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部長早就站在第一線 陳時中曾親踩三輪車助台灣加入WHO

WHO

疫情爆發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軟弱、親中,被世人譏為中國衛生組織(CHO),甚至有聲音傳出台灣乾脆不要加入WHO。對此,多個公民組織及台僑團體大聲疾呼「萬萬不可放棄!」

他們指出,現在由於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世界,讓台灣獲得國際肯定,而同樣獲得關注的,就是堅守防疫第一線的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且當年他也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總部替台灣加入WHO而衝鋒陷陣;如今若是放棄,就等於前功盡棄,非常可惜。

陳時中(左)在日內瓦積極推動台灣加入WHO。(圖片來源/游沛文提供)

陳時中親力親為推動加入WHO,民團看在眼裡「足甘心」

台灣世衛外交協會理事長姜冠宇表示,每年WHA期間,政府官員的行程可謂密不透風、相當緊湊,「陳時中部長對於我們所積極提出的方案、回應全球健康議題所做的努力,總是持正面、開放的態度。」他並且還會在百忙中抽空參加民團舉辦的活動,也主動跟眾多民團、僑胞分享見聞,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公民參與的肯定。

台灣加入WHO宣達團發言人曾琮愷回想,陳時中部長是非常具有台灣意識的部長,2017年到2019年礙於中國的阻礙、打壓,讓台灣未能拿到邀請函與會,當時陳時中也加入宣達團行列,去年在世界衛生大會開會的場外,一起高舉「WHO FOR TAIWAN」、「用心看台灣」等標語。

曾琮愷說,當下宣達團成員覺得陳時中與一般官員不一樣,儘管過程中受到WHO官方諸多的限制,但陳時中都是站在第一線,比起過去許多官員只會躲躲閃閃表達心聲的模樣,讓海外台僑及台灣宣達團成員都「足甘心」,更覺得陳時中是真正的「台灣」衛福部長,而非過去馬英九執政的「中華台北」的部長。

台灣世衛外交協會協會公關游沛文也回憶道:「部長雖然很忙,但總會細細欣賞我們的設計,聆聽民團在公眾外交的心得。」這絕不是每一位部會首長都願意做的事,但可能就是這樣的體貼與尊重,讓人人都樂意「順時中」。

陳時中(右3)站最前排,積極推動台灣加入WHO。(圖片來源/游沛文提供)

史上第一位公開參加世衛遊行的台灣官員,僑胞大讚:陳時中有Guts!

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衛生大會(WHA),政府與民間本應通力合作、分進合擊,但馬政府時期卻與民間團體產生分歧,甚至當時衛生署長葉金川還痛罵台僑:「不要臉!」此情形在民進黨執政後有了大幅改變,關鍵之一就是陳時中。

歐洲台僑領袖傅佩芬(現仼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會長、前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會長)回憶,2018年歐台會號召僑胞參加WHO舉辦的健走活動,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與者都沒有受到服儀限制,唯獨身上穿著「WHO FOR TAIWAN」的他們被盯上。

「以往台灣官員可能擔心觸怒WHO、節外生枝,所以都不會出面聲援,但陳時中部長卻在遊行途中公開加入我們,並且跟大家一起走在最前線。」傅佩芬說:「當時不只是感到很驚喜,也感到陳時中部長很有Guts!看他泰然自若地跟大家走在一起、一起聲援台灣,讓我們都更有勇氣、更有信心。」

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會長傅佩芬出面號召,揪集數十位僑胞參加WHO健走。(圖片來源/傅佩芬提供)

公部門、私部門建構「夥伴關係」,齊心協力拚外交

政府行事總是受限於官方體制,尤其外交事務更是複雜細膩,陳時中就曾經說過:「我們是很強,只是也不方便公開講;因為公開大聲講了,我們往前走一步,可能又會被押著退兩步,反而一步的成效都不見了。」道盡台灣外交關係能做、不能說的無奈。

然而公民團體在國際社交上具有彈性與自由度,更能突破政治框架,以多元、創意的倡議方式,提升台灣對外關係的緊密度,展現NGO的價值。「所以我們很早就開始建構公私夥伴關係、提議分進合擊拚外交!」姜冠宇堅定地說道。

除了由下到上的公私夥伴關係,眾多民團之間的橫向協作也不可或缺,游沛文表示,過去幾年來,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北美醫師會等,散居全球的台灣人透過不同領域、不同產業的資源,倡議台灣加入WHO。各個民團曾一起合辦音樂會、嘉年華或健走遊行等等,藉由行銷台灣文化,遍撒台灣價值的種籽。

姜冠宇認為:「台灣與全球的夥伴關係,透過民團對外拓展夥伴關係的方式,也許進度會更快!」他以世衛外交協會為例,2018年積極與疫苗組織、全球基金會、慢性病防治組織取得聯繫,也在2019年與聯合國愛滋基金會協作交流,成效顯著。

陳時中(中)親自參與民團在日內瓦舉辦的台灣醫療展,台灣世衛外交協會理事長姜冠宇(右)為其進行解說。(圖片來源/游沛文提供)

疫情來襲,更加突顯:Taiwan Can Help!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國人比往年更加關注WHO,但有些人卻質疑:「台灣那麼強,為何還需要加入WHO?」

姜冠宇對此表示:「我們爭取加入WHO是爭取一個對等地位,防止某些危險國家的奇襲;最重要的層次,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透過行動、透過新媒體積極發聲,重點都是為了讓台灣實力被看到。」

姜冠宇補充道:「其實我們是和進步國家很多檯面下合作才存活至今,台灣醫療產業有其極限,我們的強也有極限,眼前的優勢不是永久的,所以台灣面對任何場合都應該積極爭取。」

傅佩芬也表示,當初我們對全世界承諾:「Taiwan Can Help!」現在全世界都看到台灣的防疫實力與能量,如果現在我們反而退縮,世界會怎麼想?而傅佩芬現時住在疫情嚴重的德國,許多德國醫護都短少醫療物資,她希望國內若是「行有餘力」,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才去進行外交援助,展現出「Taiwan Can Help!」的氣度。

游沛文則從下一代的角度切入,認為WHO是他們想留給下一代青年的入場券,透過國際合作的經驗,以世界為教室,才能讓下一代拓展視野,既看見先進國家的需求,也能體察落後國家的處境。

為了推動台灣加入WHO,彩繪有客家花布圖案的宣傳車開上日內瓦大街,相當醒目。(圖片來源/取自歐台會臉書)

後記

為了栽培更多醫衛外交領域的青年領袖,姜冠宇、游沛文、傅佩芬等人,不管是身在台灣還是處在海外,無不積極組織與號召,成立協會、組織智庫,並且每週舉辦線上讀書會,不斷探討世衛焦點,培育國內產業人才走向國際交流,讓台灣更能被國際看見。

未來,即便台灣政府在國際舞台無法以正式身分出席,但公民團體的踴躍投入,可能成為政府在外交孤境中的強大後盾。正如游沛文所說:「從海外合作扣回國內防疫,或許就是民主素養、資通訊科技且醫療專業的巧實力,加上公民參與加深夥伴關係的動能,成就了台灣強大的免疫系統!」

更多內容
台灣包機連同4國從秘魯撤僑 而香港1人病故、其他人還在等中國動作
他是誰?台灣漢堡王「被道歉」意外揭開幕後金主龔國權神秘面紗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