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謀殺發生在決定分手後 與渣男分手的8個策略

書摘

在理解人格偏差者的潛在暴力風險後,分手時要注意什麼?能不能針對以上的這些特點,做出最合理的分手策略?

首先,要先理解多數人類的暴力事件,是相對上的「小概率」事件。我們一生中跌倒、出小車禍受傷……各式創傷的機會,都比真正被另一個人以暴力直接攻擊的機會要來得大。

這不是說我們就可以因此掉以輕心,而是要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就像疾病做檢驗一樣,當事件本身是「小概率」時,任何檢測的方式,都很容易出現「偽陽性」和「偽陰性」,這也是醫生不會盲目讓病患做各種檢驗的主要原因。

應用到暴力的預測,其實由於「自傷」和「傷人」都是小概率事件,這很容易讓我們的各種預測產生「狼來了」效應。

你以為會出現的暴力攻擊,結果沒有產生,但你以為應該沒事的時候,暴力就硬生生地出現了。前者的預測錯誤,讓我們誤以為「其實他沒那麼壞」,而後者的預測錯誤,輕則陷自身於險境,重則傷身,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

一、隨時相信「風險」無時無刻都存在

此時,最正確的方式,是隨時相信「風險」無時無刻都存在。

不要輕易放下戒心,特別是當你已經很清楚地釋放出堅定的分手要求時。任何暴怒咒罵固然是暴力的可能徵兆,甜言蜜語的哀兵姿態,也不保證下一秒就不會見到他亮出刀子。

在隨時警戒,提醒自己風險一直存在的同時,如前面所述,我們第一個要面對和處理的,就是對方面對失落後的反應。

切忌把「擁有」掛在嘴邊

雖然這個時候才提,通常已經過了最佳時機,但健康而對等的親密關係,切忌把「擁有」掛在嘴邊或放進心裡,這是任何想要和另一半維持親密關係的重要原則。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該一直有著對等的尊重。親密關係要謹守的,是兩人持續溝通、維持互動、相知相守,一起面對未來、共度餘生。沒有誰「擁有」誰,沒有「誰是誰的人」這種說法。

這樣的言語和情話雖然甜蜜,但背後隱含的概念,也等於抹煞另一半的獨立人格和物化了對方。除了很難在未來一起相互扶持、共同承擔,以面對瞬息萬變的人生之外,在這種分手的場合,「失去」所帶來的痛苦,也會格外嚴重。

在渣男出現另一個獵物時,才是最可能安全下莊

因為在這種狀況下,渣男會想到的,只會是他的一個「東西」即將被他人奪走。

那個潛意識底下的黑暗存在,不會是多數女性在檯面上能夠聽到的。那個在他潛意識中的「東西」,也許是個女傭、也許是個廚娘、也許是棵搖錢樹、也許只是具性愛娃娃。

那個「東西」即將被奪走,所以莫須有的,「一定有另一個男人」的指責,也必然會出現。不論你如何解釋,也不管事實真相是什麼。

這時候,在實務上,我見過多數最平順無傷的處理方式是「轉移」。

也就是渣男有另一個「獵物」時,通常才是最有可能「安全下莊」的時候。

以邊緣人格為例,即使是很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也有可能被邊緣人格個案搞到灰頭土臉,往往只有邊緣人格個案又「盯上下一位受害者」時,當事人才有機會鬆一口氣。

當然,這樣的狀態可遇不可求,但當我們發現渣男竟然背叛愛情時,其實當事人反而應該慶幸,因為如果能夠好好把握,既然有人願意接受這支只會下跌的爛股票,你也大可不用繼續在這裡傷神苦撐。

但總不能都憑運氣。如果渣男就是不轉移,那麼,什麼樣的東西才是可以「操之在我」的呢?

二、堅定地確立自己一定要和渣男結束關係的信念

三、分手的訊息最好能夠兼顧「盡量降低對方的挫敗感」

這時要考慮的是,以預防因失落而誘發的暴力風險而言,除了堅定地確立自己一定要和渣男結束關係的信念之外,分手的訊息傳遞最好能夠兼顧「盡量降低對方的挫敗感」。

或者至少如前述「拿走三百元和還有兩百元」的研究,即使客觀事實一樣,但讓當事人比較能夠聚焦在「還擁有什麼」,就比較有可能降低失落所產生的挫折。

具體來說,關係的結束,比較好的方式是傳遞「你沒有什麼不好,也沒有人想改變你,也不需要改變你,而我,也不可能改變。在這樣的前提下,兩人都不可能走下去,所以希望將這段關係結束」的概念。

四、別再爭論「誰對誰錯」,這只會讓事情更糟

因為多數關係破裂的時候,兩方都很喜歡爭「誰對誰錯」,也通常都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相互指責。這也是為什麼「愛情沒有對錯」這句話時有所聞的原因。

就是因為所有過來人都很清楚,即使真的可以有對錯,但對當事人雙方而言,在這上面糾纏,根本就只會讓事情更糟,所以不如睜眼說瞎話,反正沒有對錯,就不用再爭對錯了。

五、讓對方盡量有足夠的支持系統,例如朋友或家人

另外,也需要做到的,就是讓對方盡量能有足夠的支持系統。

別忘了,「還擁有什麼」是一個一定要讓「被分手」的當事人感受到的點。就算是渣男,也還是有可能願意站在他那邊的朋友、親人、潛在支持者。

傳遞「我要和他分手,他在這段時間可能需要很多關心」的訊息。這一點對順利的分手,也會有幫助。

但是同樣地,所有的「誰對誰錯」的戲碼,一樣有可能在任何人際關係的連結裡上演,但是我們就是要避開這樣的爭論。

「他就是他,不需要改變;我也就是我,同樣不需要改變。這樣的兩人,無法維持關係。有問題的是這段關係,要停掉的,也是這段關係;沒有任何人被拋棄,被放掉的,是這段關係。」

六、就算有「更好的對象」,這段期間也要盡量延緩

因為將焦點放在「關係」之上,所以切記,就算有「更好的對象」,這段期間,也要盡量延緩。

一旦讓被分手的一方感受到「我是被替代掉的」,那麼,幾乎前面希望降低當事人「失落」感的一切努力,都會化為烏有。「被搶走了」,是所有失落型態裡,最容易誘發憤怒的。

緊接著要處理的,是「無法同理、自我中心」的致命傷。

強調「這段關係必須結束」,雖然已經是盡量降低對方失落、維持對方價值感的方式了,但通常接下來還會面臨的,至少有兩種狀態。

△渣男提出那套「我一定會改」、「你要負責,不可以拋棄我」的情緒勒  索。

△各種「你不對、你該改、你一定有別的男人」之類的道德綁架。

但別忘了,同理的能力其實和「大道理」沒什麼關係。對於人格違常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種天生的缺陷。

當事人之所以被眾人罵是渣男,就是會沒有自覺地以自我為中心,並且完全忽視你的感受。所有的辯論都會失焦和離題,甚至會讓你深刻體會到一個偏執的人格,可以將過去的現實記憶顛倒黑白到什麼程度。

七、需要找到適當的「緩衝防禦」,但千萬別找另一位同齡男性友人

所以,這時候除了不要陷入「三堂會審」式的刑偵調查,虛耗精力,而是堅守「不想要改變彼此,彼此也無法持續這段關係,所以沒什麼道理可談」的基調之外,為了隔絕這種「不可能有同理,也不可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所以也不會有好聚好散」的困境,自己這方找到適當的「緩衝防禦」,協助做這段關係的冷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但是,這個「緩衝」千萬別找「另一位同齡男性友人」,因為這通常只會造成對方更嚴重的偏執。

一位年長、具有權威,但沒有情愛糾葛關係的男性會是較佳的選擇。而這時可能會面臨的,則是另一種「轉移」,只是這種轉移的焦點是「恨」。

過去也有一些實例,治療師被當成「緩衝」,渣男將憤怒轉移到治療師身上,造成很多困擾。

我也認識一位美女級的網紅藝術家,到後來,還要找律師當協助隔絕的緩衝者,才有辦法擺脫心理病態跟蹤狂的糾纏、騷擾。

如果到這個階段,能夠成功地將「失落」和「無法同理」這兩個關卡所造成的問題盡量淡化,一般來講,這樣的關係糾葛,即使面對的是令人厭惡的人格違常者,問題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去。

特別是能夠讓對方接受「你不是拋棄對方,而是目前的你,不想要建立任何『關係』」的話,使用暴力的機會就可以大幅降低。

八、了解對方平常會跟你提到的挫折是什麼,以及他通常如何處理

最後一個問題仍然相當棘手。需要很長時間小心提防的,就是對方「處理挫折的方式和能力」。

若對方毫無處理挫折的能力,那麼你必須用盡一切方式保持距離,以及完全不要相信和他的任何互動會是安全的。

愈理想的另一半,愈充滿洞察和自省

如同前文所提,「關係不是誰擁有誰,而是彼此對等而獨立、攜手面對未來」的概念一樣,如果還有什麼「最好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與注意」,我想應該就是,你要先瞭解另一半平常跟你提到的「挫折」,通常會是什麼,還有他應對的方式是什麼。

愈理想的另一半,就愈能充滿洞察和自省,將各種挫折的來龍去脈理清楚,找到屬於自身的、外界的各種可控、不可控的因素,分別去做不同種、多元的處理和面對。

反過來講,當你覺得這個人不分手不行時,通常對方也不會有那麼好的挫折處理能力,因為那需要極佳的自我克制和對個人優缺點的洞見,而能夠有那樣優秀能力的另一半,當然也很少會被稱為「渣男」。

很不幸地,經過長期的相處,你可能發現他所謂的「挫折」,基本上就是反社會性格下的漫天大謊,不然就是自戀性格下的不自量力,更有可能邊是邊緣型人格所衍生的顛倒是非……但無論是哪一種,你都看出他面對挫折的能力相當有限,而這時候的觀察重點,就是他過去使用暴力的習慣,和適應方法到底有多貧乏。

用盡一切方式,保持距離

常用暴力的,會持續喜愛暴力;崇拜暴力的,會認為自己使用暴力,具有絕對的正當性;適應方法貧乏,而只會當悶葫蘆的,則會因為「沒有其他辦法」而採取暴力這項最後手段,來面臨他所遇到的挫折。

遇到這類的男性,除了堅壁清野,用盡一切方式保持距離,完全不要相信和他的互動,可以有任何安全的保障,且永遠相信自己會有受傷的風險之外,確實幾乎沒有好的方式,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這也是為何包括台灣在內,世界先進國家都有包含處理家庭或與舊情人之間的家暴法令,或者反跟蹤法等保護當事人的法律。但法律的力量有時而窮,多數人身安全的保障,還是要以自己提高警覺,作為主要努力的方向,才是最可靠而有效的方式。

七成的家暴謀殺,發生在當事人決定分手之後

最後,和所愛的人建立親密關係,那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的本能。

不幸遇到非常不適合的另一半,也不是任何一個當事人自己願意的。就像萊斯麗.史坦納(Leslie Steiner)在TED演講中所說,她不是個沒知識的、不夠聰明的女性,她是個事業有成、有著高學歷的女性。

哈佛畢業、有商管碩士學業,在世界前五百大的企業裡工作,身為雜誌的作家和編輯,但是她仍然選擇和一位會施行家庭暴力的丈夫結婚,並且受到多年的暴力威脅而無法離開。

決定離開這段關係,絕對是明智的選擇,但無論如何,要提高警覺。

防範暴力的方法和防範渣男的方法一樣,就是永遠別欺騙自己「我沒那麼倒楣」。畢竟有百分之七十的家暴謀殺,是發生在當事人決定分手之後。

希望這樣的理解,能夠提供給所有被渣男所傷害的女性,藉此認清、避免、遠離那些在你身上施加關係剝削的渣男。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