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在8月28日宣布,從明年元旦起將開放進口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以及30個月齡以上的牛肉,此舉被視為是美台的經貿關係可望進一步加深合作與交流。對此,前財政部部長、前駐WTO大使顏慶章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認為,可以合理期待,但用不著這麼快連結到雙方洽簽台美BTA。
事實上,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議題至今已吵了超過10年,不管是扁政府、馬政府一直到現在的蔡政府,皆面臨著美豬美牛叩關的壓力。而隨著台美關係逐漸升溫,總統蔡英文近日拍板鬆綁開放美豬牛的大門,也引發國內各界正反議論。
美豬美牛議題不該淪為政治化
談到近期的美豬美牛鬆綁開放事件,前駐WTO大使顏慶章一開始就引用英國首相邱吉爾名言,下了這段註解,「If we open a quarrel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we shall find that we have lost the future」,意思是,「如果我們還爭議於過去和現在,那麼我們終將會發覺我們失去了未來。」
「過去美豬美牛歷經陳總統、馬總統時代,還有民進黨擔任在野黨的時候,對這個議題持反對立場等等,現在民進黨推出來了,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麼民進黨當時不支持?」顏慶章認為,如果台灣一直糾纏在這個話題上,那麼不管開放或不開放都是錯誤政策,呼籲美豬美牛議題不該淪為政治化,因為這對於台灣的未來發展毫無幫助。
顏慶章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法學博士,專長於WTO研究、涉外商務與國際談判以及國際貿易法,目前是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過去曾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期間出任總統府第一局局長、財政部政務次長;扁政府任內則擔任財政部部長、2002年出任台灣首任駐WTO大使一直到2005年。
台灣不應該拿國內法來否定WTO規範
要注意的是,WTO於1995年成立,其前身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其中一項協定—SPS協定,是用來規範國際貿易下各國食品安全檢驗標準和動植物防疫檢疫程序的國際規則,且SPS協定中規定,若會員國不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規定,必須提出科學上正當理由或經過適當風險評估,才可以設立比國際標準更為嚴格的適當保護水準。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是自1963年成立,擁有186個成員國,專門負責訂定完整的食品國際標準體系,依據Codex的評估,許可的萊克多巴胺殘留量,換算每位60公斤成人每天的安全攝取量,必須吃6公斤以上的豬肉才會超過許可的殘留量。這也是大多數WTO會員國之所以開放進口含有瘦肉精的豬肉所採用的評估依據,認為符合國際標準,且認定對於人民的健康沒有危害。
「因為台灣是WTO的會員國,就必須要遵守WTO的規範。」顏慶章也說,台灣衛服部食藥署所公告的資訊也揭示諸多國際專業機構的科學驗證,明確敘述添加瘦肉精於飼料的肉品並無影響人體健康,他指出,「談美豬美牛這件事情如果只有談台灣食品安全法是不完整的,台灣不應該拿國內法來否定WTO的規範。」
顏慶章指出,在WTO體系裡,禁止含瘦肉精肉品進口的措施涉及SPS協定所憑藉的科學證據。也就是說,除非台灣在SPS協定裡面找到「可以禁止」的科學證據,否則台灣不能忽略WTO 164個會員國裡絕大多數未禁止進口瘦肉精豬肉的決策。
蔡政府應把握3個月黃金期把管理機制做好
「我認為美豬美牛鬆綁進口是理當如此。」顏慶章認為,這對台灣來說,是理所當然應該要履行的義務,更何況美國是台灣目前如此重要的盟友,「這不但是值得做的事情,也是應該要做的事情」,因此後續台灣人民應該關注的是,距離明年元旦起開放只剩下3個月的時間,政府如何建立一套有效且被信賴的產品標示機制。
顏慶章指出,政府在開放的第一階段應該要清楚分類包括國產豬肉、美豬(不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含萊克多巴胺殘留)等三大類產品履歷,必須建立起讓各界都能有所遵循的一套機制,只要源頭控管的標示制度清楚,不但養豬、養牛戶能放心、消費者也能自行選擇自己信任的產地豬肉及牛肉。
再來,美豬美牛是否作為其他的加工食品,例如肉條、肉鬆等加工製品,如何讓消費者很清楚地辦別源頭,且政府也應該展現出執法的決心進而有效取締,這就是蔡政府接下來3個月須面臨的考驗。
鬆綁美豬牛僅是談判大前提
至於鬆綁美豬美牛進口之後,能不能換取台美經貿談判隨即出現進一步的生機?比如說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
「這個我現在先打一個問號。」顏慶章認為,台灣鬆綁美豬美牛進口並不能成為洽談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的談判籌碼,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鬆綁美豬美牛進口之後,勢必能增加美國對台灣有更多的認同,加上以台灣目前與美國在政治、軍事如此緊密的關係,「我認為可以合理期待,台美關係接下來不論是川普或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未來都會有更好的合作。」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與FTA又有何不同?顏慶章指出,BTA是川普所「發明」,由於川普不喜歡FTA的縮寫,因此台灣與美國後來協商都改用BTA(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雙邊貿易協定),更符合川普所認定經貿關係應是雙邊洽談的意涵,但內容其實跟過去的FTA一樣,僅是換個名稱。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還有得談
事實上,台灣是以貿易為導向的國家,國際貿易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是相當重要的基石。顏慶章指出,必須承認的是,WTO第一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杜哈回合如今已幾近停擺,換句話說,台灣想靠要著多邊貿易體系進行貿易自由化的機會點不見了,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近年來積極爭取雙邊貿易協定(如台美BTA)或是區域性經濟合作(如CPTPP)。
顏慶章也直言,過去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官員對於台灣普遍是不滿意,因為過去台灣曾經向美國談過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是FTA的前置程序),「當時一講到TIFA,美國USTR官員就提『那我們的豬肉、牛肉呢』?另外,我們也曾嘗試要跟日本談CPTPP,日本的談判官員也問『那我們福島的農產品呢』?」換言之,台灣如果沒有鬆綁或解禁,根本沒有進一步的經貿談判空間。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現在國內還要繼續阻擋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結論就是如同繼續把日本福島食品當成是核災食品,等同是通通把台灣的國際經貿大門關掉了。」顏慶章說。
但話鋒一轉,顏慶章也強調,「政府鬆綁美豬牛進口之後,也用不著這麼快,連結到台美BTA就有機會洽簽,沒有這麼容易。」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首當其衝是農業
不可避免的是,簽署台美雙邊貿易協定也並非全然好處,如果台美真的進入雙方談判,對於台灣內部的產業又會有什麼樣衝擊跟挑戰?
「農業是最大的問題。」顏慶章直言,一旦進入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基本上至少有80%以上的貨品項目都要以零關稅作為前提,又或是像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早收清單方式分期到位。
「零關稅對於豬肉不是太大問題,因為台灣豬肉有品質保證,可是美國畢竟是農業大國,一旦關稅降至零,台灣的稻農又該怎麼輔導?總不可能再拿出百億基金吧?」顏慶章說。
換言之,政府若啟動台美雙邊貿易談判,該如何與國內農業溝通,輔導農業轉型的機會點,這也是接下來值得關注的一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