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下午舉行記者會,指揮中心宣布,國內今天無新增病例,本土已連續55天病例掛零,累計病例數443例。
指揮中心統計,昨(5)日新增18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7萬3225例(含7萬2290例排除),443例確診中分別為352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其中7人死亡,429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再+0 連續55天無本土病例
由於距離6月7日解封僅剩一天,在今天的記者會中,指揮中心特別邀請專家小組成員到記者會現場,除了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外,還包括有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台大小兒感染科)、陽光耀(榮總胸腔科)以及方啟泰(台大公衛)。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感謝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和每位委員,因應疫情變化,專家會議都是隨叫隨開,尤其在疫情中,專家小組給予寶貴意見和指引,不管是採檢、治療上都對疫情控制發揮極大效果,他很感謝專家們即時性給予良好建議,讓決策可維持在正確軌道。
今天要做疫情總體報告的張上淳則是開完笑說,今天應該是最後一次張教授時間。張上淳表示,國內個案數不多,不過依照個案發病日和通報日資訊掌握到許多疾病特性,可以發現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有高達三分之二是嗅覺、味覺異常,有發燒的才站三成,顯示出這個疾病的表現是非常多樣化,如果要靠臨床來判斷,並不容易。
7名重症患者未解隔離
張上淳也說,國內患者年齡多介於20至30歲最多,主因是境外移入患者多為遊學學生,此外,最新統計患者罹患肺炎的個案占比多一些,主因是原先無併發症或輕症患者,於住院時出現肺炎症狀,嚴重肺炎患者人數從34人增為37人,但約7成患者仍屬輕症。目前仍有7名重症患者未解除隔離,原因是長時間裝呼吸器,肌肉沒有力氣,正進行呼吸復健。
與國外相比,張上淳指出,新加坡、美國、西班牙等國每百萬人口確診率都超過5000,台灣僅有18.8,而在死亡率部分,台灣每百萬人口死亡率0.8,也比歐洲國家領先很多。
至於媒體問到專家小組如何看待台灣疫情控制狀況?張上淳說,疫情初期時,專家一定會模擬、推想可能的發展,有鑑於中國疫情,專家小組當時就預期台灣可能會有社區傳染,不會去想說百分之百不會出現,當出現不明來源的社區感染個案時,更擔心有大規模傳播,但台灣疫情控制的狀況,比原先得想法更理想,但因為都控制得很好,疫情發展比起預想真的好很多。
陳時中:專家諮詢小組是防疫中心大腦
在武漢肺炎防疫上,指揮中心專案小組扮關鍵角色,指揮官陳時中說,專家小組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有很好的大腦,當然我們手腳也很靈活,防疫人員就是手腳就會配合去做,我們手腦並用,所以把防疫做好。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美智庫專家一直想了解台灣防疫是怎麼成功的,因為台灣的防疫成功相當具有指標性,這代表「民主制度」也能成功防疫。
李秉穎認為,這次台灣防疫成績卓越,除了歸功於指揮中心與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外,媒體能夠正確傳遞訊息,讓全民都有戴口罩、勤洗手等正確的防疫觀念,才能讓台灣這次能打一場成功的仗。
李秉穎回憶起疫情初期的專家諮詢小組會議。他說,「當時所有人面色凝重,像是遇到世界末日病毒」,不過到了現在,每個委員開始有說有笑,因為疫情是真的控制住了。
李秉穎:秋冬可能會有第二波疫情
李秉穎指出,新冠病毒的R0值(病毒基本再生數)約是3左右,也就是1個病毒出去先傳給3例,之後擴散成9例,以此類推,但台灣這次大約有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案例,卻沒有廣泛傳播,這情況「真的是奇蹟」;這種情況他其實也相當困惑,但之後歸類出是全民都有防疫意識,正確的觀念也有隨著媒體傳播開來,才能有效阻斷病毒擴散。
李秉穎認為,疫情還是有可能在秋冬造成第二波疫情,但可能不會像第一波那麼猛烈;因為在第一波疫情時,歐美許多國家面對新型病毒手忙腳亂,但之後如果再有第二波,歐美也開始知道怎麼做;舉例來說,過去歐美國家甚至世界衛生組織WHO都不提倡戴口罩,但事實上戴口罩對防疫真的相當重要,從台灣情況就可知,如今歐美國家與WHO也都改為呼籲要戴口罩了。
李秉穎強調,台灣本次能夠防疫成功,不是僅有單一個單位就能夠做到,絕對是全民一起幫忙,如果未來還有第二波疫情,「我們有信心還可以繼續守住」。
專家小組呼籲重視感染科
另外,李秉穎也呼籲政府應該重視這次在防疫工作中很重要的染感科醫生,他表示,感染科醫生在醫院被當成賠錢貨,由於制度上已經不允許學會成立,所以感染科學會一直沒辦法成立,他希望衛福部可以重視,當他說出這句話說,陳時中則是有點尷尬的笑著。
專家諮詢小組委員陽光耀則說,當過年前被通知要加入專家小組,同時對要求需編寫治療指引感到意外,因當時台灣只有首例卻已要訂定治療指引,在專家小組討論中有很多火花,真的難有和平場景。
陽光耀也說,最印象深刻的是抗病毒藥物治療章節部分,當時沒有證據可證明哪些藥物有效,但就是要列出指引,而現在指引已經修正第7版,專家仍想辦法找出最大共識,而指引看起來雖短短幾頁,但對醫護人員來說,疫情剛開始就有指引可參考,是強大支持,有建議就能安心治療患者。
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方啟泰則說,感謝各位不眠不休努力,才能有好成果,諮詢小組每位專家意見都不同,也學到很多,以集體智慧確保國家防疫政策能在正確軌道,相信在良好機制下,國內一定可以應付未來更多挑戰。
各國解禁名單與普篩有關?專家小組:沒幾國真正做到
陳時中表示,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時常給予有用的建議。像是日前高鐵不能吃東西,但看到李秉穎在電視說不能吃東西很難過,指揮中心就趕快開始討論此事。
日本、希臘旅遊解封,首波名單都未列入台灣,是否是台灣採被動式篩檢緣故?陽光耀認為,台灣感染率是全球最低,感染率低的情況下,目前抗體檢驗敏感度都尚無100%的,如做普篩,結果偽陽姓比例可能還高於社區感染率,無法達到臨床防疫策略;除了敦睦艦隊的封閉團體,找出漏網之魚是可以做抗體普篩外,專家小組並不贊成其餘者做普篩。
李秉穎則補充說明,台灣有做主動篩檢,並沒有被動,普篩和主動篩檢意思不同,普篩是全部篩檢,除了像武漢有做外,也沒有幾個國家有做到普篩,就連韓國普篩也是有症狀者篩,台灣現在也有自費篩檢,像醫護人員如有症狀就會被篩檢,就屬主動篩檢,不是被通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