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新制》部分藥品負擔不再200元吃到飽...藥師:可能省小錢花大錢

醫療政策

健保上路25年來,民眾對於健保制度整體滿意度高,但對於整個醫療制度及財務卻有許多隱憂。為杜絕不必要的檢驗檢查及藥品浪費,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於日前提出健保署擬推動「檢驗檢查使用者付費、藥品部分負擔、癌症新藥部分負擔」新措施。

新措施將採漸進式3階段,預計先從高階影像檢查著手,新制上路後藥品部分負擔將從新台幣200元吃到飽改定率制、增收檢驗檢查及癌藥部分負擔,民眾接受磁振造影檢查(MRI)、電腦斷層掃瞄(CT),需自費約1千元。

李伯璋曾表示,「全球已開發國家平均一人一年看病5-6次,但台灣卻高達13次!」他也提到,在MRI、CT檢驗檢查的部分,尤其在大醫院,約有2成病人是做了檢查卻沒有回來看報告的。

健保新制上路後,哪些族群可能首當其衝?如何判別必要醫療或非必要醫療,而避免漏檢查的部分?針對保費可能會調漲,該如何說服不常看病的民眾?

健保部分藥品負擔調整》藥師:可能省小錢花更多錢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馬偕血液暨腫瘤科主治醫師謝瑞坤,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衝擊比較大的就是這幾年有通過新藥的一些疾病,尤其是有些標靶藥物,衝擊就會很大!」

謝瑞坤表示,譬如說藥費患者自付10%,「但10%是多還是少?現在這些標靶藥物平均最便宜的一個月也要4-5萬,最貴的可能要到20萬,一下子每個患者每月要多付這個比例,影響絕對很大。」他舉例,像肺癌現在第一代最便宜的標靶大概一個月4-5萬元,最貴的20多萬健保砍下來可能也要10萬,「10%就是1萬,1個月藥費1萬元真的不輕鬆。使用者付費是沒錯,但這個比例可能要好好想想,因為現在藥價太貴,用起來就會很可怕。」

開業藥師朱顯光接受《信傳媒》電訪時也表示,站在社區藥局藥師的立場觀察,有些慢性病人因為過去有領慢籤免部分負擔的規定,這部分的確會讓這群病患的服藥順從性比較高一些,「不會像美國或其他一些國家因為領藥的部分負擔太高,導致藥品就加減吃,反而可能導致其他併發症進而影響整體醫療品質,健保可能省小錢而花更多錢。」

朱顯光指出,台灣現在健保的慢籤免部分負擔是一個誘因,「其實健保也是省了病人回診的一些高額審查費。如果以後取消變成慢籤也要部分負擔,反而會不會變成藥費控制,但民眾就不會要求醫師或醫院開慢性病處方籤而回診,而增加了很多審查費,對病人的方便性跟順從性也都有影響。」

如何判別「必要醫療」或「非必要醫療」?

至於要如何避免可能漏檢查的部分?以及如何判別「必要醫療」或「非必要醫療」?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雅惠,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目前健保署提出的改革方案,看起來似乎是把浪費的責任放到民眾端或病人端,我們會認為在一般醫病關係的討論裡,希望可以強化民眾的知情同意權,因為民眾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判斷;如果醫師告知有這個部分負擔的檢查項目時,民眾較能判別這些檢查項目對自己是重要或是非必要的。」

林雅惠表示目前醫改會對於健保新制仍有疑慮,除了擔心健康和財務都相對弱勢的人,會首當其衝,「再加上醫師的勞動條件也都很高壓,在部分負擔的項目變動裡面,會不會也會讓診間變成一個討價還價的場域?因為我們也不樂見在這樣的制度下,造成醫師執行上的負擔。」

那麼有何具體建議?

林雅惠認為健保署可以從非必要的檢查部分把關開始進行,「因為現在落實分級醫療就是建議輕症下轉、重症上轉,可是轉診可能只間隔一天,這過程可能同樣的檢查就會重複做,健保署應該盤點在這些情況下,有沒有出現一些非必要檢查、量有多少,也許都可以加以管控。」

林雅惠也表示,另一部分在調整民眾部分負擔的同時,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也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像現在健保署有提出門診減量的目標,但其實目前看到的都是年度目標,卻沒有細看輕症跟重症的量有多少。若達到有效的分級醫療其實也能降低健保財務負擔。而家庭醫師制度也是有助於分級醫療的推動,只是這部分雖然《健保法》第44條有提到,但談了很久還是很緩慢。」林雅惠希望健保署在討論新制的時候,有更完整的配套。

醫改會對於健保新制仍有疑慮,擔心健康和財務都相對弱勢的人會首當其衝。(攝影/陳稚華)

病友團體:別讓問題回到「有錢人才醫得起」

針對保費調漲,不常看病民眾可能會有怨言,該如何說服?

林雅惠認為除了分級醫療跟家庭醫師制度藥強化推動,像《健保法》第42條有提到「同病同酬」的部分,這部分可以再努力。「另外像最近提到健保費計算的部分,很需要再做調整。」

至於部分藥品負擔,朱顯光認為現在因為有雲端藥歷可以查核,民眾較不會像以前那樣逛各大醫院到處領一樣,所以也不太可能因此浪費。「至於癌症藥物因為藥費都很貴,比較擔心會不會原本健保幫助這些生病的精神喪失,變成商業保險的概念,有些人真的負擔不起可能就會停止用藥。」

謝瑞坤也認為藥費給付還是以公平為原則,「我覺得有相對的公平,現在有些病健保很慷慨補助很多,但有些病無藥可醫就很慘......到底健保署給付這些疾病的基本條件和標準是什麼?現在還沒有一個遊戲規則,這恐怕是最大的問題。」

謝瑞坤認為政府第一應該訂清楚給付到什麼程度,「例如英國,他們會去算付多少錢可以買到多少東西,如果政府花了100萬可以買回來多少東西?讓病人多活1個月還是3個月?品質好還是不好?」再來是「病人有沒有能力負擔得起這個錢?」謝瑞坤表示,以最簡單的方法是依據病人的年收入來做,因為癌症用藥病人自己負擔又會回到老問題:有錢人才醫得起、沒錢的人醫不起。

不過謝瑞坤認為目前因為現在武漢肺炎疫情造成百業蕭條,「疫情當頭漲保費並不是很理想,大家也沒有心力好好討論,這個議題應該要緩一點處理。」

更多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兩面夾擊》想預防武漢肺炎?營養師:先顧好「這個器官」

癌友福音!第3代標靶新藥「泰格莎」納健保最快4月給付...醫:副作用小還能多活半年

台灣人愛跑醫院》健保署推「分級醫療」真能改善亂象?醫師點出3大困境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