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再推出第二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加碼紓困特別預算1500億元,加上原編列的特別預算600億元,政府總共砸了2100億元。
若再加上移緩濟急及基金支出1400億元、央行各公股行庫貸款額度7000億元,等於政府砸銀彈1.05兆,超前部署要穩住台灣受疫情影響的「慘業」,但台灣準備的銀彈夠嗎?能把資源送到最需要的企業及個人手上嗎?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紛紛祭出財政刺激方案;而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曾示警,疫情影響層面將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為廣泛,為了超前部署因應經濟衝擊,蔡政府在連假期間也將紓困規模加碼到1.05兆元,創下台灣史上最大的紓困案,但比起其他國家,台灣還是杯水車薪。
到底現在台灣需要紓困的企業或是民眾有多急?這或許從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一個數據就可以窺見一二。
紓困很急,經濟部一天湧入4千通電話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影響,經濟部推出1988紓困專線整合各部會、各適用對象諮詢,讓民眾可「一通電話就通」;不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目前的電話卻是爆量,1天達4000通,已經大幅超出人手負荷。
自從行政院長喊出,除了「防疫陳時中」以外,行政院也要有「紓困陳時中」,經濟部、財政部、交通部各部會於是陸續推出眾多紓困方案,經濟部也推出1988紓困專線整合各種方案,讓民眾「一線就通」。
而行政院本週公布1000多億元直接補助中低收入戶、自營業主和需要紓困的企業後,詢問的民眾數量瞬間暴增,電話爆量到每日4000通。
經濟部目前雖然已經有30名人員專職接聽,每日最多可以回復約1200通電話,相當於12分鐘要將1項詢問處理完畢。但因每日有多達4000多通的求救電話,有相當多電話其實「根本接不起來」。
現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已經緊急增派人員,不過因紓困政策資料與細節相當多,需要一段時間訓練才能上手,正以最快速度處理。
各國撒錢不手軟,台灣只是「小兒科」
從經濟部的電話被打爆,就可以得知企業或是民眾對於因疫情延伸帶來的經濟以及生活上的衝擊有多麽巨大。那行政院端出的紓困方案,能夠一解企業及民眾的燃眉之急嗎?
比較全球主要國家目前端出的紓困振興方案,以目前美國祭出2.2兆美元(約67兆台幣)最多,其中,因考量疫情已影響部分民眾的就業收入,美國政府針對年所得不超過7.5萬美元的個人發放1200美元(約新台幣3萬6000元)的一次性現金補助;若家庭年收入低於15萬美元的已婚夫婦則補助2400美元。
疫情嚴重的西班牙採取無差別發現金的紓困形式,日本政府則是在7日通過規模高達108兆2000億日圓(約新台幣30兆3000億元)的緊急經濟對策,其中也針對收入因疫情銳減、生活困頓的家庭,將發給每戶30萬日圓(約新台幣8萬元)現金紓困,由符合資格的民眾主動申請。
新加坡則是祭出第三輪紓困措施,累計紓困規模已達599億星元(約1.26兆台幣),其中,除了將雇傭補貼由25%提高至75%之外,也發放給年滿21歲的國人每人600星元(約新台幣1萬2643元)的現金補貼。
而鄰近的南韓,紓困規模也來到136兆韓元(約3.359兆台幣),且南韓日前也公布緊急災害補助金,針對「收入排名全國70%以下之家庭」、約1400萬戶家庭發放災害補助,其中,4人戶補助100萬韓元、3人戶補助80萬韓元、2人家庭補60萬元、單人戶可領40萬元(近1萬新台幣)。
台灣紓困金額從千億加碼到上兆,真相是:灌水
至於台灣,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台灣各大產業也難以倖免。
總統蔡英文4月1日宣布,將紓困規模加碼到1兆500億元,大約占GDP的5.5%,其中,預算經費除了來自原先第一階段紓困的600億元特別預算、400億的移緩濟急之外,再加上第二階段特別預算加碼1500億、移緩濟急再追加1000億元,以及央行、郵政儲金、公營銀行等融資貸款額度7000億元。
「這是灌水的數字!」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指出,台灣1.05兆紓困總額並不是全由政府掏錢,像是其中的7千億元是貸款額度,未來必須得償還,頂多政府所負擔的僅是初估100億元的利息補貼;而真正用於紓困所花費的金額是特別預算,由原本的600億元擴充到2100億元,換言之,政府真正多花的錢等於是只有特別預算2100億加上100億的利息補貼,「2200億跟世界各國比,簡直太小兒科了!」
進一步來看這2100億特別預算怎麼分配?若加上各部會基金,其中經濟部975億約占整體37%;其次是勞動部622億占24%,交通部472.42億占18%,衛福部365億則占14%。
政院不「齊頭式」發放現金,針對300萬特定對象補貼
黃耀輝認為,目前台灣的紓困主要針對因疫情受困的企業或個人,但衝擊的層面也還包括整體經濟,尤其近幾年台灣財政情況不錯,政府稅收已連續6年超徵,債務也減少了,因此台灣絕對有擴張財政的空間,「我認為我們應該參考歐美國家,增加財政政策工具,不應該只限於受困企業,而是可以試著全民適用。」
不過,行政院預計將不會走向新加坡「齊頭式」發放現金的模式,而是針對300萬名弱勢和基層勞工,原則一次發放3個月現金補貼,預計發放總額1035億元的現金補貼, 而特別預算草案相關細節預計在2周後出爐,送立法院審議與通過。
總統府資政、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則向《信傳媒》指出,疫情對於經濟面確實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但並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一個人,由於紓困是「救急」,政府應該更精準地鎖定紓困對象,「如果完全不去區分、只花錢做公共支出,那麼這個支出即使可以把經濟拉高,也不一定可以幫助到特定受害最深的人。」
陳博志形容,「就像921大地震的時候,一定是所有物資往災區送;所以絕對不是現在隨便花錢,就救得到受傷害的人,因此普遍花錢是不對的,我也不贊成。」
編列百億推出「酷碰券」惹議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部待疫情穩定之後,也預計將推出刺激消費的振興措施,尤其最被各界關注的就是原先預計規模為20億,至今已加碼到編列111億元預算的酷碰券。經濟部長沈榮津曾稱,實施酷碰券預計能誘發4倍的消費效果,但卻引發不少立委質疑,認為直接效果不彰,還不如直接發放現金或消費券。
依照經濟部原先的初步規劃,酷碰券必須搭配行動支付、敬老卡消費使用,才可享有折扣25%,且預計每人每月折扣上限為新台幣1000元,換言之,若民眾要拿到1000元的折扣頂標,每人至少得先消費4000元才會達到。
國民黨團書記長蔣萬安則質疑,不論是振興抵用券或是酷碰券都像百貨公司一樣「買千送百」,得先花錢才有額外折扣,但對於有生計困難的基層民眾,怎麼可能還能掏錢消費?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也直言,經濟部選在這時推出酷碰券,並非為了振興經濟,而是替行動支付打廣告,根本是拿產業生存開玩笑,因此她也強烈要求,酷碰券應納入悠遊卡、信用卡等多元支付工具,別讓酷碰券振興方案淪為看得到、吃不到的折扣大餅。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也說,目前習慣使用行動支付者僅占2300萬人口的4分之1,以目前支付平台普及率,恐怕無法達成原先預期的振興效果。
不過,陳博志則指出,酷碰卷的推出時間點是在疫情穩定過後才推,時機點的安排是正確的,但後續要透過什麼方式給予折扣大家可以多提意見,若只有限定行動支付,可能會讓部分族群得不到好處,或許可以納進更多的支付工具與管道,以達到全民都公平。
更多內容
酒店女公關「有難言之隱」?指揮中心:查不到不排除發布細胞簡訊公布足跡
他的一句話害慘全世界 譚德塞不只罵台灣 荒腔走板言論一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