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版國安法」與「國歌法」爭議,再度引發香港民眾上街發動抗議,局勢動盪也讓港人人心惶惶,香港Google搜尋「移民」、「台灣」的次數出現爆增,恐怕已經掀起反送中事件後更大規模的「脫港」人潮。
事實上,自從去年6月爆發反送中事件以來,就已經開始出現不少港人申請移民台灣。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從去年7月到今年的4月已連續10個月,每月到台灣居留的港人皆超過300人,截至今年4月底為止,居留許可人數為2383人,創下2016年以來同期最高(2016年移民署將港澳居留定居人數分開計算),顯示出港人的焦慮氣氛。
台灣金融體系缺乏自由
但香港的政治動盪也給了台灣新的危機與機會,對於台灣來說,能不能成為這些人力、財力資源的去處之一?
一名長期督導海外分行據點的金融業人士觀察,香港之所以能形成金融中心主要有五大條件優勢,第一,香港是美元、歐元、港元、人民幣4大主要貨幣的清算中心,金融產品不僅多元化,金融監理也相當透明;第二,香港聚集足夠數量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交所、保險公司等與金融活動有關的支持性產業。
第三,香港具備先進的金融設施、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靈敏的金融信息,可做為區域資金的集散地;第四,具有良好的法律制度及無外匯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最後則是具備低稅賦的優勢條件。
「在香港成立公司不僅個人所得稅率低、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也低。」金融業人士指出,香港所得稅率最高僅17%,但台灣的個人所得稅率最高達40%,除了相對高的賦稅制度外,尤其台灣是屬於外匯管制國家,假設存入超過50萬台幣就必須申報,資金自由進出受限,加上台灣也不具備國際貨幣清算中心,金融監理制度仍高度管制,難以吸引國外企業及人才進來台灣。
香港司法獨立不保,新加坡是最大受惠者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顏慶章則舉例,1993年匯豐銀行將總部從香港遷到倫敦之後,雖然期間仍不斷評估是否將總部搬回香港,但直到2015年匯豐銀行早已不再考慮此事,其背後代表的是,匯豐銀行已經感受到香港的法治獨立性將逐漸衰退。
此次香港受到「港版國安法」與「國歌法」影響,勢必將衝擊到司法獨立性,一旦香港司法獨立地位的喪失,也將嚴重打擊香港做為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可信度。但顏慶章遺憾地說,台灣也同樣沒有機會取代金融中心地位。
顏慶章說,台灣司法案件常常一審、二審、三審,然後發回更審,來來去去長達10幾年依舊解決不了法律爭議,甚至竟然出現法官收受賄賂而做出不當判決的個案,造成台灣司法不被大多數人民尊敬,換句話說,台灣的司法品質仍有落差,不夠完善。
因此在這過程中,得利者則是新加坡,因為新加坡司法體制同樣是屬於英美法系,如今也有許多原先在香港的外資企業總部紛紛轉至新加坡。
2大主因,難以吸引香港高階金融人才來台
另外,香港高階人才有機會流向台灣嗎?但一名公股行庫董事長就點出最關鍵的問題—薪資。他表示,香港高階金融人才年薪動不動至少300萬台幣起跳,「他來台灣,本國銀行有辦法支付他多少錢?」
困難一》台灣薪資水準偏低
由於香港是屬於英美系成熟國家,起薪普遍高於台灣。一名金融業人士則指出,一名在港的金融領域人才月薪「1萬元美金」絕對是最低的基本條件;他更舉例,現在香港大學學生光是到外商銀行實習,一個月就能領到21萬台幣。
「以前我進銀行一個月起薪4萬元,經過20年,現在新進人員的薪資反而倒退1萬元。」換句話說,台灣經過20年之久,銀行業的薪資水準是淪落倒退。金融業人士認為,政府應該提出具體的人才招攬計畫,並提出足夠誘因來吸引海外的高階人才。
困難二》台灣個人所得稅制仍偏高
除此之外,稅制也同樣不利吸引高階人才。以個人所得稅率比較,台灣個人所得稅採取累進稅率,只要年薪超過450萬台幣以上,就會以最高稅率40%進行課稅。
但香港則是以應納所得額為計稅依據,薪俸採用15%的標準或2~17%,實行4級超額累進稅率。相較起來,比起香港稅制,台灣稅制依舊偏高。
知名作家范疇則是呼籲,政府應該儘速擬定「香港人才沙盒」,引進香港的高階人才,也能滿足台灣產業需求及競爭力。隨著這一波政治緊縮勢必將衝擊到香港的經濟層面,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處於風雨飄搖中之際,對於台灣來說,如何吸納香港的人力及財力資源,蔡英文政府當前應該更加重視這個迫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