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聯合國大會上大力抨擊中國,特別點出該國「在海上傾倒百萬噸垃圾和塑膠,卻在別國水域過度捕撈」。
例如中國漁隊7月群集加拉巴哥群島海域遭厄瓜多抗議,北京後雖頒布「零容忍」新法規,但直到8月仍有逾300艘中國船滯留,甚至使出一些小動作,例如違規關掉GPS以免遭到偵測。
根據船舶追蹤服務網站Marine Traffic,中國船隊現在轉向同樣因洪堡涼流(Humboldt Current)而漁產豐富的秘魯外海,美國駐秘魯大使還特地在推特警告。
捕魚外也身兼海上民兵
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下簡稱ODI)6月報告發現,中國遠洋漁隊規模不僅居全球之冠,還遠超過去估計的數量5到8倍,達1萬6966艘漁船,反觀美國也不過300艘。
中國在多處海域積極擴張,引起國際對其遠洋漁隊的注意,因為它們不只是為中國帶來龐大經濟利益的海上先鋒,有時更是準軍事組織,尤其是在有領土爭議的東海及南海。
美國海岸防衛隊(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最近也警告,這些漁船可能隸屬中國民兵,在公海或其他國家擁有主權的水域表現出侵略行為,恫嚇、威脅他國合法漁民,以支持中共海上戰略目標。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駐新加坡國安分析師尼爾(Alexander Neill)曾指部分漁船甚至經過武裝,聽從中國海軍指揮及控制,能提供第一線低層級防衛和執行監控任務。
因此,當中國8月對東海伏季休漁期解禁,日本和美國高度戒備,為嚇阻中國進逼釣魚台,兩國不僅在東海聯合軍演,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更明言不惜一戰。
中國是全球非法捕撈王、台灣第2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美國漁獲量達450萬公噸,而這僅是中國的四分之一。
2019年各國防堵「非法捕撈、未呈報及未規範漁業」(IUU)指數中,中國表現最差,不過台灣同樣敬陪末座,排在倒數第二。
長久以來,一直沒有人確知中國遠洋漁船的數量,ODI甚至懷疑就連中國當局都無法掌握全貌。北京2017年曾矢言在2020年將艘數降至3000,但實際的情況恐怕是不減反升。
ODI發現今年至少183艘中國遠洋漁船涉嫌非法捕撈,而根據國際區域漁業組織(RFMOs)和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的數據,中國所佔比例高達近6成。
這些嫌疑船之中,有些屬於中國最大的國營遠洋漁業公司,還有104艘儘管是在境外註冊,所有權卻屬中國業主。
ODI在報告中點名中國水產、宏東漁業、大連聯潤、陽光漁業和中水漁業都是非法捕撈慣犯,這些公司若非國營,也是國家相關企業。
中國把爭議海域當自家EEZ?
ODI發現,這些漁船的所有權及經營權既複雜又不透明,儘管大部分屬於特定幾家國營或國家相關公司,其他卻分割至小型企業。
此外,中國約有1000艘遠洋漁船是在外國登記,也就是說雖由中國所有,卻是掛外國旗幟。
根據國際法,中國政府不須為這些船隻負責,然而,這些漁船進行註冊的開發中國家多缺乏資源,無力控管船隻、確實執法,因此這些漁船能在寬鬆的監控環境下進行捕撈。
這些漁船主要出現在朝鮮半島和東海,不過南海、非洲幾內亞灣和南美洲太平洋岸也是其集中地,其中大部分是拖網漁船。
不過,或許是出於政治因素,中國並未將黃海、東海及南海等爭議海域的漁業活動視為遠洋漁業,也因此會有低估、低報非法捕撈的情形。
另一方面,如同其他中企,中國遠洋漁業也接受北京免稅、減稅各種補貼,尤其是燃料費方面。2019年一份研究指出,中國單年補貼費用就高達165億美元,佔全球漁業補貼47%。
中國漁業帶來工作機會,但也搶走更多
ODI警告,中國遠洋漁業已對全球漁獲資源構成龐大壓力,而數量可觀的漁船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海洋垃圾及漏油等汙染,也嚴重威脅海洋環境。
中國漁業常以「投資」換取開發中國家開放其經濟海域,然而,雙方協議所容許的捕撈量往往超過當地生態系所能承受,甚至破壞整個系統平衡。
而且開發中國家能獲得多少利益,也啟人疑竇。中國大型漁船與當地漁民競爭,不僅衝擊其生計,也影響當地政府稅收,還有該國環境及糧食安全。
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的的案例中,宏東漁業承諾為該國創造2436個工作機會,卻也導致當地傳統漁業2014年有高達1.3萬人失業。
ODI指中國政府目前仍將心力放在遏止本國經濟海域的非法捕撈,對於遠洋漁船的不法行徑,則是口頭承諾改進,實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