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華人通稱vegan為「純素主義」,台灣部分族群稱之為「維根主義」,是一種源自歐美、以動物保護為出發點,而涵蓋生活各層面的生活理念。
vegan一字,來自「蔬食者」的英文 vegetarian,於 1944 年由英國的動物權推廣者Donald Waston所創,提倡完全尊重動物的自由與生命,希望解放所有受人類迫害的動物,無論是食用、工作用、實驗用等,目標是將所有動物性製品摒除在人類生活之外。
全球化的vegan飲食主義
所謂的vegan是指「不使用任何含有動物性成分、剝削動物的人事物的純素主義者」;從最基本、一般人最容易理解的飲食面來看, 即不吃乳製品、雞蛋、蜂蜜、蜂膠、明膠、龜苓膏等任何含有動物成分的食物;而服飾方面,純素者也不穿任何有動物成分的製品,例如皮衣、皮鞋、毛草;在生活用品層面,不使用經動物實驗和含有動物成分的商品,因而挑選不含蜂蜜、蜂蠟、牛奶、蝸牛精華等成分的保養品、彩妝、清潔用品,也會特別挑選綠色永續品牌。
最後,從娛樂面來看,vegan 不支持任何消費動物的娛樂,常見的包括動物園、海生館、觀光農場、動物咖啡廳、打獵、鬥牛、馬戲團等。總結來說,vegan 純素者反對任何壓迫動物、讓動物失去自由的活動。
純素主義近年來開始在世界各國引起關注, 排除動物性製品的飲食,也被稱為「純素飲食」或「純植物飲食」,對環境和健康都能帶來偌大好處。
由於歐美國家在生命教育方面, 比亞洲超前許多,因此,許多西方國家對於純素主義都有相當高的意識。目前世界各地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幾乎都可以看到純素餐廳、純素品牌或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同時,根據澳洲純素品牌 Future Kind 的介紹, 截至 2020 年,全球純素人口數最高的前10 名國家,依序是:英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愛爾蘭、美國、德國、荷蘭、瑞典、奧地利。
純素主義走入台北
在國外vegan 風潮影響下,以及蔬食餐廳料理風味逐漸多元的情況下,台灣的食素文化發展也益趨純熟。2015 年,筆者創辦的純素生活節「草獸派對」首次在台北登場,之後也將活動拓展到台灣其他城市,讓台灣各地民眾有機會了解。
透過多元食素文化的推波助瀾,台北的vegan 風潮在過去五年有極大進展,2016 年台北更被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列為「亞洲最友善vegan 的城市」;2019 年也被全球蔬食新聞平台 Livekindly 列為「全球前九大 vegan 友善城市」。因此,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二處顛覆民眾對蔬食舊有觀念的餐廳。
葷食者也愛的蔬食餐廳
首先,是鄰近松山文創園區的純植物餐廳 「Baganhood」。Baganhood普遍被評為「葷食者最愛的蔬食餐廳」,根據筆者的自身觀察,主要理由如下:第一,Baganhood完全不以「蔬食」為行銷重點,而是將餐廳定位為「餐酒館」,為的就是打破葷素之間的隔閡,以最精心製作的料理,讓所有用餐的客人都能吃得心滿意足。
第二,Baganhood引進目前國際間最炙手可熱的「植物肉」(plant-based meat),包括美國的「Beyond Meat」 和香港的「新豬肉」,來製作各種創意義式料理。此兩款植物肉是專門為了取代傳統動物肉品所研發,有更高的健康及環保價值,並以 100% 植物成分製成,仿真度也逼近 100%,吃過的人幾乎都以為是真的肉排。
此外,餐廳菜色品項非常豐富,從沙拉、開胃菜、披薩、植物肉漢堡、甜點、調酒等,常讓網友大呼面臨「選擇障礙」,整套菜單幾乎沒有地雷,以廣大網民的評價來看,稱得上是台北最強 vegan餐廳。
蔬食料理的創意舞台
另外,「Uncle Q 」也是另一個蔬食界的強力新秀。Uncle Q 由籃球明星戴維斯所經營, 他本身也是 vegan 純素者,因此想開一間讓更多人認識vegan 飲食文化的餐廳。料理部分,Uncle Q 堅持不用加工品,以新鮮蔬果製作創意異國料理,透過主廚的深厚功力,每道菜都讓人讚不絕口。個人私心最推薦的是松露白酒奶油麵,用純植物做成的奶油醬濃厚不油膩,搭配七彩的新鮮蔬菜,我幾乎每去必點。
另外,蒜味毛豆泥搭烤櫛瓜也是一道讓人對蔬食大開眼界的單品,不但有令人喜愛的香濃蒜味,熟烤櫛瓜和毛豆泥的組合, 不僅能夠補充纖維質與蛋白質,口感更是充滿層次感,搭起來總是讓人胃口大開。個人建議如果是和葷食者一起用餐,Uncle Q 應該是不會出錯的選擇。
透過不同料理風格的蔬食餐廳,不僅讓台北人能有更多體驗vegan 飲食的場域,更能從中發現,拋開動物性成分的食材、調味, 一樣能把餐點表現得色香味俱全。
本文轉載自《台北畫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