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油價持續重挫至近20年來的新低紀錄,台灣投資人正瘋狂搶買原油槓桿ETF,一度瀕臨下市的「元大S&P原油正2」 ETF如今獲得金管會准批,在今年9月30日之前可免於被下市。
這檔受益人達7.06萬人的基金,堪稱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原油槓桿ETF。但專家警告,台灣散戶投資人賭性堅強,在不了解商品特性的情況下,反而更加前仆後繼地湧進買進,造成更大的亂象。
被金管會救了兩次,元大原油正2可免下市
回顧這檔「元大S&P原油正2」ETF所引起的事件,由於該檔ETF在3月19日因連3天平均淨值低於2元,觸及下市清算門檻之際,當天元大投信在開盤前公告,將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清算,但同一天金管會卻火速修訂期信基金規範,將下市條件放寬至需連續30天平均淨值低於2元,暫時性地免除了元大S&P原油正2的下市危機。
然而隨著30天的寬限期將屆,元大S&P原油正2又逼近下市門檻,金管會則依照由期貨公會所擬定的豁免條款通案標準,宣布若符合兩個條件,期貨信託業者可以向金管會申請,免適用基金下市清算門檻,期限至今年的9月30日為止。
而這兩個條件分別是,申請日前一日的基金淨值高於0.5元;基金淨值最近10個營業日內,曾發生6日或30日單位淨值變動率超過其過去3年變動率2.33倍標準差。
最新,元大投信17日已火速申請元大S&P原油正2適用,並經由金管會核准通過,換句話說,元大S&P原油正2在9月底之前,可免於被清算下市的命運;這也被網友調侃根本是「元大條款」。
散戶追捧,短短一個月增加近萬人
但此舉恐怕已讓更多的散戶投資人陷於不理性的搶購之中。一般來說,持有100張以下「元大S&P原油正2」可視為散戶,根據統計,該檔ETF在瀕臨下市的3月19日,當時散戶人數約有5.49萬人,但在金管會二度出手相救之後,散戶人數卻不減反增,截至4月17日為止,散戶人數來到6.4萬,等於短短一個月,散戶人數就增加了近萬人。
這檔受益人達7.06萬人的原油基金,20日交易量仍近12萬張、成交金額4.26億元,高居於台股的成交量排名第二名。
實際詢問,曾經在今年3、4月曾買進正向原油ETF商品的黃姓散戶投資人,他指出,當時買入的動機是看到國際原油一直往下掉,逢低進場看看能不能等到反彈的一天,但後來驚覺價格暴漲暴跌,波動太劇烈,不到2天就出場了。
面對散戶追捧,德信證券台股投資策略分析師林信富則一語道破,「這是人性的瘋狂跟貪婪。」隨著下市危機暫時解除,大家還是傻傻的舞照跳馬照跑,但事實上問題是,商品結構的設計根本不適合散戶長期持有。
散戶容易忽略轉倉價差的風險
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李柏鋒指出,很多人散戶投資人認為,長期來看,石油一定會有上漲的一天,判斷油價如今已達低點就進場買入,甚至一直以為能在這個賭場當中玩的很愉快,卻忽略了該商品的遊戲規則。
李柏鋒直言,目前正向原油ETF短期波動相當劇烈,投資人根本不應該期待油價長期到底會漲還是會跌,如果真的看好石油,大可以投資大型石油公司的股票,而不是買原油ETF,很顯然地,投資人只是在賭短期的價格波動而已,也不了解這類的商品存在著2個很重要的風險。
第一,存在著轉倉價差風險。李柏鋒解釋,由於原油ETF主要多是期貨型ETF,商品本身連結的原油期貨契約每月到期時都要換約,因此又分遠期期貨報價及近期期貨報價,但由於遠期報價較高也容易導致轉倉損失,他舉例,像是5月原油期貨報價為每桶15 美元,6月的期貨報價為每桶24美元,在轉倉時就必須「買高賣低」,光是轉倉成本就直接吃掉一大半的淨值
「但是持有原油ETF的散戶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買5月的期貨還是6月,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風險之中。」李柏鋒說。
溢價率高到嚇死人,投資人還是賭性堅強
第二點則是,儘管元大S&P原油正2出現超過200%的溢價率,但還是很多投資人前仆後繼地想要湧進這個商品,這也讓金管會面臨騎虎難下的窘境。
李柏鋒無奈,現在的投資人是寧願以超過200%、300%的溢價率去買這類的商品,但這完全是投資人的個人行為,與金管會、投信業者沒有關係。只是台灣的投資人常常是受了傷,卻又回過頭來怪金管會、怪投信,到最後自己還是不懂得原油ETF的遊戲規則,未能學到教訓。
散戶不理性搶購造成溢價過高,投信又會為了要收斂溢價,不斷申請要在初級市場增發新籌碼,又導致更多的投資人進場,溢價又再擴大,雪球就越滾越大。
李柏鋒最後則建議,若是想要在短期因石油波動而獲利的投資人,自己應該做好分析與預測,同時應該在3~5天就完成該筆交易,但若是投資人根本對於3~5天的石油漲跌預測毫不了解,那麼建議最好別一股腦地貿然進場。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