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大廠可成(2474)董事會今(18)日決議,將以14.27億美元(約428億元台幣),把位於江蘇泰州的旗下可勝科技(泰州)及可利科技(泰州),以全現金交易賣給中國玻璃面板廠藍思科技,預計今年底完成所有程序並進行交割。
這個金額可說創下今年中國廠商買下台廠在對資產的最高紀錄,因為這次可成賣掉泰州廠交易金額高達428億元台幣,超過7月緯創將昆山廠賣給陸廠立訊的33億人民幣(約138億元台幣),而可成泰州廠去年貢獻全公司營收達40%,這次交易完成後,某種程度也代表可成已經對外界宣示將淡出競爭激烈但利潤不高的手機機殼事業。
台廠最大困擾:對岸的廠裡要派黨委書記...
一位科技業者透露,近年來在中國生產製造不僅毛利率越來越低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不過這些都還好,最關鍵的的是「非營業障礙越來越多」,而所謂的「非營業障礙」指的就是近年中國內部的不僅環保要求高、勞工權利也高漲,最麻煩的一點就是廠裡還要派黨委書記。
「中方會扶持大陸廠取代台廠這點最麻煩,大陸希望你去設廠,就會給你補助,如果不希望你去,就會給你的競爭對手補助。」這位科技業者坦言。
未來蘋果全球將有台系供應鏈、紅色供應鏈兩套系統
由於藍思科技也做蘋果訂單,今天可成把中國的生產線賣給藍思,這也是7月份緯創宣布出售蘇州廠給中國的立訊精密之後,第二例有台灣蘋果供應鏈將中國的生產基地出售給紅色供應鏈。
對於台灣蘋果供應鏈持續將對岸的生產基地出脫賣給中國廠商,市場解讀此舉是蘋果供應鏈版圖重新洗牌。
因應美中對峙戰局,未來全球的蘋果供應鏈將可能形成兩套系統,蘋果供應給中國市場的iPhone,往後可能由中國的紅色供應鏈來生產;而台系組裝廠如鴻海、和碩、緯創、可成等將在美國印太戰略的大框架下,往東南亞、印度深耕,形成另一套iPhone供應系統。
很少露面的洪水樹今天特別出席交易所得重大訊息記者會。洪水樹說,這次做出處分,背後很大原因是,可成認為這是一個時機點來改變發展策略。外界有很多揣測,但真正最大動力是應該要改變,應該要重新聚焦在長期更有發展的產業上。投入新產業沒有時間表,但可成全心全力以最積極方式做新的投資與布局,「也許不用多久,會在這裡(證交所)再見面」。
可成發言人巫俊毅強調,出脫泰州廠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受到國際貿易情勢變化,二、是客戶策略的演變,三、是供應鏈走向價格競爭導向,加速供應鏈水平、垂直整合的速度,「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交易將集團資源重整、策略轉型,因為我們還有台灣跟宿遷(蘇州)兩個大型生產基地,占全球機構件產能仍相當龐大,將產能做最佳的調配。」
被紅色供應鏈取代?洪水樹:把台灣系統廠當塑膠
對於媒體關注中國廠商未來可能取代台灣組裝廠或供應鏈,洪水樹認為,這還需要很長時間,他看到很多報導和評論,「好像把我們台灣的系統廠當塑膠一樣」,其實詳細去看,裡頭有非常多複雜的管理和技術,「沒有那麼容易」。
他表示,這兩年來全球政經情勢發生非常大的變動,可成觀察後思考如何布局,未來在台灣、宿遷廠都擁有完整製造能力,會以此為基礎,加上多年累積的資源,在新的領域找到立足點和長期發展的項目。
他也強調,所有公司都在求新求變,現在大家假設未來3年或5年發展一樣,但其實會不一樣,每家公司的能力一直在提升,方向也更多元化,相信大家是一起努力往前走,應該會有新的機會和新的路。「以這個假設性的問題,我覺得不需要那麼擔心」。
巫俊毅也坦言,過去一年期間手機的獲益率確實承受較大的壓力,期待交易完成後,公司仍將以獲利率提升為長期目標,不過,目前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仍有部分產能將配合客戶進行手機產品的開發,主要也以這次交易對象為優先合作對象。
將把重心放在發展5G、車用零組件、醫療新項目
至於未來將如何填補泰州兩廠40%的營收訂單?
巫俊毅也指出,未來可成仍主要聚焦在發展現有產品線,包括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機殼等業務為主軸,同時將在海內外尋求適宜的投資併購機會,加速投入5G、車用零組件、醫療等新領域發展。
至於是否將處分資金再轉往印度或東南亞地區投資?洪水樹坦言,目前到東南亞或是印度地區確實是供應鏈移轉最熱門的地點,但目前可成沒有明確的投資計劃,但可能確定的是,海外的新投資項目將不再侷限於機殼業務,而是有更多的新投資項目。
洪水樹強調,儘管出售泰州廠之後營收上會有一段低迷,但這是進行徹底轉型的必經陣痛期,他指出,過去可成在機殼產能確實非常龐大,儘管出售泰州廠,在機殼產能仍舊龐大、仍擁有非常完整的製造能力,因此還是很有信心在新領域可以找到立足點,「現在稍微有點後退,是為了很好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