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一宣布擴大紓困範圍,擴大急難紓困金適用範圍,加碼補助無保的弱勢勞工,沒想到卻引發更大的民怨。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衛福部長陳時中、次長蘇麗瓊接連道歉,都無法止住紓困之亂造成的民怨,甚至連蔡總統以及蘇貞昌自己的臉書留言都被罵翻,蘇貞昌今天主持完行政院會後,破天荒由發言人代為轉達向基層公所人員與民眾致歉,下午蘇貞昌更親自主持直播,承認萬元紓困造成亂象,的確是政府思慮有所不周之處,親自向民眾道歉。
領1萬元跟繳遺產稅的程序一樣繁瑣
昨天是急難紓困金開放申請首日,全台各地一早上演「萬元紓困之亂」,區公所、鄉鎮市公所擠滿詢問與申請人潮,許多民眾受訪時更著急落淚,擔憂資料不齊搶不到補助。
很多人心裡一定感到納悶,為什麼這種猶如「聖誕老人」發錢,原本該皆大歡喜的美事,結果卻搞得民怨沸騰?
「領1萬元的程序跟繳遺產稅的程序一樣繁瑣,之前要準備的佐證資料要30頁⋯⋯。」
一位地方第一線公務員看這種情況忍不住直言,「不知道這種方案是怎麼決策出來的!」行政院昨天開完記者會,雖然已經告訴地方不需要再要求民眾準備冗長的「佐證資料」,但是地方鄉鎮公所的第一現場,看到的情況也只是把「佐證資料」改成「民眾切結書」,且張數不變。
換句話說,民眾要證明自己夠窮,有資格可以領一萬元,過程非常繁瑣。這除了得證明自己沒有農保、勞保、軍公教(公保)外,還要證明自己是賣玉蘭花、擺攤或是打零工的,甚至還要一家老小存摺的資料,證明自己存款不足,最後還要搞懂每個縣市「最低生活費」的計算標準。
雖然被罵翻後,現在政府把程序改為「民眾切結」,但過程一樣複雜,第一線公務員很委屈被罵翻,民眾也很氣,因為要領這1萬元還真的不容易。
地方社政單位人力本就吃緊
其實就在第一波企業紓困,第二波勞工、無薪假、失業者以及農漁民等紓困方案推出後,這個星期一由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宣布的「萬元紓困方案」,已經是政府推出的第三波紓困方案,目標族群鎖定的是社會弱勢族群,負責的部會是衛福部的社政單位。
這次「萬元紓困之亂」,除了地方上社政單位的人力原本就吃緊,而且都會與農業縣市之間,不同縣市、甚至同一縣市不同鄉鎮之間,社政能力落差很大,且從中央到縣市,再到地方鄉鎮公所的第一線承辦人員,如果不是原本就有標準明確如勞農漁保者,可以直接把錢匯入戶頭,就會存在受理認定轉述的誤差,這些都不是兩三張圖表或是簡單的網路梗圖,在幾分鐘內就能夠解決得了的。
政院衝太快,節奏大亂
而這次負責社政的次長蘇麗瓊,是衞福部唯一社福的高層官員,以蘇麗瓊曾經在高雄等地方待過的經歷,照理說不會出這種狀況,且蘇麗瓊不會不知道公文上的實施日期是押在兩天之後,但最後會出現從中央到地方都一片手忙腳亂,只能說防疫急、紓困更急,政院誤以為可以「立即切換」,而且主帥蘇揆自我期許太高,衝到第一線坐鎮指揮,結果把院長當縣長做,整個行政團隊的節奏才會失調亂掉。
只是現在院長、部長、次長都道歉了,但是根本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以這次台灣防疫成功,有IT大臣唐鳳成功串連健保、行動電話、出入境等大數據資料,找出公主號甚至磐石艦官兵的「細胞足跡」,也有不斷改進的口罩App,讓大家更方便買口罩,但為什麼在紓困上面,看不見唐鳳的角色?
唐鳳該整合大數據,改革政府申請補助老問題
難道在紓困上面,就不能同樣善用大數據把民眾申請程序簡化,甚至是把「報稅資料當中的最低收入戶、金資中心存款、以及健保就醫等資料串接起來」,是不是就可以利用資料庫比對找出需要幫助的人。給地方政府確切的名單,讓他們執行,把這1萬元直接給這些需要救急的人,而不需要曠日廢時還要切結,讓第一線公務員再去核可。
更深一層來看,這次「萬元紓困之亂」的問題,其實就是政府所有補助申請的老問題。一直以來政府的補助申請都是採取非常原始的方式在處理,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小規模運作時還過得去,一碰到這次紓困的範圍擴大就癱瘓了。
當然危機也是轉機,疫情趨緩之後,紓困重頭大戲正要登場,接下來碰到這種大規模紓困的挑戰可能還會有,是時候該利用這次機會進行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