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還是復交?台灣暫不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 讓國際先處理脫中問題

台灣外交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專訪時表示,台美關係近來大有進展,台灣會持續強化雙邊經濟、貿易、政治與安全關係,但目前不尋求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卻反酸,如果關係那麼好,應該推動台美復交才是。

駐外代表改稱大使,駐台機構正名台灣

江啟臣說,我國努力推動關係,最重要就是恢復邦交,現在蔡英文政府自稱台美關係密切,應該往這方向努力。不過,是推動「中美復交」,還是「台美建交」,還有待商榷。國民黨應該是不贊成台美建交,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美交往;對美國而言,美台「建交」,應該比較容易達成。

行政院長蘇貞昌25日表示,台灣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外交空間,只要條件適合、時機適合,都會努力,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邦交國,這是不變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確、腳步不停,有一天目標就會達到」。

蘇貞昌以「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來形容台灣在國際的存在與表現,他說,台灣防疫有成,各方面的努力被國際肯定,連續2年被認為是最有新創能力的國家,跟世界強國並列第一,種種作為,越來越被世界肯定跟看見。

對於駐日代表謝長廷、駐德代表謝志偉相繼被稱為「大使」,是否代表外交關係更升級?蘇貞昌說,無論有沒有正式邦交,駐在國的人民、媒體或是政府,越來越重視台灣派駐的代表、大使或人員,漸漸正式的以「大使」稱呼。他預言,會有越來越多外國駐台單位,將名稱改為符合事實的「台灣」,這是一個正向發展。

中國內部問題多,武嚇台灣在轉化內部壓力

事實上,吳釗燮在訪問中提到的,是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他說,台美之間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探索如何強化雙邊關係;台灣一直希望與美國進一步加強經濟、貿易、政治,甚至安全關係。他認為,台灣採取包括歡迎美國高階官員訪台等行動,深化與美國的關係,是正確的選擇。

對於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台,吳釗燮認為對雙邊關係的深化「極為重大」。但是華盛頓與台北這層友好關係,卻觸怒北京,在克拉奇訪台期間,北京出動多架軍機飛越海峽中線恫嚇台灣。

吳釗燮強調,中國軍機威脅及軍艦侵入台灣控制水域的行為,尤其頻頻挑戰海線中線,已違反台海和平與穩定的現狀,「格外令人不安」,中國日益具有威脅性,也似乎比以往更有實力。他認為,中國國內問題重重,因此對台採取軍事行動以轉化內部壓力的可能性增加,台灣可能會變成中國政府的替罪羔羊,但台灣一直保持警覺。

期待軍售,但台灣防禦不會依賴美國

一旦與中國發生衝突,吳釗燮指「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不過仍期待美國持續對台軍售。吳釗燮認為,從美國對台軍售與共和、民主兩黨對台灣的支持,「不覺得台灣被利用」,更不認為台灣是美國政府與北京對抗的棋子。

在中國強推香港國安法後,「台灣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吳釗燮向國際喊話,「台灣是爭取自由、民主與民主生活方式的前線,有責任確保民主得以成功」、「希望國際社會對台灣表達更多支持,以確保民主能在台灣獲得成功」。

相關人士說,目前國際局勢正在轉變,過去支持中國的國家,已開始調整政策,這些都是他國的國內事務,台灣不宜介入,各國與中國的對抗,自有一套法則,也必須等到國際處理自身的「脫中」問題之後,自然就會與台灣重塑關係。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