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昔日生技股康友-KY驚爆疑似掏空,不僅董事長黃文烈潛逃海外,就連原有的總經理、財務主管、發言人等高階主管也相繼請辭,第2季財報確定難產,8月18日隨即遭到證交所處以「暫停交易」處分,超過上萬名小股東欲哭無淚,慘遭套牢。
康友案爆發至今已2個月,台北地檢署除了對黃文烈發布通緝之外,負責簽核財報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龍頭勤業眾信兩名簽證會計師施景彬、江明南也一度被檢方傳喚約談,至今檢調仍偵辦當中。
儘管檢方介入調查,但部分投資人手上持有的康友股票等於變廢紙,受傷慘重。根據統計,康友-KY的股東人數近1.2萬人,自康友案爆發後,股票連續7天被打入跌停價,從117.5元一路跌到56.6元,如今康友第2季財報交不出來,依照規定,遭證交所停止交易後若無法在6個月內恢復交易,就會被強制下市,讓康友自救會發出「今日康友,明日街友。」的怒吼。
檢察官未起訴,增添投保中心查證的困難度
曾在會計師事務所有執業經驗的投保中心董事長邱欽庭直言,康友公司現在幾乎是人去樓空的情況,受害投資人欲哭無淚,因此,截至10月6日為止,投保中心已收到來自康友投資人超過500件的陳情,「投資人受到損失,我們勢必要想辦法替投資人來保障權益。」
一般來說,投保中心在受理上市櫃公司股票投資人進行求償登記之前,需經過內部蒐集資料並在董事會提案通過,投保中心才會對外公告投資人可進行求償登記,進而向法院起訴求償。若上市櫃公司因財報不實導致投資人受害,主要求償的對象就包括公司、董監事以及簽證會計師等。
投保中心副總經理趙順生則補充,過去投保中心受理的案件,絕大多數都是有遭到檢察官起訴的個案,但康友案目前檢察官並未起訴,因此對於金錢及物流流向查證程序皆造成困難。
另外,趙順生也說,在受理投資人求償之前也要先確定哪個時間點是投資人可允許求償的範圍,比方說會計師查核是在哪個年度財務報告沒有執行必要查核程序,隨著時間點判定的不同,投資人受理的範圍及金額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目前都還在蒐集相關確實事證。
邱欽庭則指出,目前投保中心未能向董事會提案的原因是,受到疫情影響,康友-KY的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加上檢調也正在偵辦當中,皆使得關鍵資訊不容易取得,「所以我們現在是一邊與證交所積極合作取得資料,一邊等待檢察官偵辦的結果。」
檢視公司治理是否有警訊,不妨從4個指標觀察
事實上,康友-KY事件發生後,確實也引發了市場投資人對於KY股產生疑慮,因為KY股是以境外公司的名義回台掛牌上市,由於營運據點不在台灣,往往也造成主管機關監理及相關單位查核的困難。
但藉由康友事件事後檢視,還是可以觀察出一家公司的公司治理情況。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則公開提出4點疑慮,包括最大股東持股比率下降、其他大股東出脫持股以及最大股東股權質押比率過高、帳上現金等疑點,提醒投資人作為選股的參考要點。
第一點,最大股東持股比率下降。康友最大股東黃文烈與其所控制的投資公司Profit Gat,合計持有康友股份從2015年的46%降到2019年的12.4%,其中,Profit Gat從2017年以來持續出脫持股,其持有張數從25.6萬張降至10萬張。且黃文烈個人持股下降,卻未在申報明細當中,也啟人疑竇。
其次是,其他大股東也出脫持股。葉銀華也舉例,康友自2015年3月上市後,就有三名初始海外法人股東大幅出脫持股,但到了2015年年報揭露時,已經不在主要股東名單內。同樣地,上市時原本持有康友12%的第2大股東在2016年的年報上也不在主要股東之列。
第三點,當大股東股權質押比率過高,對於公司治理來說也並非好事。康友董事長黃文烈在2016年底及2018年10月質押比率皆約為62%。而黃文烈所控制的投資公司也同樣提高質押比率,2018年10月也同樣來到45%。
另外,從康友在2020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康友帳上還有現金25億元、定期存款34億元,合計共達59億元。但隨著掛牌上市越長,康友向銀行借款的金額越來越高,平均借款金額已占現金65%以上,不禁讓人質疑,倘若有錢為什麼不還債呢?
葉銀華認為,從過去發生過的地雷股不外乎曾發生大股東賣股票等類似情況,或許投資人可以根據這些指標來判斷一家公司公司治理的風險性,但這不僅僅是指KY公司,因為目前有很多上市櫃公司的營運地點、生產地點也都在國外,投資人不應過度聚焦在KY公司,而是應該全面檢視手上所持有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