600006)開盤即打入跌停,盤中依舊未打開跌停板,另外,上汽集團(600104)也同樣開盤殺入跌停,盤中跌幅仍高達9%;而總部位於武漢的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烽火通信(600498)也同樣跌停。

但仍有部分個股因處於抗疫產業鏈中而受惠,包括高德紅外的「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明德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皆用於抗疫第一線;九州通醫藥集團日前也已被指派協助武漢紅十字會分裝物資等。

亞股早盤跌逾1%,台股終場跌140點、成交量1801億

然而受到疫情升級影響,美股上周五(31日)出現重挫,道瓊指數狂瀉603點、跌幅達2%,加上陸股開盤衝擊,連帶影響亞股表現。日股3日開低,早盤跌逾275點,跌幅1.19%,南韓綜合指數也同步開低,早盤跌逾1.44%,指數回測2088點,但隨後因陸股跌幅縮小,日韓股市跌幅跟著收斂,港股則由黑翻紅。

台股則開盤下跌129.2點以11365.9點開出,隨後跌勢擴大,一度重挫超過300點跌破半年線11260點附近,但隨著權值股、面板族群拉抬之下,台股終場下跌140.18點,收在11354.92點,跌幅為1.27%,成交量1801億元,勉強守住半年線位置。只不過,台股爆量殺盤又拉回,也讓人好奇國安基金進場是否有進場護盤。

統計三大法人買賣超情況,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小幅買超12.15億元,投信買超6.4億元,自營商則是賣超(合計)14.1億元。外資也終止連續兩個交易日賣超。

從集中市場漲幅前十大個股來看,依舊由防疫概念股支撐,持續亮出漲停板,包括毛寶(1732)、新麗(9944)、恒大(1325)、美德醫(9103)、亞諾法(4133)、花仙子(1730)、新纖(1409)、南六(6504)、杏輝(1734)等,至於仲琦(2419)則有併購題材,也同樣漲停。

面板供應鏈疫情延燒,友達、群創開低走高

另外,面板供應鏈受到武漢肺炎影響,中國地區相關企業延緩開工,使得零組件供應缺貨,組裝廠因應急單需求,出現搶貨潮,也讓大尺吋TV面板報價上漲,友達(2409)、群創(3481)也成為今日的抗跌股,且帶巨量大漲,友達終場大漲8.9%、群創也同樣漲5.9%。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短期台股能否止穩,取決於未來疫情的走勢,雖然短線上跌幅較大,但像是防疫概念股、面板、被動元件、矽晶圓類股表現也相對強勢,至少盤面上不是「一言堂」,若是全部都跌的情況就很糟糕。

「但是這個大盤隨時會改變,因為疫情會控制到什麼程度還未知,未來一定是跟著疫情決定盤勢的走向。」儲祥生則提醒投資人,相較於2003年SARS疫情「來得快、去得快」,武漢疫情這次情況不明朗,嚴重影響觀光、航空股,建議投資人還是保守謹慎操作。

更多內容

罷韓連署5天破11萬人 武漢肺炎韓國瑜蓋收容所之說狠遭打臉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9692

華盛頓郵報:共產黨擔心武漢肺炎演變成中國版車諾比核電廠事件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9691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