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苦盼夏天緩和疫情 美國家科學院:高溫高濕不足以抑制傳播

國際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之前信誓旦旦說一旦4月天氣變暖,病毒將「奇蹟般地消失」,然而他可能要失望了。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下稱NAS)4月7日致函白宮,指夏天的高溫及高濕度恐怕並無法有效抑制武漢肺炎。

儘管實驗結果顯示在研究室中,高溫及濕度有助降低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生存率,然而在現實世界,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病毒的傳播及生存率。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統計,截至4月9日,美國確診病例為43萬2438人、死亡1萬4808人。

和川普比起來,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發言相當謹慎,3月他在立法院被問及夏天疫情是否有望趨緩,他表示「抱著期待,但不敢輕忽」,因為病毒在攝氏50幾度下才無法存活,而一般環境要熱到這般高溫並不容易。

高溫、高濕度可降低新冠活性

NAS根據現有數據指出,溫度及濕度這兩個因素與疫病傳播高度相關,而在高溫及高濕度環境下,冠狀病毒生存率是有可能降低。

一份香港研究發現病毒傳送培養基(VTM)中6.7 log TCID50/ml的病毒懸浮液,在攝氏22度下14天後便無法再檢測到病毒,攝氏56度是30分鐘,而攝氏70度是5分鐘。

而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2019年美國夏天6到8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2.4度,而台灣是29.8度。

科學家也進一步透過爬梳地理及歷史,探討新冠病毒是否因溫溼度影響而有季節性,雖然目前的研究結果常常互相衝突。

澳洲、伊朗未因夏天倖免於難

一份研究比對了121個國家及地區的日新增病例,發現溫帶地區的新增率最高,尤其是均溫為攝氏5度的區域;也有研究者表示疾病發生率在緯度30到50度之間較高;另一份調查指出攝氏26.5度下,病毒傳播率是9.5度的兩倍。

然而,也有中國研究顯示,從中國乾冷到濕熱地區,氣候並未顯著影響病毒傳播率,他們總結單是氣候變化無法使確診數降低。

也有一種更直觀的看法,有鑑於澳洲伊朗等現正是夏天的國家仍有疫情爆發,不能輕易論斷夏天的高溫就一定遏止疾病傳播。

溫溼度不是唯一變數

NAS指出高溫、高濕度這兩個變數「並不構成所有影響病毒傳播率的成因」,其他因素亦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地理環境、宿主隔離時間、公衛資訊品質和能見度、醫療制度、人均收入、行為模式等等。

再者,實驗室無法完全反映現實世界,例如實驗室使用的組織培養病毒,就與從自然感染者身上取得的病毒有不同的生存特性,且實驗設定的環境條件也不盡相同。

而且考量到目前全球對新冠病毒免疫的人還很少,NAS認為就算新冠病毒傳播力下降,恐怕也不會顯著抑制疫病整體傳播狀況。

另一方面,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靈長類研究中心研究員羅伊(Chad Roy)觀察了新冠病毒在攝氏23度、濕度50%(約同美國夏天氣候)下的活性,發現新冠病毒仍能活得比流感、結核及SARS病毒還要久。

白宮衛生顧問對川普「夏天說」態度保留

《紐約時報》報導,白宮衛生顧問、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對川普的「夏天奇蹟」似乎相對有信心,但也不多。

4月8日他與《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總編輯波許納(Howard Bauchner)進行直播時,他表示幾乎可以確定今年夏天病例增加速度會趨緩一點,但秋天可能又會回升。

而3月26日他與美國職籃NBA金州勇士球星柯瑞(Stephen Curry)在Instagram視訊時,他指出假設夏天能降低傳播並非毫無道理,但「不能把希望全寄託在那上面」。

更多內容

譚德塞失態飆罵台灣3分鐘 美挺台參與世衛讓中國嚇到

瑞幸第二?愛奇藝也遭渾水點名 美上市中概股財報造假連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