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感染若真擴大怎麼辦?基層醫師:可學新加坡讓「這個地方」參與防疫

武漢肺炎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公布最新疫情消息,目前全球共累計366,630例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分布於172個國家/地區,國內今新增21例、共216例確診,分別為178例境外移入及38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2人死亡,29人解除隔離,其餘病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中,不過整體疫情的嚴峻程度仍超乎當年SARS。

但也正是因為有過去SARS的經驗,台灣在防疫工作上被許多國家稱許,在指揮官陳時中的帶領下,防疫團隊不論在疫情公開揭露、國境管制、邊境檢疫、病人隔離、疫病調查、民眾衛教、防疫戰備物資的調度、醫院傳染病管理及分流等,都是全球防疫的亮點。

不過,關於目前較無法找到感染源的本土案例,也讓許多民眾擔憂是否可能成為社區傳播的防疫破口?且隨著境外移入的增加,未來若社區感染不再是「零星」、而是真的擴大,該怎麼辦?

若社區感染不再是「零星」...真的擴大怎麼辦?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洪德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上半場我們的阻絕隔離可以說是做得有聲有色,確診人數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相對其他國家,我們所有應對的防疫措施也得到許多好評。」

他也提到,雖然在當中有所謂零星社區感染,「再加上鑽石公主號在1月31日從北北基走了一圈,照理說會留下一些感染,但我們也是控制得很不錯度過這樣的情況,大家覺得可以喘口氣的時候,沒想到最近10天爆量的境外移入,導致許多人不安而搶購物資。」

作為一個社區基層醫師,洪德仁很快就發現防疫上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如果境外回來的國人數量是20、30,相對的本土案例也在5個內,且大多都能找到感染源,這個其實跟之前的模式是吻合的、不必太擔心,但問題是前天有養護機構的案例(案156)爆出,且還未找到明確感染源,我們會開始擔心。」洪德仁表示,醫師公會已經在做許多討論規畫,「因目前指揮中心也在討論作提前部署,就是社區篩檢站的部分。以前防疫的體系是把診所晾在一邊,採檢或輕症隔離、重症治療通通都在醫院,社區採檢站也沒有發揮功能。」

洪德仁指出,社會的觀感通常會認為診所沒有診斷和治理的能力,「這其實是很不好的,因為到後面民眾會認為只有醫院才有能力處理,就會變成若像之前案例不多,大家會覺得應該不會被我碰到,但當案例變多時,每個人一有症狀就會要求到醫院採檢,可是醫院目前也沒有開放自費採檢,相對就會造成許多矛盾跟衝突及不安。」

基層醫師指出,目前台灣在採檢或輕症隔離、重症治療都在醫院,社區採檢站也尚未發揮功能,但若確診人數爆增,醫院恐難負荷。(攝影/陳稚華)

基層醫師:可學新加坡,讓「診所」參與防疫

洪德仁表示,雖然疾管署也有宣導先到基層再轉介到醫院,「但走這條路的不多,特別是這批從國外回來的,大部分如果是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有問題會打1922,就直接把他們帶到醫院去,如果量是OK的,醫院以目前這樣的規模,包括1,100床負壓隔離病床、也有做3千病床的整備可以負荷。」

不過洪德仁提到,「現在問題是,只要確診不管輕症重症都往醫院丟,如果這個量增加,醫院可以容納這麼多確診的病人嗎?需不需要分流呢?我們需不需要再去想,社區採檢站161個,大部分都是地區醫院或是偏遠地區、離島醫院,他當然是有能力收容輕症的病人,但不管如何診所的角色如何協助呢?」

洪德仁指出,這幾天也有熟識的朋友告訴他,女兒從紐約飛回台灣,發燒37.4度、有些微症狀,且自覺是從疫區回來,請海關採檢,且已健康申報做居家隔離,不過當下海關人員給她們有點漫不經心、不甘願的感覺,「也一直死守發燒38度的規定,不過隔天她就被通知為陽性。」

「我想說的是,如果診所在防疫上完全晾在一旁,讓醫院自己努力去對抗疫病,就得祈禱我們的阻絕可以跟第一階段的成果一樣好。但萬一境外移入一天暴增50、本土一次跑出來8個、10個,這時候醫院的容量會開始很有壓力......」洪德仁表示,其實台灣某種程度可以讓診所強化變成社區篩檢站,「變成3階段防疫,第1級是一般診所、第2級是社區篩檢站、第3級是醫院,社區篩檢站負責採檢跟輕症相關的治療,重症再到醫院。」

洪德仁舉新加坡為例,「像他們就有設置PHPC(社區防疫醫療診所),兼具防疫跟醫療的功能,跟我建議台灣的做法只差在採檢,新加坡的是有採檢。」他認為台灣可以借鏡的部分是診所強化防疫能力、裝備,「不採檢但在疑似病人爆量的時候,診所可以提供庇護,讓有症狀的病人可以居家隔離或觀察治療,3天後如果改善了可能是流感,因為流感目前還是比肺炎多,就沒必要浪費武漢肺炎相關防疫的時間和資源;如果3天後更燒,就可以送到採檢站或醫院。」

洪德仁表示,就像目前診所對流感的處理方式,可以直接給克流感不用快篩,武漢肺炎也可以比照辦理,「跟現有的模式其實很相近,只是強化防疫功能,再好好配合政府做疫調的連結。」

只要2%願意,全國就多300間診所能量可分流

不過在執行上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洪德仁指出,「目前遇到很大一個盲點跟困難是,中央認為目前整個量能都還是足夠的,仍是在社區採檢站這樣的規劃下,診所的功能還沒有被看到。」他表示,遇到像這樣重大疫情,醫院有義務要配合,但診所如果不跟政府簽約,政府也管不了,「這必須要先規劃、說明並訓練,很多裝備也得先到位,一旦要動起來就很快。」

但如果診所不願意配合呢?

洪德仁表示,「全國只要有1-2%的診所願意,大概就多了300間診所的能量可以分流,這是我們不同地區醫師公會的理事長們都私底下在討論的事,我想應該還是很多診所醫師願意參與這樣的計畫。」

洪德仁也提到,台灣目前還是針對高風險的對象採檢、篩檢還不敢衝量,不像韓國採取普檢,所以確診率爆增,但死亡率相對很快下降,「如果有居家隔離的病人,也可以由國家指定附近合乎資格的診所,或是原來的家庭醫師去做諮詢顧問,病人家屬相對也會比較心安,這樣的分流會做得更好,也會有能量去為將來更大量的病人做準備。」

「就像陳部長說的,未來2週是關鍵,如果境外移入穩定下來也減少,國內本土個案也是維持零星,目前的模式是可行的。我建議診所納入的分流模式,是比較屬於超前部屬的部分,但未來若是要讓診所動起來,是要先準備的。」

洪德仁表示,社區防疫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因此跨部門的合作,有其必要性,如果能夠結合當地的公所、衛生所、醫療院所、養護機構、民間組織、學校及社區組織,建立社區防疫平台,定期及不定期的召開會議,進行防疫物質的整備、分工及宣導,才能落實社區防疫工作。

更多內容

上週全台確診數最多的「前5名縣市」是…… 陳時中:力守2條防線 未來朝擴大採檢方案

武漢肺炎確診外籍看護到過「這些地方」!零星社區感染...基層診所如何防疫?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