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移民與移工,隨著在台北落地發展的時間增長,彼此也形成小小的聚落,將家鄉風景移植貼上,讓人從紛擾的大馬路轉個彎,就能輕易踏入不同的國度。木柵的傳統市場、中山北路的小菲律賓、台北車站旁的印尼街,是異鄉人一解鄉愁的慰藉,也是本地人探訪外國風情的入口。
木柵傳統市場的越南聚落,飽足南洋小時光
1970 年代,政府選在木柵興建安康社區,安頓越戰後落腳台灣的越南難民, 40 年過去,有越來越多的越南商行、小吃商家進駐,也讓安康社區周邊聚落洋溢著濃厚的越南風情。
造訪鄰近的傳統市場,有不少販賣正宗越南家鄉味的店鋪,從新鮮食材到乾貨、熟食,一應俱全,這裡有圓茄、黃薑、香茅、俗稱酸湯菜的芋荷,還有魚露、椰奶、蝦醬、醃漬茄子等越南料理常見食材。
近年台灣東南亞飲食風潮漸盛,不少喜愛下廚的台灣顧客也常來此走逛,若跟老闆討教食譜,總能得到親切又詳細的回覆,比如芭蕉花適合切絲涼拌,薄荷葉可包進越南春捲。一些店鋪還會有越南同鄉寄賣粽子,圓柱形的是南越粽,方形的是北越粽,每天各種越南菜輪番上陣,不過想吃得趁早,通常中午前就會消失在食客的肚子裡了。
採買指南
安康社區附近有木柵與木新2 處傳統市場,走逛其中能發現不少道地的越南商店,像是文如越南食品行、鳳容食品,皆販售各種越式佐料與熟食。其中,越南糕餅相當受歡迎,黃色小巧的外型,跟台灣的綠豆糕有幾分像,配上越南G7 咖啡,閒適度過越南小時光。
中山北路小菲律賓,異鄉人的交流之地
位於中山北路三段的聖多福天主教堂,每到週日的彌撒時間,便聚集了許多菲律賓移工與新住民,這裡不僅提供異鄉人心靈上的慰藉,也是同鄉分享資訊、交流情誼的好地方。沿著中山北路往農安街方向前進,會先遇到EEC東南亞食品雜貨店,在這裡可以發現豐富多元的東南亞泡麵、零食等乾糧,而且價格親民,無論台灣人或是移工與新住民,都相當喜愛來此購物。
繼續往南走,掛著紅色招牌的金萬萬名店城商場映入眼簾,30年前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這裡可是舶來品的販售地,出入皆是名流。如今時空移轉,取而代之的是菲律賓商店,1樓以民生日常用品為主,有多樣風格的服飾店,也有手機Sim卡專賣店。
通往2樓的樓梯旁一塊塊顯眼的紅色招牌,英文穿插著菲律賓文,彷彿是條通往異國時空的道路。香味是引路者,店家搭起一張張桌子,擺放各式料理,炸香蕉或鴨仔蛋,以味蕾為起點,跟著熟悉的滋味通往家鄉。除了熟悉的味道,一間間由新住民開設的美髮鋪,是移工們整理外觀與思鄉心情的好地方,踏入店內,彼此用熟悉的語言話家常,串聯成菲律賓的小型社區。
生活指南
中山北路三段、農安街這幾百公尺的街區內,由於東南亞商店種類之多,包辦民生所需,成為菲律賓新住民假日採購日常用品好去處。這裡也是移工交流訊息、辦理外匯的首要之地,透過人力仲介、兌幣中心等,將越洋賺的辛苦錢匯回原生家庭。
台北車站旁小印尼,自成一格異國風景
位在台北車站東三門旁的印尼街,一條短短不過50公尺的街道,自成一個小世界,飄散香味、傳來歌聲,移工正在附設卡拉OK的小攤裡高歌,慶賀每週難得的假期。
這裡以販賣食物的店家居多,以炸物為主,使用大量香料、口味偏辣偏重,且由於大多數的印尼人都是穆斯林,所以看不見豬肉製品。印尼街雖短,卻聚集了各式各樣的特色美食,印尼麥餅、巴東牛肉、炸天貝、沙嗲串……眾多品項反映出印尼美食的多樣性。街上還有美容院、洗車店及書店等不同商家,對外玻璃窗貼滿當地語言的傳單,以及各種新住民交流活動的告示,彷彿置身另一個國家。
不遠處的台北Y區地下街,也開設了不少印尼式的自助餐廳。一盤盤家鄉菜,對新住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滋味,但是對台北人而言,則是一個品嘗東南亞美食的好去處,香料味濃郁的咖哩雞,搭配ABC甜醬油裹著炒麵一起吃,滿足對異國美味的新鮮感。
味覺指南
SARI RASA 為印尼街的知名店家,道地的涼拌菜、咖哩湯、薑黃飯等,都能在此品嘗。另外在台北Y區地下街也有不少印尼風味餐廳,例如新美心印式料理、印尼料理自助餐,想購買日常用品也有EEC食品雜貨店,形成另一個小小印尼區。
本文轉載自《台北畫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