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風暴》比價網難看懂...如何調整民眾才不會當冤大頭?醫改會提出建議

醫療政策

為了避免同一特殊功能醫材在不同醫療院所價差過大,健保署日前公告民眾「自付差額醫材」將訂定上限,針對8大類、352項醫材訂出差額收費上限,原預計新制將在8月上路。

但此新制消息一出卻引起醫界反彈,健保署於13日下午邀請近40名正反意見的醫師和專家表達意見,並由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親上火線說明,會議採閉門方式避免失焦。陳時中也宣布政策暫停,但暫無時間表、無法說明何時會上路,不過將在2個月內召集醫界討論,檢視問題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政策推出的太突然,《信傳媒》在今(15)日致電給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想詢問關於醫材自費上限新制後續問題,以及「自費醫材比價網」實際使用上仍讓民眾有許多困惑,該怎麼處理?李伯璋僅簡短表示會再優化比價網,提到今天還有別的事情要忙不方便受訪,便掛掉電話.......

關於「自費醫材比價網」,到底要怎麼調整才能讓民眾不會因資訊不對稱而成為受害者?

比價網難看懂...除了價格看不到品質上差異

提到目前自費醫材比價網出現的問題,醫改會副執行長林雅惠,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以人工水晶體為例,因為在自費比價網上有2種付費方式可以選擇,一個是全額自費、一個是自付差額,「假設是選自付差額醫材的人工水晶體,可以看到這個網站會彈出一個自付差額跟健保全給付有何差異的簡單說明,如果從這個例子來看,就是講到品質改善較好、復發機率較小,但如果這個視窗彈出後再進一步去看,就會發現網頁密密麻麻列出約有7種不同的功能類別,跟6千多筆費用的資料。」

林雅惠指出,光是台北市就有1千多筆費用資料,「這種陳列方式不僅不利民眾查詢,且對於自付差額醫材需求較高的長者,也很難運用這個介面。」林雅惠提到,其實這個比價網2014年就設立了,但普及度和使用度都很低,也很難收集民眾的回饋意見,「我們覺得這部分要再多加宣傳。」

林雅惠再以兩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例,「光是同功能就有15種不同的品項別,其實在這個比價網上面,除了價格外也看不到不同品項在品質上的差異。」林雅惠表示,以上種種除了6千多筆的價格陳列方式,民眾看不到更細緻的比較差異,「這些種種都不利民眾在價格跟品質中做比較適合自己的選擇。」

醫院自費項目的說明書,是由廠商把仿單抄進來,民眾很難看懂,也造成資訊不對稱的情況。

醫界批齊頭式共產管制...醫改會:價格管理應更細緻

醫勞盟法律顧問、醫師蔡秀男也在臉書提到,89%醫院醫材都被砍價,齊頭式共產管制,後果會如何?「對民眾病患來說,以後會不會省錢省掉命?會不會有錢也買不到好藥,有錢也買不到好醫材?劣幣驅逐良幣?對醫院經營管理來說,到底台灣基層醫療國家隊面對的是自民主經濟市場?還是血汗共產高壓統治國家?」

蔡秀男表示,各縣市各層級醫院軟硬體人才智慧成本都不同,定價與服務策略都不同,卻要齊頭式砍價訂下天花板,「其實只是圖利低價低成本低品質的醫療市場競爭?還有是否圖利實支實付的保險業者省大錢發大財在偷笑?」而對新科技醫療儀器醫材廠來說,面對不公平交易,也非正常自由經濟市場的台灣,後果是讓台灣人民高品質醫療選擇逐步落後與限縮。

「在各大醫院、診所人力、器材成本不一的狀況下,健保署這樣齊頭式設定價格天花板,未來醫材恐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有錢也買不到好醫材』等現象。」蔡秀男指出。

陳時中之前有提到,政策目的是出自於降低民眾負擔,也在兼顧醫療品質下訂定合理上限,不過為何還是有這麼多後續問題?

林雅惠指出,因為醫療器材涉及比較高度專業跟複雜性問題,「除了醫材的複雜性以外,民眾的病情也有複雜度和變異性存在,每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我們認為這個東西還是要多討論,這次問題比較大的是比價網的分類不夠細緻,不論是在不同品項同功能裡面是不是有價格上、管理上的差異,且不同醫療院所的層級,可能議價能力就不一樣,不同區域可能也有差異,在價格管理上應該要更細緻的去分。」

林雅惠表示,這部分醫改會認為應該要再邀集相關的利害團體反覆進行討論,「而且價格上限是不是真的只有這條路可以走,我們也很持保留態度。」

自費醫材比價網如何改,民眾才不會當冤大頭?

那健保署應該怎麼調整比價網,才能讓民眾使用更有效便利?

林雅惠表示,這部分應該邀請更多專家一起來討論,「除了自付差額跟健保的比較以外,自付差額不同品項別裡面也應該互相有比較。」也有專家提出不一樣細緻差別的分類方式,「比如像是不同的醫藥層級,可能的收費方式也不一樣,是否要用不一樣的醫療院所分級來呈現?這部分健保署都還可以再去強化。重點就是要讓民眾在這麼多的品項、資料裡面,可以輕易地去做比較跟選擇。」

林雅惠指出,現在有很多無論是民間或官方網站都做得很好的網站,「包含像是房屋(時價登陸)網站,是最多人去使用的,使用不一樣的屬性去呈現民眾想要的品項間的對照表,這些其實健保署都可以再去做一些功課。」

林雅惠進一步指出,其實資訊公開若依照健保署提到價格收費過高的情況,「是不是可以透過資訊公開或輔導的方式,就能達到收費偏高的偏差值降低的狀況?這部分健保署也可以再去強化,不該把價格管制當成唯一的方式,還是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高的偏差值?使用昂貴醫材的對象,會不會有些族群受到衝擊?這些健保署都應該要再提出更詳細相關的數據,才能輔助如果現在要實施價格上限的管例制度是否合理。」

不同醫院收費不一,醫改會認為這部分健保署應該要運用大數據去分析,「現在很多資訊都是運用雲端,且健保署也有讓各醫療院所將他們的收費狀況上傳,地方衛生局其實也有掌握醫院的收費標準。」林雅惠表示這部分健保署應善用現在官方所掌握的數據來進行分析,而不是用法條上限就砍掉有9成的醫療項目屬於不合格,「這樣才不會像現在一樣,很難讓民眾、讓醫界信服。」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