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全球帶來的傷害前所未有!劉憶如示警:貨幣、財政政策已走到極限

總體經濟

武漢肺炎影響,全球許多產業都開始出現蝴蝶效應,就連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前財政部長劉憶如也認為,全球如今面臨空前未有的傷害,勢必也要端出空前未有的政策,但目前各國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皆已經走到極限,未來恐引發更大的危機。

劉憶如23日出席由北威集團所舉辦的《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財政及貨幣政策解讀》論壇,她提到,過去全球曾歷經多次的經濟衰退,但此次疫情造成大家只能關在家裡、不能出門,導致全球經濟受傷的層面巨大,不僅是經濟的傷害,甚至也有社會心理層面的傷害。

斷鏈危機加劇,歷史教科書找不到

劉憶如舉例,過去全球曾經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是在1930年大蕭條,當時因全球消費需求大幅萎縮,1930年後10年平均全球實質成長率為負的0.3%,造成失落30年代,美國道瓊指數也足足花了25年才回到1930年前的水準。

不過,若對照2008年的金融海嘯,同樣是道瓊指數,卻僅花了5.5年的時間就回到海嘯前的水準,甚至隨後又不斷地創下新高。

為什麼1930年與2008年有如此大的差別?劉憶如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政策」。她解釋,1930年大家搞不清楚發生經濟衰退的原因,不知道該如何對症下藥,因此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推行適當的政策;但是到了2008年,各國迅速地推行量化寬鬆(QE)、財政政策,讓全球在很短的時間內觸底反彈。

然而這次肺炎疫情的爆發,不但有超越1930年需求萎縮的危機,更因為全球化的生產分工佈局,發生了前所未有供應鏈斷鏈的嚴重情況,「這是過去從來不曾有過」。

劉憶如也坦言,目前全球政府的因應方式並不多,除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工具之後,至今還沒有前所未有的因應策略出現。

主要國家大把花錢、貨幣政策走到極限

但劉憶如憂心的是,目前全球財政政策已呈現「不計代價」,籌碼極為有限,另外,雖然貨幣政策短期有效,但實際上,貨幣政策也已經走到極限。

疫情當前,各國政府撒錢不手軟,紛紛祭出財政刺激方案,但劉憶如觀察,目前各國主要國家總負債占GDP比重,包括日本、義大利、美國皆已經超過100%,尤其日本更直逼250%,顯示出「各國政府口袋並不深,現在用的錢幾乎都是下一個世代的錢」,她警告,這個問題勢必在未來將引發很大的傷害。

至於貨幣政策,她也指出,美國公債殖利率在1978年利率水準還很高,隨後就一路下滑,直到現在,利率已無法再往下調,甚至很多國家出現負利率,即便不是負利率,美國也已經走到了零利率。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工具極度有限。

那台灣呢?劉憶如:我們還有空間跟籌碼

那麼台灣呢?劉憶如則給予肯定,台灣的疫情到目前為止,守得確實也比其他國家來得好,加上台灣的舉債相較於國際並不嚴重,總負債占GDP比重不到40%,相對於國際上主要國家也不高,另外,台灣央行目前也不是零利率,「我們的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還是很有籌碼」。

因此,劉憶如也呼籲,政府應該更積極地採取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以因應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但她也提醒,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公開透明」,比如說,財政政策的紓困,政府到底紓困了誰、多少金額,紓困是依據什麼標準等,都應該交代清楚,以免牽涉公平分配的疑慮。

更多內容

觀風向》防疫議題朝野交戰 國民黨有國會四寶加持政黨聲量奪冠
修憲公投、愛國大遊行延期 武肺疫情打斷普丁成王之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