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時要停止高脂減肥飲食?美研究: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高8.6倍

醫療保健

吃抗生素時千萬別吃高脂肪食物?

近期一篇發表在《細胞宿主和微生物》(Cell Host&Microb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高脂飲食和抗生素一起服用,恐讓腸道出現發炎反應,進而演變成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主持,研究包括43位健康成人和49位被診斷患有腸躁症(IBS)的成人患者。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的糞便鈣衛蛋白(Calprotectin,一種腸道炎症的生物標誌物),研究確定了19例腸躁症患者為發炎性腸道疾病早期患者。

生酮飲食正是高脂減肥飲食的代表,主要是只吃油脂類跟蛋白質、不吃含醣食物。生酮飲食能減肥的原因,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解釋,「我們吃下一些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導致身體把熱量儲存起來,這時就會製造出脂肪。」

陳炳諴表示,學理上油脂熱量有9大卡,醣類只有4大卡,蛋白質3點多大卡,「但因為過多的油脂不會儲存起來、身體會產生熱量把它代謝掉,所以使用生酮飲食的人多數確實會變瘦,因為不吃醣類後胰島素分泌會開始下滑,之後吃下的熱量身體不容易儲存起來,所以臨床上只要用低醣、還不用到生酮,幾乎都會變瘦。」

不過為什麼高脂飲食會跟腸道疾病有關?使用抗生素時為何要停止高脂減肥飲食?民眾又該注意哪些事?

為何使用抗生素時,要停止高脂減肥飲食?

該研究人員發現,「所有食用高脂飲食並使用抗生素的參與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是低脂飲食且近期沒有使用抗生素史的人的8.6倍!」而脂肪攝入最高的參與者,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是脂肪攝入最少的參與者的2.8倍;僅近期使用抗生素史的參與者,與發生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相比高3.9倍。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安─德里亞斯鮑姆勒Andreas Bäumler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食用高脂飲食的人有抗生素史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前的最大風險有關。直到現在,我們還不了解不同的環境風險因素,如何一起作用驅動該疾病。」

研究團隊也利用小鼠實驗,測試高脂飲食和抗生素對腸壁細胞的作用。結果發現,高脂飲食和抗生素會共同破壞細胞線粒體的功能,讓細胞失去其燃燒氧氣的能力,也使得細胞耗氧量的減少,並導致氧氣洩漏到腸道。

研究指出,在無氧的環境下,例如在大腸,身體的益生菌得以欣欣向榮;高氧的環境將改變腸道菌的平衡,也因此改變了發炎狀況。腸道的益生菌在充滿氧氣的腸道會失去好菌,反而會讓喜歡氧氣的壞菌不斷繁殖,造成腸道的發炎。

研究指出,高脂飲食和抗生素一起服用,恐讓腸道出現發炎反應,進而演變成發炎性腸道疾病。(圖片來源/Cell Host&Microbe

醫:研究還需更多臨床證實

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該研究團隊將「美沙拉嗪」藥物(一種氨基水楊酸類抗炎藥,用於治療炎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克隆氏症等),試著治療腸道受損的小鼠,結果發現可以幫助改善。

不過陳炳諴表示,這項研究用Calprotectin這個物質來預測大腸發炎,「但這件事情關係性必須是要完全絕對的,臨床上才會有意義。就像我們過去認為維他命D很低的時候會產生癌症或其他疾病,但後來發現補充了也沒有用。」

陳炳諴表示,這項研究從發現到臨床,因為使用較多間接證據而非直接證據,「可能還需要更多實驗證明。」不過他也表示,這可能是一個趨勢跟現象,「大家以後在使用抗生素時,還是盡量避免高脂減肥飲食。」

他進一步補充,目前為止一些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的腸胃道細菌有改變,「但問題是如果去補充像是益生菌等,到底有沒有效果?這件事需要很多臨床實驗來佐證。」不過陳炳諴認為,使用高油脂飲食跟抗生素的確會改變腸胃道的益生菌,進而導致很多發炎現象,「所以使用上都還是要特別小心。」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