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 有關「掙錢」的5個常識

書摘

你把錢從別人的口袋轉移到你的口袋,你真的好意思嗎?

獲取財富有三個法門:第一個是「掙錢」,第二個是「賺錢」,第三個是「值錢」。我們先從「掙錢」開始講述,及一些具體的掙錢方法。

你真的敢「掙錢」嗎?

我們都想獲得足夠的財富。但財富從哪兒來呢?

從非常直白的層面來說,你的錢其實是從別人口袋裡來的──市場上流通的錢的總量,在一段時間內是固定的,你的錢變多了,就意味著一定有人的錢變少了。

這裡就會產生一個問題:你把錢從別人的口袋轉移到你的口袋,你真的好意思嗎?

首先,我們做一個小小的試驗,讓你體驗一下掙錢的感覺。

如果你身邊有人,我請你問他:「能不能把你口袋裡的錢放到我的口袋裡?」

如果你真的去做這個實驗,你有什麼感覺?我猜你會很不好意思,覺得這怎麼可能呢?別人怎麼會自願把錢給我?

若此時你身邊沒有別人,那我同樣邀請你給一個足夠信任的朋友打個電話,問他能不能把他的錢借給你一點。此刻,你可以問問自己的內心:當你去向別人借錢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感覺?是坦然,還是羞恥?

當你體驗到真實的感覺之後,你就會知道,讓別人把錢從他的口袋放在你的口袋裡,其實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我們在這裡不考慮對方願不願意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會覺得不好意思。

一提錢就不好意思?

我記得大概是五年前,我得了牙周炎,非常疼。週末很多醫院的醫生不上班,我實在沒辦法,就找了我的一個做牙醫的學生,她叫羅倩倩。當時我是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我不太習慣以病患的身分出現在學生面前。

當我躺在診療椅上張開嘴巴的時候,羅醫生驚呼起來,說:「哎呀,團長,你缺了三顆牙,怎麼會這樣?」我頓時感覺滿臉發熱,因為我把我的弱點暴露在了學生面前。但是,我也不得不回答她這個問題。

我說:「是啊,小時候父母沒有讓我建立保護牙齒的觀念,所以牙齒從小沒有保護好。」

羅醫生問我:「團長,那你有看過牙醫嗎?」

我說:「我當然看過。」

她說:「如果你看過牙醫還缺了三顆牙,那就不是你的錯了,是你的醫生的錯。」

我很驚訝,因為我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讓我知道我們要為自己的所有事情負責,因為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羅醫生告訴我一個基本常識。她說:「一個人的牙齒變壞,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牙齒生出牙菌斑,牙菌斑的出現,表示細菌在侵蝕我們的牙齒。這個階段,牙醫會幫你把牙菌斑去掉。要是你沒有去看牙醫,就會經歷第二個階段,細菌會進入你的牙周、牙髓。你會得牙髓炎、牙周炎,牙醫會幫你做根管治療,幫你補好這顆牙。如果僅僅是止痛了,而沒有去做根管治療,那麼就會進入第三階段:牙齒變脆,只要你咬了一些硬物,你的牙就會碎裂,甚至脫落。在這個階段,牙醫還是可以幫你戴上一個烤瓷牙冠的。」

她接著說:「很明顯,團長,你的牙缺了三顆,就是因為這三個階段都錯過了治療,這是牙醫的責任,因為他沒有建議你繼續治療。現在我再不會放過你,因為我們還有第四種補救的方式:植牙,這樣你的牙齒還是可以為你服務,一直到老都沒問題。」

我問:「那大概要多少錢呢?」

她說:「八萬多一顆。」我一算,要花二十幾萬。

於是我說:「羅醫生,你很會銷售。」

羅醫生講了一句讓我非常震撼的話,她說:「團長,我不認為我這是在銷售,我認為這是一名牙醫的良知和責任。你想想,如果我今天不讓你植牙,你其他的牙齒就會像骨牌一樣,一顆接一顆壞掉,你滿口的牙很快都會沒有的。我不忍心看到我的老師滿口沒牙地給大家講課。所以我一定要幫你植好這幾顆牙,這是我的責任。」

我經常在我的課堂上講起羅醫生的故事,她是我見過最好的牙醫。她的生意非常好,需要預約看牙,經常得排上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

關於「掙錢」的五個常識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像羅醫生這樣理直氣壯地掙錢,而有些人一提到錢就不好意思呢?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五個「掙錢」的常識。

第一個常識: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錢是有恆定總量的。

也就是說,你的錢多了,某些人或者某些機構的錢就少了。當然,政府可以投放更多的貨幣,那是總體經濟的事,在這本書裡,我們不做過多討論。

第二個常識:錢是交換的憑證。

你要獲得別人的錢,就必須為別人提供等值或者更大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你不能給別人提供價值,又想獲得別人的錢,那麼你不是乞丐、騙子,就是強盜。這些危害他人及社會的事情,我們當然是不能去做的。所以,你要掙錢,就必須能為別人提供更大的價值。

羅倩倩醫生之所以能理直氣壯地賺老師的錢,就是因為她知道她能為我提供更大的價值,所以她心安理得。

第三個常識:你能提供的價值不僅僅是有形的價值,還包括無形的價值。

大多數人只會狹隘地看到物質的價值,比如手頭有哪些東西可以變賣成錢,或者自己可以做出什麼東西賣錢,而看不到無形的價值。

第四個常識:一個商品的價值,等於生產此商品的勞動成本,加上生產者所要賺取的剩餘價值。

這個理論指的是商品,是狹義上的解釋。從廣義經濟學來看,凡是有需求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需求越大和越稀少的東西,其價值就越大。

第五個常識:滿足別人的需求,即可擁有價值。

人本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的心理模型」,即把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實際上,這五項需求都隱含了價值,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滿足別人的某個需求,你就能掙錢。

對於人們的生理需求,我們可以給別人提供食物、衣服、生活用品等。

安全需求,指的是我們需要有一個能讓自己覺得安全的生活空間,這就催生了很多行業,比如房地產、保險,還有保全業。

我們大多數人現在比較關注的社交需求,這方面的工具有臉書、LINE、YouTube、微博、微信、抖音等。這些社交工具在當今這個越趨「原子化」的社會中,起著重要的彌合作用。

那麼,尊重需求該如何實現價值呢?

我們都知道,吃「海底撈」的火鍋常常要排長龍。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排隊?是因為大家都被其獨特的服務所吸引,這種服務帶來的精神滿足便是價值的直接體現。

在企業管理中,老闆只有讓員工感到被尊重,員工才會奮力工作,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最高層次的價值是自我實現價值。自我實現價值,可以從個體的理想與抱負層面好好去理解──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抱負,當我們滿足了前四個需求之後,就會自然地努力去實現自我價值。

掙錢,就是「提供價值」的過程

掙錢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那麼,我們該怎樣為別人提供價值呢?

首先,你可以掌握一技之長,擁有某種能力,特別是某種少見的能力。你擁有的能力越強,你能提供的價值就會越大,換取財富的機會便越多。

其次,關注那些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需求的學科,比如心理學。任何商業模式都離不開人的心理,如果你能懂得人的心理,你便更能滿足別人的需求。

為了能夠以自己的價值去換取更多的財富,我們應該思考以下這些問題:

.我可以為別人提供什麼價值?

.我準備怎麼來提供這些價值?

.如果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要如何準備和學習?學習什麼東西?

只有當你擁有了一定的能力並能夠提供價值之後,你才可能獲取更多的金錢。如果你還沒想到自己可以為別人提供什麼價值,在這裡,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小祕訣: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生活得更好,這就是你最大的價值。

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金錢,可以先從這一點做起。

假如身邊的人都討厭你,你又怎麼能指望那些素不相識的人願意給你錢呢?

財富行動指南

1.檢視一下自己可以為別人提供的價值,問問自己準備怎麼提供這些價值。

2.如果你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能力,那你要問自己:如何準備?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東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