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41例確診、爆院內感染》民眾該如何防堵?台大公衛專家:人跟人保持1公尺

武漢肺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2)日公布國內第41例武漢肺炎(COVID-19)病例,為國內首起武漢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是第34例指標個案、北部50多歲女性及其在醫院的接觸者,包含第35例清潔人員,及第36至38例共3例護理人員。指揮中心宣布,到醫院照顧第34例的女兒也確診,一採陰性、二採陽性,成為國內第41例確診病例。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34女兒(20多歲),近期無旅遊史,除自身有過敏體質外,無任何不適症狀,案41於2月15-26日間曾多次至病房陪伴案34及協助盥洗,2月28日經衛生單位安排接觸者採檢及住院隔離,一採陰性,但二採呈現陽性,於今日確診。

指揮中心表示,因應本起群聚,已於2月28日至3月1日陸續完成醫院急診、案34確診前住院病房之清潔消毒,經再次採驗環境檢體結果均為陰性。針對本起群聚,截至目前已掌握接觸者共289人,並採檢231人,其中5人確診、197人陰性、其餘檢驗中,將密切追蹤這些接觸者健康情形。

指揮中心於今日指出,依據中國大陸疾控中心通報及各省市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資料,中國大陸全部31省市區(不含港澳特別行政區)累計確診80,026例,較前日新增202例,其中7,110例重症,2,912例死亡。

而國際間累計8,233例確診病例,分布65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韓國3,736例、義大利1,577例、伊朗978例、日本鑽石公主號687例(含本國籍5例)及日本253例為多;病例中126例死亡,其中伊朗54例、義大利34例、韓國18例、鑽石公主號6例、日本6例、香港2例、法國2例、澳洲1例、菲律賓1例、泰國1例、美國1例。

對於全球疫情擴散,以及台灣首起武漢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民眾該如何防堵?

「院內感染」對防疫的衝擊為何?

問到對於國內院內感染事件的看法,對防疫的衝擊為何,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先表示,「我覺得台灣在醫院裡面已經守得非常好了,韓國在不到一個禮拜醫院就淪陷了,日本、義大利也是一樣。」

陳秀熙指出,台灣會有院內感染有時候是在醫護的感染措施裡面,警戒線上的控制很難做到滴水不漏的狀況,「所以對院內感染而言,也再次呼籲醫護人員對自己的保護措施的警戒應更提高,包括清潔工、各樓層上下跑的人員,在移動過程要做好管理,電梯也要分流,民眾也盡量不要到醫院探望病人。」他舉例,SARS時期就是從醫護人員開始,再由探望病人帶回社區造成社區感染。

至於隔離檢疫的部份,陳秀熙表示,「當今天只能做到部份隔離檢疫時,我們只能做減害,減害最主要就是縮短社交距離,像芬蘭人跟人的社交距離大多都是保持在1公尺以上,不論是排隊、排公車、在公車上也盡量不會坐旁邊有人的位置。韓國今天會大爆發除了醫院之外,最主要就是一個大型聚會,就會產生交互傳染,每天的傳播速率是19%,是台灣交互感染的3倍,台灣交互感染以潛伏期來說大概是6%。」

陳秀熙也建議,大型活動在疫情期間最好不要辦,「但如果還是要辦,就是透過量體溫讓有發燒的人不要參加,以及有接觸史的人若是一定要參加就得特別隔離,例如坐在最後面加強管制,大家的座位也拉開。」

對於國內首起院內群聚感染,陳秀熙認為警戒線上的控制很難做到滴水不漏的狀況。(攝影/陳稚華)

檢驗能量越大越好?公衛專家:錯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經美國學者評估,這次病毒嚴重度與傳染力目前接近1968年的流感,若沒做好全球防疫,恐將淪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他提到,目前要做好社區傳染的防疫準備將疫情控制在有限的社區傳播程度之內,需要更即時且正確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預估、社區防疫、醫院防疫等「非藥物介入」(NPIs)公共衛生防疫措施。

詹長權指出,武漢肺炎目前沒藥醫治、沒有疫苗預防,但是「非藥物介入」的公共衛生防疫措施做得好,疫情就不會來得太急、也不會影響太多人。「這樣就更可以爭取時間來研發生產預防疫病的疫苗和治療疫病的藥,到時候新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就不會那麼可怕。」 

至於檢驗能量是否越大越好?

對此,陳秀熙表示絕對不是,「因為檢驗能量越大所產生的很多輕症,沒有做好分流的話會造成今天所謂的急診塞車或是大醫院擁擠,傳播院內感染的機會當然更高。」他表示,應該分流到基層醫療單位,在政府有組織的單位下做好防疫檢驗的工作,而非跑到大醫院。

陳秀熙提到南韓之所以會在第二大聚會後醫院會淪陷,就是因為患者大量湧入、剛好又是精神病人多的醫院,整個醫院主要不是做跟呼吸道有關的照護,醫院當然會淪陷,「其實這些輕症有早點治療,康復機率幾乎是100%。」

詹長權指出,武漢肺炎目前沒藥醫治、沒有疫苗預防,但是「非藥物介入」的公共衛生防疫措施做得好,疫情就不會來得太急。(攝影/陳稚華)
經美國學者評估,這次病毒嚴重度與傳染力目前接近1968年的流感,若沒做好全球防疫,恐將淪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圖片來源/詹長權提供

民眾如何防堵?學芬蘭人跟人保持1公尺

那麼對於台灣首起武漢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民眾該如何防堵?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表示,不論是美國或是國內的疾管屬,在疫苗或藥物還沒研發上市前,都已經開始強調並推動「非藥物介入」,「這在個人的層次其實就是勤洗手、呼吸道禮節以及生病時不要出門,如果在大型醫病時個人還要做2件事,一個就是如果接觸到生病的人你也不要出門、第二個是生病的人戴口罩、正常的人視情況戴口罩。至於工作不一定要停工,但可以去想如何增加距離、分開上班的時間,或是在家工作。」

馬惠明也提到,可以去思考如何減少醫院急重症的負擔,就是做好分流、分層、分倉,「過去在急診有時候分流無法落實的徹底視因為家長會說我一定要去哪間醫院,但希望在疫情期間急重症的分流可以做的非常到位。再來就是減少病人來醫院的情況,可以推動遠距醫療,幫助居家隔離跟檢疫的病人可以透過視訊診療避免來醫院,也可以擴大使用。」馬惠明也建議政府在社區應增加篩查站,才能讓量能提升。「現在希望把醫院區分為很多區塊,這樣每個區塊做好管理不要交叉感染,如果某個區塊不幸發生院內感染的話,其他區塊其實不需要關閉。」

詹長權再次提醒民眾,在個人非藥物介入上的具體作為可做到包括:

1. 做不到1公尺間距要求的空間和活動所有人要全程戴口罩 
2. 在醫療院所和長照機構內的所有人要全程戴口罩
3. 進出交通工具、公共場所都先洗手

詹長權表示,「如果我們不想採用『武漢封城』的方式要求所有人停止活動來極大化社會距離,人和人『距離一公尺』為基準做為對社會距離的最低要求,相信會是一個好方法。」

更多內容

武漢肺炎確診外籍看護到過「這些地方」!零星社區感染...基層診所如何防疫?

首例武漢肺炎治癒者「肺纖維化」...肺功能還有機會復原嗎?胸腔科權威這麼說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