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審查團體「美國筆會」(PEN America)日前發布報告《美國電影產業和中國政府影響》(The U.S. Film Industry and Chinese Government Influence),揭露好萊塢(Hollywood)不僅受北京審查影響,甚至將之「內化」為自我審查,中共不必動一根手指,就能讓好萊塢人心惶惶。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7月曾點名好萊塢向中國屈膝,報告指出北京之所以能控制一部美國電影的獲利,是因為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審查制度及其衍生的獎勵與懲罰。
「故事能形塑人們的思考方式,而好萊塢的故事能接觸到數十億人」報告質疑,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好萊塢,還是中國希望我們看到的故事?
《復仇者》、《蜘蛛人》在中國賺更多!
2018年中國第一季票房收入首次超越美國,他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指日可待,事實上《復仇者:終局之戰》、《蜘蛛人:離家日》、《玩命關頭:特別行動》等巨片在中國比在美國更賺錢。
當全球武肺疫情依然嚴峻,中國市場就顯得格外重要,而當美中冷戰日漸惡化,好萊塢就愈想討好中國審查制度,以免受到波及。
論規模和負責程度,中國審查制度堪稱全球第一,2016年全國人大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第16條更列出禁映內容,目前是由中共黨內「中央宣傳部」負責審查,其主管黃坤明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信。
然而不僅第16條內容模糊,時常作廣泛解釋,中共還有許多隱而不宣的「地雷」,標準也會因天時地利人和浮動,讓好萊塢無所適從。
西藏(圖博)、新疆(東突)、台灣、南海、法輪功、中國領導人和中國異議人士都是「高敏感深水區」,必定得以中共角度呈現。
此外還有一些令外人無法理解的禁區,例如穿越時空、靈異鬼怪等超自然現象,重製版《魔鬼剋星》和《神鬼奇航2:加勒比海盜》便因此「NG」,不過《哈利波特》和《可可夜總會》倒是綠燈放行。
中共也明文鼓勵電影「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好萊塢為了通過審查而加入「大外宣」內容,這個策略被稱為「借船出海」,也是習近平口中所謂「講好中國故事」。
李察吉爾「被中國封殺,也等於被好萊塢封殺」
然而就算通過審查,北京也可能推翻原本決議,美國名導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絕殺令》就是被放行後又緊急下架。
之後昆汀乾脆拒絕中方要求刪減《從前,有個好萊塢》,這部片果然未在中國上映,昆汀的反骨「太稀奇」,反而受到媒體廣泛報導。
不過大部分人無法像昆汀一樣「任性」,想賺錢就得照著中國的規則玩,因為中共不僅決定一部電影是否上映,甚至也能控制在中「首映日期」、「宣傳方式」、「上映戲院」等攸關票房的決定。
不聽話的導演和演員,會被中國放上傳說中的「黑名單」,禁止他們入境、封殺他們參與的電影,據悉演員李察吉爾(Richard Gere)、莎朗史東(Sharon Stone)、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和流行歌手席琳娜(Selena Gomez)都榜上有名,李察吉爾2017年透露自己因支持西藏,被不願觸怒中共的好萊塢製片封殺。
在這種情況,公開道歉或可平息北京怒火。《狼圖騰》導演尚傑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2009年在微博為拍出《火線大逃亡》(又名《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道歉,指他和達賴喇嘛毫無關係,重申西藏是中國領土一部份。
此外,中國不僅可封殺個人,也可封殺影業的母公司,它們通常在中國有大筆生意,例如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
「為何要為螢幕上幾秒鐘,放棄數億美元利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白睿文(Michael Berry)道出好萊塢心聲。
討好中共3大招:刪減、代換、拍馬屁
中國審查制度沒有統一標準,甚至可以討價還價,很多都是透過電話和閉門會議暗中進行,沒有留下書面紀錄,美國筆會因此得從外流電子郵件和匿名員工獲得資料。
沒有記錄一方面是維持隱密,一方面也是中國官員為了自保,以免未來因政治風向改變而遭到清算。
然而這也導致好萊塢各大影業必須「瞎子摸象」,聘請電影顧問和中國專家幫忙揣摩上意,美國筆會指出「沒有界線時,大家反而會更小心自我審查,以免誤觸『看不見的界線』」。
無論自願或被要求,好萊塢迎合北京的方法約可分為「刪減」、「代換」、「正面宣傳」,或是像《迴路殺手》那樣多管齊下,最後獲准在假日強檔上映。
《鋼鐵人3》的大金主是中國DMG控股集團,美國筆會引述消息來源,指在北京拍攝時,劇組甚至邀請中國審查官員參觀片場、提供「建議」。
《壞壞萌雪怪》將南海劃給北京,馬來西亞要求刪掉有爭議地圖,被夢工廠拒絕,形成美國筆會形容的怪異現象,「夢工廠拒絕某國審核,以符合中國的審核標準」。
不過,北京或許應將模範生頒給索尼影業,根據流出的內部郵件,他們甚至擔心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怒海劫》因有美軍出動救援美籍船員,會違反中國「個人應為群體犧牲奉獻」的信條。
事實上,好萊塢過去可沒如此卑躬屈膝。
從前,有個敢批評中共的好萊塢
1997年好萊塢一口氣推出3部挑動北京敏感神經的電影,分別是《達賴的一生》、《火線大逃亡》和《紅色角落》。
這些電影當然沒在中國上映,導演、演員、影業及其母公司也受到前述的中國式懲處,但當時他們並不特別在意,畢竟那時中國市場規模只跟秘魯差不多,不過他們確實注意到中國被踩到痛腳會全力反擊。
接著,隨著中國崛起,好萊塢與中共的權力關係開始轉變,天秤開始傾向北京。
中國對「分帳片」採取「配額制」,一年僅開34部電影名額,而搶不到名額的獨立製片只好選擇利潤有限的「固定費用」和「買斷片」模式,一年大概能在上映30-40部片。
為了規避配額限制,和中國電影公司「聯合製作」也是個方法,這樣就不算是外國片,但資金、選角和拍攝地點都必須嘉惠中國,也就是聽令當局;另外中國影業多為國營,它們也會協助好萊塢審查電影。
好萊塢需要中國的市場和資金,騰訊影業、阿里巴巴影業、華誼兄弟、完美世界影視等都是它重要金主。
相形之下,中國卻愈來愈不需要好萊塢,其電影公司技術日益精進,國產電影成為好萊塢最強競爭者,中國10大電影票房榜單上,好萊塢漸漸被中國取代。
因此,如今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與女主角劉亦菲撐港警言論爭議持續延燒,迪士尼卻「聰明地」保持沉默,其中商業考量更是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