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部會大灑錢 行政院各部會「各自紓困」的怪異現象

紓困

「紓困」二字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後便頻繁的出現在生活中,然而除了受影響的企業要紓困,民眾的生計也要紓困,政府各部會迅速的推出「各自的」紓困方案,無論是針對企業或是近日吵得沸沸揚揚針對民眾個人的紓困,無形中曝露出行政院各部會間的溝通和上下單位協調出了問題。

尤其是交通部的小黃司機重複領紓困金一事,更是直接看出行政院各部會間各自為政,缺乏整合機制,最終苦到第一線要面對民眾的基層公務員。

五大部會端出「紓困套餐」大撒幣

基本上目前有推出紓困補助方案與民生相關者有五大部會,這五大部會針對自己照顧的目標「民眾」端出紓困套餐,他們分別是:

一、勞動部針對投保在職業工會的自營作業者投保級距2萬4000元以下、提供3萬元生活補貼、未符合2018年課稅標準,可請領3萬元生活補貼。

二、衛福部針對無加保之弱勢勞工以家戶為單位提供1萬元補助。

三、交通部對所屬觀光業、運輸業紓困補助措施,包含薪資補貼、人才培訓、油資補貼等,總結出來最高可領6萬元。

四、文化部的藝文紓困1.0及2.0,針對接案的自然人能舉證受疫情衝擊(如街頭藝人),可以申請紓困補助,每人補助上限6萬元。

五、農委會主導發放的1萬元的「農漁民生活補貼」和3萬元的「漁民生活補貼」。

原是好意的萬元紓困反而民怨四起

其中,持續延燒中的萬元紓困之亂,原本是行政院好意,主要的目標對象是非軍公教,有工作卻沒有勞保的社會弱勢族群,所以這個方案由衛福部主導,希望能擴大急難紓困金適用範圍,補助無勞保的弱勢勞工,不過卻因為資料繁瑣、演算公式複雜及太過匆忙地宣布開始申請而引發爭議。

這件事從上星期一蘇貞昌宣布後,隨即捲起民怨,緊接著從政委龔明鑫開始,衛福部長陳時中、次長蘇麗瓊接連道歉,到院長蘇貞昌星期四(5月6日)都出面道了歉,仍難以平息民怨,甚至演變到上周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與衛福部的矛盾,民眾也不禁質疑,未能擁有民眾相關財政報稅資料的衛福部,防疫當前還要分配人力審核紓困資格,這樣的事情為何不讓財政單位來負責。

而亂象不只於此,有許多明明不窮者也來申請,或是已經申請過其他部會紓困補助者重複申領,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表示,一定會進行勾稽,比照交通部、勞動部等部會的資料庫,確認無重複領其他補助,若有重複請領或發放,也一定會追回來。

同樣引起爭議和矛盾的還有交通部和勞動部,連日以來接連推出的紓困方案,卻發生發生重複申請補助的現象。

交通部追討重複領取,部會間缺乏整合

近日傳出有重複申領紓困補助的例子,先是向觀光局申請每月1萬元的補貼,再向勞動部申請無雇主薪資補貼,或向公路總局請領計程車薪資補貼,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經過與勞動部合作調查,約有1000人重複申請,已有537萬元已發放,未來將由交通部負責將款項要回。

林佳龍認為,紓困方案各部會陸續有1.0、2.0逐步推出和加碼,有些民眾想要選擇後面的紓困方案,或者因為先前資訊不足,沒辦法在兩個方案間作出最有利選擇,所以他不認為是惡意領取,也特別強調各部會會加強整合各項紓困制度、落實彼此之間的勾稽。

同時在政策推動時,也應該在相關文宣上強調不可重複領取,減少相關辦理人員的困擾,也能加快部會方法款項的效率。

藝文紓困1.0成為唯一例外

其實,勞動部、衛福部、交通部、農委會等四個部會的所有補助皆是不能重複領取的,唯一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文化部的藝文紓困1.0是可以和勞動部的補助同時申請的,原因在於文化部的藝文紓困1.0補助的期程為今年1到3月的補助,與勞動部是4到6月的補助,兩者期程不同,利基的時間點不同,所以互不相斥,只要符合資格,兩者可以同時領取。

但要注意,藝文紓困2.0的補助期程則與其他部會補助均重疊,因此即便符合資格,同樣只能擇一申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