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訂定每年12月10日為國際人權日,總統蔡英文應邀至監察院為「台灣人權阿普貴(Upgrade)」活動致詞,蔡英文表示,回顧人權觀念起源,及台灣追求民主、實現人權發展的辛苦過程,「人權主題特展」是漫長內容的縮影,這一頁頁的發展史,都是民主前輩付出代價,共同緬懷前人的貢獻。
然而,一向關注人權議題的歐盟指出,在亞洲台灣的人權紀錄雖然耀眼,但許多議題仍待努力,包括改善外籍漁工的工作條件、起草台灣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蔡英文表示,這幾個月會依法調查人權侵害事件,提出人權報告,積極推動政府各機關間的人權議題合作;深化文官的人權認知,才能讓政府部門不斷進步。
人權會已和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秘書處進行視訊會議,規畫在疫情告一段落之後,要舉辦大型的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人權專家學者來台灣,針對重要人權議題進行對話;透過國際合作,將可以讓台灣的人權工作持續和國際接軌,為台灣帶來更多新的觀點和啟發。
國際人權日解封受難者檔案 陳菊盼諸多案件真相大白
監察院長兼人權會主委陳菊說,今天正好也是美麗島事件41週年,歷經228事件、白色恐怖,到美麗島事件,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信心,從未改變,從戒嚴進步到今天,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的社會。
行政院促轉會自去年啟動「監控檔案當事人閱覽計畫」以來,特邀政治受難者、黨外人士閱覽被國家監控的官方檔案。促轉會邀請陳菊、鄭南榕女兒鄭竹梅、作家李喬、左翼政治犯楊碧川、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民進黨立委范雲、公投盟總召蔡丁貴、前環保署長林俊義等多位當事人,翻閱自己年輕時代被國家監控的檔案卷宗。
促轉會調查研究指出,從國安局以下的情治機關,包含警備總司令部、調查局,都曾設法全面監控陳菊的日常生活,對其展開政治偵防,從1977年開始至1993年為止,陳菊的人生都在監控中渡過;而國家監控人民的行動並未隨解嚴而停止,一直持續到2000年政黨輪替前仍存在。
陳菊指出,對於美麗島事件大逮捕真相不明,究竟誰告密施明德藏身處領走500萬元獎金,或是當年林義雄家宅血案,無辜喪命的巨大不幸,究竟誰該負起最大的責任?陳菊盼還原歷史、公布真相,讓所有在這事件中的人事物全部攤在陽光下受大眾檢視,包括當初的告密者,才能顯現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