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德國證實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是遭神經毒劑「諾維喬克」(Novichok)攻擊後,俄國面臨強烈國際壓力。
俄國外交部反駁德國的指控是「子虛烏有」,而官媒提出許多缺乏證據的理論,例如納瓦尼「對自己下毒」或者「遭到德國下毒」,也有人說他「根本沒中毒」。
專家指出,這正是俄國面臨外界指責的「標準反應」,他希望新聞媒體充斥各種陰謀論,讓民眾無所適從,不知該相信誰才好。
為使用致命但有失敗風險的諾維喬克就是想讓人聯想到俄國,並傳達一個訊息: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要你死。
莫斯科找陰謀論救援
「諾維喬克」被認為是俄國安全機構使用的一種神經毒劑,一般民眾難以取得,再加上納瓦尼是異議人士,已有前科的俄國政府遭疑涉入這場毒殺案。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3日表示德國證據不足,要求柏林提供更多資訊,俄國外交部聲明則批德國指控非常魯莽。
莫斯科也展開其他行動以消弭質疑,參與研發諾維喬克的俄國化學家林克(Leonid Rink)對官媒表示,納瓦尼和德國可能是自導自演,如果他是因諾維喬克中毒,他早就死了。這種論點林克早在2018年俄國雙面諜在英國中毒案中就提出過。
連政權岌岌可危、亟需俄國相助的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都來參一腳,他聲稱自己掌握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承認下毒為偽造的通話紀錄。
「莫斯科的誠信問題是自作自受」倫敦國王學院(King s College London)俄國研究所主任葛林(Sam Greene)在推特寫道,如果克里姆林宮想說服別人,之前就不該對入侵克里米亞(Crimea)、唐貝斯(Donbass)、馬航MH17空難和其他毒殺案說謊。
俄異議者3大死法:下毒、勒斃與射殺
若盤點那些疑似由莫斯科在背後指使或涉入的非正常死亡案例,約可分為下毒、勒斃和射殺。
2018年前俄國雙面諜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和女兒尤莉雅(Yulia Skripal)在英國同樣遭諾維喬克攻擊,兩人幸未死亡,俄媒則反指是英國對他們下毒。
2006年前俄國聯邦安全局(FSB)官員李維寧科(Alexander Litvinenko)在2006年歸化英國後,同年11月因喝下含有釙-210的茶飲而中毒身亡,英國調查指其「死亡令」很可能是由普丁直接下達。
李維寧科的友人,同樣流亡英國的俄國富豪比瑞索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2013年吊死於倫敦豪宅,其下屬葛魯希科夫(Nikolai Glushkov)2018年以相同方式在倫敦過世。
此外,2019年8月車臣流亡反抗軍領袖坎格許維利(Zelimkhan Khangoshvili)在柏林光天化日下被擊斃,德國憤而驅逐兩名俄國外交官。
2015年反對佔領烏克蘭的異議領袖寧左夫(Boris Nemtsov)就在克里姆林宮附近遭槍殺,2006年反對嚴厲鎮壓車臣的俄國女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亞(Anna Politkovskaya)在自家公寓被射殺。
蘇聯遺產:暗殺與毒藥
俄國暗殺異議人士、政敵和記者的「傳統」是承襲自蘇聯,就連諾維喬克也是從蘇聯從70年代開始研發。
儘管毒性相當高,近年兩起諾維喬克中毒案的受害者,包括納瓦尼皆倖存下來。
NATO情報官員認為普丁原想讓納瓦尼莫名死在偏遠的西伯利亞,但他離俄赴德治療甚至可能終身留下後遺症,這樣效果也一樣好。
另一名歐盟情報官員持相同看法,他指普丁目的在於阻止納瓦尼繼續待在俄國和他唱反調,現在他對普丁而言只是一個「惱人但無害」的存在,畢竟從未有俄國異議者能在海外有效對抗普丁。
梅克爾和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要求俄國展開調查,並呼籲歐盟一致譴責克林姆林宮,然而《商業內幕》認為實質作用不大。
英國、德國已經和可能祭出的制裁,例如凍結俄國相關人士在英、德的銀行帳戶及資產,雖然會帶來麻煩,但對普丁本人不痛不癢,還可能反而影響兩國與俄國的天然氣及石油基建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