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開放陸配子女回台政策,雖然最終喊卡,但過程中,為了讓取得居留權的陸配子女入境,陸委會政策一日三改,不僅讓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於11日晚間親上火線,甚至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還說了「小明的故事」。
不料,「小明」不僅沒有解除國人的疑惑,反而讓民眾更加好奇小明的身世、背景,以及不知道有多人會比照小明模式入境,引發國人對防疫恐出現破口的恐慌,也間接讓小明們暫時無法回來台灣。
小明的父母沒有讓小明成為台灣人
在陳明通口中的小明,是台商與陸配所生的小孩,由於小明在中國出生,在台灣沒有戶籍,後來小明隨父親回到台灣居住,只能以專業長期居留或專案探親居留等方式留在台灣,但已經長期在台灣生活、讀書,也有健保,但卻因為過年跟父母回到大陸探親,武漢疫情爆發,台灣限縮大陸人士來台,讓沒有台灣國籍的小明無法回台。
正當民眾還在思考,既然小明是台灣人所生的小孩,為甚麼小明沒有台灣籍時,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句,「一開始國籍是可以選擇的,沒有選擇台灣的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要自己做安排、自己要承擔」,即點出核心,小明不是台灣人,且是小明的父母沒有讓小明「選擇成為」台灣人。
國籍原則上是可以選擇的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律師賴中強也分析,小明為什麼沒有身分證。
他指出,小明在中國出生,在12歲以前可以很容易申請在台灣取得台灣身分證,不僅名額不限,也無須排隊、無等待期、不用坐移民監,除非父母有意選擇不讓子女取得台灣身分;但如果是12歲以上、20歲以前,小明則可先申請「長期居留」,名額不限、無須排隊,但要長期居留連續滿2年,且每年居住逾183天,才能取得台灣身分,難度則相對高一些。
但如果是「陸配的非本國籍子女」的框架下,還有1種可能,小明是中國配偶的前婚子女,他的親生父母皆不是台灣人,此時,小明若要成為台灣人,得先排隊申請「長期居留」(一年僅372個名額),連續滿2年,且每年居住逾183天,才能申請定居取得台灣身分證,其要成為台灣人的難度最高。
還有一種則是,小明為陸配與台灣人所生的子女且在台灣出生,本來就要做出生登記,那麼就是父母刻意選擇不辦理出生登記、不讓小明取得台灣身分。
承擔自己的選擇,前外交官讚:台灣的國家性被強化
由此也再次證明,當父母有一方為台灣人時,小明的身分是可以選擇的,至於為甚麼不是選台灣籍而是中國籍,粉專「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分享基層醫療工作人員聽到的大多數理由,包括只要取得台灣的長期居留就可以有健保,取得台灣國籍在中國發展未必有好處、不願意放棄在中國的大城市的戶口、認為中國將來發展比台灣好、不想台灣兵役,甚至認為早晚會統一。
不論成為哪國人,都有其的權利與義務,當選擇了,沒有對錯但不論是誰都得承擔自己的選擇,而疫情指揮中心,基於檢疫、隔離的量能須以本國人為優先為由,也當然有權將小明拒於門外。
這樣的處理方式,也讓前外交官劉仕傑大讚,「台灣的國家性經過這次事件被強化,且我發掌握主動發球權」。
至於,中國配偶的前婚子女則是一開始無法選擇自己國籍的,在民眾對中逐漸升高的不信任壓力下,加上陸委會也沒有針對此說明,及防疫考量下,指揮中心也只好一視同仁,一律退回。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