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射性物質鉀-40」要不要在食用鹽品標示,自2017年《信傳媒》報導後,至今仍沒有一個答案。
衛福部食藥署於去年9月預告,市售包裝食用鹽品如添加應加註「本產品含天然放射性物質鉀-40」醒語字樣,原本預計於今年1月1日(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標準)開始實施,不過食藥署認為草案預告後各界意見不少,遲未公告,政務委員唐鳳則於3月27日召開開放政府協作會議。
不過,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祕書長方儉於28日向唐鳳陳情認為,一個「開放政府」要基於事實、多方參與,且是透明的,但在這場協作會議,「我看到的剛好是相反過來的」。
食用鹽要不要標註鉀-40,協作會議有度共識
實際上,所謂的減鈉鹽、低鈉鹽,是將鈉用鉀來取代,而添加進去的鉀,則是氯化鉀。根據2017年原能會報告,台鹽產出的「健康減鈉鹽」、「健康超鮮鹽」,與「健康美味鹽」的鉀-40含量就從每公斤4610貝克至8860貝克不等,而原能會管制建材標準為每公斤1萬貝克,高輻射量引發民眾對食安的憂心。
監察院也在2018年通過糾正衛福部與食藥署,也要求衛福部食藥署應積極研訂有關食品中的人為添加之天然放射性核種含量限制值管制標準,並盡速將人為添加之天然放射性物質列入相關標示事項。
於是有了接下來的草案預告,但草案該怎麼走,即便開了協作會議,至今仍沒有定案也沒有時間表,唐鳳也在協作會議上表示,這並不是行政程序上的一個有決策性質會議。
不過在這場協作會議上,參與討論的4組人(包括中研院、衛福部、台鹽包商)其實算有共識,均認為不需要標示,甚至認為鉀其實對人體有幫助,應該加強宣導等。而方儉質疑,其實相關單位包括主查監委田秋堇都收到會議結論,指導意味甚明。
方儉質疑協作會議參與成員多與衛福部、台鹽有業務關係
衛福部食藥署為此次協作會議的主辦機關,方儉指出,食藥署報告時給的訊息就是偏頗不實的,監察院關切認為鉀-40的標示是否要擴及到所有食品,但就他了解,田秋堇並沒這樣的想法。這樣的資料,也容易造成議題失焦。
再者,他認為「參與」的精神,應該是多元的,不過,觀察與會者多為衛福部、台鹽的包商,有業務承攬關係,而其中一位自稱消費者代表的輻射防護專業人員,卻曾在2009年因違反《游離輻射防護法》而使其單位受罰。
方儉強調,協作會議準備時,就該釐清「透明」是要有證據的事實,參與的是有多樣性的代表。
唐鳳:繼續努力將聽證程序引入協作會議
方儉直言,台灣這類的健康減鈉鹽過度氾濫,最早在前衛生署長許子秋時期,是不被同意上架的,並沒有說這是有毒的東西,而是這應該是特殊營養品,而不是給一般人吃的。
不過方儉也說,「(食用的)雖然放射量很低但不能說它不會致癌」,並質疑衛福部為甚麼不敢用行政程序的聽證,而是透過協作會議來討論這件被認為有高度爭議的草案。
對此,唐鳳回應,討論的限度應該是以消費者的權益進行討論,且是市售包裝鹽品的消費,這點他完全同意,而協作會議確實也沒有聽證程序來的有那麼高的約束力,這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會繼續努力將聽證程序引入協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