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頭一遭!台灣、南韓2020年人口縮水 年輕人都在買房就卡關

國際

內政部8日公布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台灣出生及死亡人口首度出現「死亡交叉」,1至12月出生16萬5249人、死亡17萬3156人,自然增加率為負0.34,再加上疫情影響社會增加率,導致總人口遽減4萬1885人。

台灣的高齡及少子化危機,就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4日都在鴻海研究院揭牌儀式上表示憂心。

不過,台灣並非唯一承受低出生率的苦主,南韓2020年也第一次出現人口負成長窘境,總人口約減少2萬人,日本更是已經連續11年人口縮水,就連放寬一胎化政策的中國人口成長率也在1%以下,幾個東亞國家紛紛步上歐洲後塵。

無論在台灣或南韓,高齡及少子化除了在健康照護及退休金方面造成國家財政支出壓力,也導致勞力短缺、稅收減少等問題。

而儘管兩國政府皆欲以育兒津貼鼓勵生育,在房價與養育成本居高不下、職場環境不利養育子女、結婚率日漸降低等社會趨勢下,政府補助對促進生育率成效不彰。

武漢肺炎導致人口下降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台灣2020年1月至11月總出生人口為14萬7702人,總死亡人口為15萬7948人,等於總人口減少了1萬246人。

儘管12月數據尚未出爐,且年底出生人數通常會高於年度平均,但恐怕仍不足以彌補這1萬多人的差距。

2020年台灣「死亡數超過出生數,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總人口開始負成長」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年8月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其之前預計人口萎縮將於2022年出現,如今恐提早兩年發生。

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往年社會增加可達一萬多人,然2020年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遷徙這兩年恐呈現停滯甚至負值,再加上自然增加持續減少,「人口負成長趨勢將難以扭轉」。

而台灣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時間點,也從2026年提前至2025年,即該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20%。

中央及地方政府莫不祭出各種生育及育兒津貼、生育給付和托育補助,其中又以桃園市三胞胎13萬5000元的生育獎勵金居冠,然至今成效有限,甚至被揭露產檢預算編列不足、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

買不起房、生不起娃

《韓聯社》報導,南韓2020年該國死亡人口為30.7萬人(去年同比上升3.1%),卻僅有27.5萬名嬰兒出生(去年同比下降10.65%),創下新低紀錄。

南韓是出生率最低的已開發國家之一,儘管10年來總人口持續成長,成長率卻也穩定下降,從2010年1.49%降至2019年0.05%。

2020年12月31日南韓總人口約為5100萬人,與去年相比減少2萬人,歷史上首次人口負成長拉響南韓警報,南韓內政部表示「必須盡快改革生育政策」。

2020年12月南韓總統文在寅以獎勵生育為主軸推出多項生育政策,包括2022年起給予每胎200萬韓圜(約新台幣5.2萬元,單位下同)產前補助,一歲前每名嬰兒每月能領30萬韓圜(約7800元),2025年後再加碼至每月50萬韓圜(約1.3萬元)。

南韓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研究顯示,50年代韓戰後的嬰兒潮世代將於10年內退休,南韓不久勢必得面臨一波嚴峻的財政衝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儘管如此,許多南韓民眾並不認為這能有效解決生育問題,而使他們對生兒育女打退堂鼓的阻礙,與台灣年輕人的煩惱如出一轍。

「一人家庭」暴增

首先,房價高漲是一大主因。買房被視為踏入婚姻、養兒育女的第一步,然而這對年輕族群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儘管政府承諾致力打房,但房價依然居高不下,導致年輕人在成家第一步就「卡關」。

再者,養育支出日漸高漲,尤其是教育費。升學主義掛帥下,南韓學業競爭激烈,父母爭相將孩子送入高升學率但也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對一般中產家庭是一筆沉重開銷。

此外《BBC》及《金融時報》報導,南韓的勞工政策與職場環境,不利有意養育子女的女性,許多女性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掙扎求存。

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南韓文化研究者Hyun-joo Mo指出,面對如此困境,不少南韓女性乾脆拒絕「養兒育女、打理家務、工作賺錢」三頭燒的社會期待,不婚不生,卯足全力拚事業。

南韓內政部統計顯示單身者愈來愈多,2020年南韓家戶總數量上升2.72%,其中大部分為「一人家庭」, 2019年後一人家庭增加57.4萬戶至900萬戶以上,在各家庭類別中佔比最高(39.2%)。

里昂證券(CLSA)南韓研究主管Paul Choi表示,低生育率是年輕人對大環境的一種「抗議」,南韓政府必須讓公立學校的教育品質足以與私校競爭,降低父母教育支出壓力,並廣造社會住宅增加年輕人購屋機會。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