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成員國捷克參院議長維特齊共90人訪台,被中國外長王毅威脅恫嚇要他付出沉重代價,此話一出,立刻招來布拉格市Řeporyje區長諾沃特尼(Pavel Novotny)在臉書發表公開信,痛批王毅是「無禮魯莽的醜類」,要求王毅24小時內向捷克外交部長致歉。
王毅霸凌捷克,刺激德、法加入印太戰略俱樂部
連區長都痛罵王毅了,鄰國斯洛伐克、法國、德國等歐盟國家也不能示弱,跟著撻伐王毅,德國和法國更是因此首次加入印太戰略俱樂部,扭轉靠攏北京的立場。
德國雖貴為歐洲最大國,卻長期漠視和姑息中國鎮壓少數民族、香港、不公平貿易等獨裁專制行為。如今,GDP只有德國6.2%的中歐小國捷克挺身反抗中共,震撼向來「恐中」的歐洲大國和小國,也讓柏林扭轉長期的親中政策,發布《印度太平洋地區準則》(Indo-Pacific guidelines)。
中國外交部召見捷克大使作嚴厲批評:「捷克訪台,等於是大力支持台獨,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強烈反對其他國家與台灣之間有任何正式接觸。」
「維特齊訪問台灣,是公開挑釁,中國必須告訴捷克參議院議長:你已經越界了!」王毅周二叫囂說。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警告王毅不要威脅歐盟盟友
對此,維特齊周四回應:「我覺得自己絲毫沒有越過任何紅線,我們沒有做任何會違反一個中國政策的事情。每一個國家都有權力以自己的方式解釋一中原則」。
維特齊和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在商業、科學研究和民主交流方面的進一步合作。維特齊並宣布從捷克方面成立一個工作小組,致力推動台捷經濟和網路安全方面的合作。
周二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共同召開記者會時,德國外交部長馬斯也警告王毅不要威脅歐盟盟友,威脅不適合用在這裡。
正是因為捷克挺身而出,力挺台灣,刺激柏林宣布實行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反映歐洲對中國的政策普遍出現轉變。
王毅剛走,德國立刻宣布印太政策準則
《外交官》新聞網站報導,王毅前腳剛走,周三德國外交部就宣布一套印太政策準則,成為繼法國之後正式採取印太平洋地區戰略的第二個歐洲國家。
印太戰略有助德國「為塑造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國際秩序做出積極貢獻」。正如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新聞稿所述,「印度太平洋」戰略將以國際規則決定明天的國際秩序,「他們希望幫助塑造這一秩序,使它建立在規則和國際合作的基礎上,而不是強者的法律上。」
柏林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準則》強調海上安全合作和人權,德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經濟夥伴關係多元化,讓德國和區域合作夥伴,避免依賴一個國家。
簡單來講,亞太戰略是對經濟和地緣政治現實的讓步。長期以來,亞洲是德國在歐洲以外最大的出口市場,德國經濟仍然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鍊和公海通道,這些通道將德國製造的汽車和其他商品加速推向快速發展的亞洲市場。
印太風險升高,將影響德國未來安全
德國認識到印太地區戰略不確定性日益升高,歸因於中國在印太區的驕橫,以及美國對中共的抵制,這可能直接影響德國的未來繁榮與安全。
與此同時,德國與印度太平洋其他國家的伙伴關係改善,無疑將幫助德國應對日益野蠻和雄心勃勃的中國所帶來的許多全球挑戰。
一位著名專家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宣布的時間和時機。 從7月1日起,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為期六個月,可以在整個任期內塑造歐盟對印太地區洋的態度。
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出访欧洲五国,于2020年8月26日上午10时,在荷兰海牙外交部大楼前,遭到近百名维、汉华人激烈抗议!
— 高大伟 Dawei Gao (@gao83097899) August 26, 2020
抗议人群喊道:“王毅狗奴才”,“打倒共产党”…… pic.twitter.com/S9zWrzF4Gg
在宣布這一消息之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歐洲5國,企圖鞏固中歐關係,但是他所到之處都遇到香港、西藏、新疆維吾爾、中國維權人士的抗議,有如過街老鼠。
接下來,負責外交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9月1日到4日將前往緬甸、希臘和西班牙三國進行訪問。
由於北京最近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關押和虐待上百萬的新疆維吾爾人和穆斯林少數民族,德國最新舉動標誌整個歐洲對中國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王毅提油救火,霸凌外交造成反效果
不知道自我反省的中共官媒繼續全面攻擊維特齊,中共黨媒小報《環球時報》甚至辱罵維特齊是踐踏外交文明的政治流氓。
這些攻擊都無助中國試圖修補與歐洲關係。正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anuel Macron)去年3月在歐洲理事會會議上的演說:「歐洲對中國懷有天真想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只是德國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印太戰略大不相同。儘管德國的指導方針促進德國和中國以外的國家經濟和貿易聯繫多樣化,但先前存在的貿易流量不利於德、中經濟脫鉤。
根據2月份的一份報告,在全球銷售的每10輛福斯汽車中,中國占四分之三,而在寶馬和賓士銷售的每十輛汽車中,中國占近三分之二,柏林要維持這一重要的貿易關係。
無論柏林與華盛頓有何分歧,德國的聲明無疑都暗示歐洲已經重新評估對中國的立場。不久之後,其他歐洲國家就會跟隨德國和法國,開拓通往印度太平洋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