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健保花費近32億!去年高就診人次前三名是...醫療資源如何整合?醫改會提出2大建議

醫療政策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最新調查統計,國人年平均就醫15次,但去年就有高達3.5萬人就醫次數超過90次,其醫療費用更將近新台幣32億元。

據健保署統計2018年門、住診合計(包括急診)醫療費用計 6,918 億點,較2017年增加 5.3%,其中男性之醫療費用占 51.0%,女性占 49.0%。而2018年西醫門診(不含急診)就診人數2,147萬人,就診率為每10萬人口91,077人, 其中男性之就診率為88,720人,低於女性之93,405人。

若以年齡層分析,65歲以上醫療費用占比最高,為37.8%,45-64 歲占34.6%居次,15-44歲及0-14歲則分占20.9%及6.7%。若以疾病別分析,門、住診合計(包括急診)醫療費用占比前三名之疾病依序為消化系統疾病之 11.9%;腫瘤之 11.7%;生殖泌尿系統疾病之 11.5%。

高就診患者代表一年就醫逾90次,排除重大傷病卡、精神科及年逾80歲患者,去年就診次數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哪些科別呢?因為疫情關係今年第一季就診人次是否有影響?醫療資源是否有充分整合?

高就診人次的科別有哪些特徵?

醫管組李純馥組長在今(4)日上午接受媒體訪問時先指出,去年國人就醫次數有4成分布於家醫科、內科與耳鼻喉科。

高就診人次的科別有哪些特徵?

李純馥指出,「跟人常生的病有關,比如有一些呼吸道症狀,或是一般人常會出現的頭痛、偏頭痛、貧血等問題,以家醫科、內科、耳鼻喉科為主。」家醫科的高診次患者就診數為76萬次、內科為46萬次、耳鼻喉科為34萬次,占總就醫人次378萬次的41.3%。至於年齡,李純馥表示,因65歲以上的高齡者確實在身體上比較會有就醫需求,所以這次看起來就醫次數也偏高,和過去幾年並無顯著差異。

「基本上比較極端值的部分不一定是高齡者,大多都是30多到40多歲,這些人身上可能有一些多重的問題。」李純馥表示,原則上健保署會主動關懷這群人,詢問需要的協助,「或許真的是沒有抓到要領去看病,希望能協助他們找到好的醫師去找到患者所有的問題。」

李純馥表示,目前是透過雲端資訊分享,希望跨院間能提醒醫師該個案有多次就醫情形。「如果一張健保卡一季超過40次插卡,(電腦系統)就會提示院所這個個案是高就診個案。」

因疫情第一季就診人次少500多萬!

因為疫情關係今年第一季就診人次是否有影響?

李純馥指出,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確實從1到3月整體看起來,比去年同期的就診人次少了500多萬,「這裡面隱含有一些是過去開藥的天數比較短,為了減少去到院所,所以可能會延長開藥的天數,讓患者減少就醫次數。」

李純馥還提到,另一部分最主要是因為現在大家都勤洗手戴口罩,所以整體呼吸道症狀的問題大幅減少,「包括腸病毒、肺結核等,這些個案都減少,所以整個就醫次數就減少。當然隱含有部分確實是過去有些人比較喜歡去院所,因為這次疫情就不太敢去,這些次數就會減少下來,但原因是多重的。」

醫療浪費的問題確實存在?對此,李純馥表示,每個高診次患者的就醫原因不盡相同,許多人因頭痛、鼻炎、呼吸道症狀等問題就醫,也有人可能有身心狀況但未被確診,伴隨而來其他不適而到身心科以外的科別就醫。「醫療資源確實是大家要去善用,對於那些沒有善用的情形健保署會再多關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天疫情記者會中被問到此事也表示,「有疫情的時候,大家會緊張覺得先不要看病,有一些疾病不是需要很緊急的看,但有一些是我們比較擔憂,他應該要看醫生但不敢看,就會讓病情有點延宕,不能用就診率的高低,來看健保有沒有浪費。」

醫療資源如何整合不浪費?醫改會提出2大建議

不過醫改會副執行長林雅惠,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健保署關懷就醫政策已經推行10年了,「每一年會留下4成關懷數量,但仍有6成是新增加的!」

林雅惠表示,其實這些高就診族群不只友65-69歲族群,「還有退休族群也要關注。現在很多都是像感冒等輕症就醫,也很多年輕族群。」她從民眾端、供應端(政府、醫院方)提出建議:

1.民眾端: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並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2.供應端:「整合性門診」、「家庭醫師制度」及「社區醫療級計畫」都應更強化。

林雅惠也進一步指出,醫師有接收到並發現就診次數過高的病患,就應主動關懷民眾為何重覆就醫,了解其健康隱憂。「國健署在預防醫學部分要更努力衛教民眾,跟健保署一起努力,健保署也不能只關注哪些新藥納健保。」

不過陳時中仍強調,這次疫情控制跟我們看病習慣有關係,「經過醫師判斷看需不需要篩檢,醫師才能從中找出病人。像是歐洲有些社會醫療制度更強硬,他們是小病都不要看,其實這些病人沒有辦法即時得到關注,很容易在社區中傳播病毒。」

至於推動整合醫療,還有哪些需要加強的部分?李純馥表示,所有的制度都有進步的空間,健保署也會努力跟各界包括其他司署一起努力,「像預防保健、做相關檢疫篩檢,其實都可以減少後面問題的發生。」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