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大漲帶動全球股市上漲,台灣又因資金行情及匯集幾個異常好的情況, 包含1、川普封殺華為,華為及其他陸系手機廠跟著大幅拉貨;2、在家上班上課對 NB/PC/MB/平板/電視、網通、線上教學及運動器材等需求大增;3、美國對中芯管制,8吋晶圓代工可能轉單(近期恐生變?);4、2020年上半年出貨少的車用電子及零組件、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其他產品,集中在2020下半年到2021年第一季出貨造成過度擁擠,工廠產能不足,產品缺貨及漲價;5、歐美廠商庫存低,擔心疫情再起及封城,消費者提早購買,廠商搶補庫存;6、缺貨之際的超額下單。
上述有利因素造就個股股價大漲,推升台股指數大漲,台股從2020年10月底往上大漲來到今年1月的15,463點大漲3千點,漲幅超越美股;雖然上周台股大盤大漲731 點,但因目前台股景氣仍然不錯,許多廠商2021年第一季業績淡季不淡,且因資金行情持續,2021 年元月行情仍然可期,但股價漲多後震盪將加劇,要選對股才有意義,否則賺了指數卻賠了價差。以下是宏遠投顧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陳國清對於全球以及台股後市動向的分析專文。
雖因景氣不錯及資金充沛使得元月行情仍將可期,惟近兩個月來台股大盤及個股股價大漲,將面臨基期過高、類股輪動快速、震盪加劇的選股難題,甚至出現漲指數賠價差的情況。因此,漲時重勢,跌時重質,選對個股比看大盤指數還重要,選股方向則是把握:
指數雖高,選股重於選市
一、低價股優於高價股,低價股漲完換高價股補漲;上游漲價股優於下游不漲價 股,上游漲價股漲完換下游不漲價股補漲;股價沒漲的比大漲的好,因為會輪動到及落後補漲。
二、台股漲勢集中在漲價股,之前電子股一直強勢於傳產股,但電子股股價大漲後風險偏高,股價基期及本益比皆低的中低價傳產股因基本面轉好而上漲,開始 跟電子股分庭抗禮。
三、近期電子股及傳產股互為輪動,不過度集中在電子股,法人沒有在研究傳產 股,說不定近期部份傳產股漲勢會比電子股強,例如航運及鋼鐵股近期走勢最強。
四、近期外資認錯回台股補權值股及業績股,使得上周台股大盤指數大漲 731 點, 一舉突破 15,000 點關卡,但上週五開始出現漲權值股,跌小型股的情況,符合台股最後一段漲勢的情況;務必要小心謹慎外資拉權值股及業績股之際,主力大戶趁機出貨許多漲幅太大中小型股。
五、部分中小型電子股及傳產股股價有放煙火及超漲情況,但若去年及今年兩年 預估獲利仍差的股票,應避免在高點亂搶股票,此時寧願不賺,也不要成為主力大戶及公司派出貨的對象。
傳產股最令人驚豔的是貨櫃航運股,2020年下半年起獲利大成長超過其他產業,目前陽明、長榮、萬海股價才20~40多元,即使從去年初以來股價大漲2~3 倍,因今年獲利大幅成長及本益比很低,預期將奠定近期傳產股主流強勢股地位。
貨櫃航運景氣來自於五個因素
很多人在問全球經濟沒好,為何貨櫃航運業景氣好到爆?這樣情況不就像是在問全球景氣不好,股市還大創新高一樣。本波貨櫃航運景氣來自於幾個因素:
一、2020 年上半年沒運的貨過度集中在下半年出貨,使得產能不足,目前各項產品缺貨或需求大好都是如此,這波補貨潮及對貨櫃航運需求至少可看到 2021 年第一季以上。
二、歐美肺炎疫情嚴重改變消費行為,無法外出旅遊、餐廳吃飯、參加賽事、聚會活動,這些錢轉成儲蓄、投資、實體消費,例如買廚具、鍋碗瓢盆、食物、民生用品、電視、健身器材、自行車等;在家烹煮食物大大引申民生物品大量需求, 更推升貨櫃航運需求的時間延長。
三、2020 年 2~5 月全球封城,全球都在吃庫存,即使貨物運輸恢復,但去年 12 月底美國庫存比還在低點;從以往美國庫存比最低到最高至少需要 1 年半到兩年以上時間來看,預期這波貨櫃運輸高點可能持續到 2022 年下半年。我們保守先看到 2021 年 9 月季節性旺季高峰,除非今年 9 月以後景氣又比我們預期更好,屆時再往上做調整也還來得及。
四、缺船、缺櫃、缺人、搶運則加重缺貨及運價大漲,因近 10 年貨櫃航運業者不太賺錢,許多船公司倒閉及合併,沒錢增訂新船,加上環保條件未決使得貨櫃航運公司不敢訂新船,最近 2 年沒有太多新船加入,有新船加入的長榮、陽明、萬海反而成為本波大贏家。
五、貨櫃航運要出現長期反轉的前提是:一,供給大增,但目前新船不可能突然增加,貨櫃也無法突然從天而降,今年供給相對穩定。二,全球景氣轉差使得需求 大減,但預期 2021 年全球景氣復甦,貨櫃運輸需求仍將上升。就貨櫃航運景氣來說,目前缺船、缺櫃仍然無解,農曆年放假期間或可能稍微舒緩,但第二季開始進入貨櫃航運出貨旺季,可能今年底無法紓解多少。
貨櫃航運類似被動元件漲勢?
貨櫃航運業運價從2020年6月至今才漲6個月,相關個股股價從2020年9月起漲也才上漲4個月,近期一周一調的漲價模式,就好像是2017年下半年被動元件產業大漲的翻版。
然而,與被動元件產業不同的是,當時被動元件多了人為控盤及炒作使得景氣走多2~3 年,但貨櫃航運從2020年下半年來因需求太旺造成景氣大好,目前才走多半年而已;而且,相對被動元件當時漲幅超過10倍以上以及股價漲到上百到上千元的股價來說,去年年初至今漲幅2倍且股價介於20多元到40多元的貨櫃航運股,相對於當時大漲2~3年的被動元件股漲勢來說,才上漲4個月的貨櫃航運股漲勢,應該都還算是小巫見大巫。
若以今年貨櫃航運公司獲利大幅成長來說,即使2020 年股價大漲,或可能還只是漲到半山腰而已,因為很多法人機構沒有配置傳產股研究員以及沒有深入研究,尤其外資幾乎在沒有研究貨櫃航運股,因而坊間所寫的研究報告實在偏離市場太多,更遑論還有更多的人連研究都沒有研究,因而使得目前三大法人持股貨櫃航運股相對於電子股來說是非常偏低。
上週一之前投信基金持有或櫃航運股不到1%,歷經上週投信大賣股票後,上週五持股更低,預期未來認錯回補的加碼空間會很大;而且,近期應該會有許多券商研究員包含沒有傳產分析師的外資機構,將會重新評估貨櫃航運三雄去年及今年的獲利以及調高目標價,預期屆時市 場資金還會再進來貨櫃航運股,包含外資看錯的認錯回補,呼應著:行情總在懷疑中成長。
建議航運三雄都投資
另外,目前投資人最關心的應該是,現在是否可以投資長榮、陽明、萬海三檔股票,以及投資順序怎麼排,才會獲利最好呢?保守的方式是三檔股票都投資,但持股比重則以最近 1 個月來漲最少的就多買一點,漲最多的就少買一點。 雖然近期運價指數漲勢凌厲,漲多總會有回跌的時候,如果未來主要航線運價沒有回跌5成,只回跌2~3 成的話,今年獲利仍會比去年成長1 倍以上。
即使以1月4日運價指數 2,783 點回跌 5 成,均價仍高過2020 年第三季平均數 1,182 點,以長榮及陽明稅後 EPS 各為 1.72 元及 1.04 元,乘以4就至少會有超過4~7 元以上的 EPS,更遑論運價指數還超過很多呢?因運價上漲會落後反應 1~2 個月,因此 2020 年第四季貨櫃航運公司獲利會大幅超過2020 年三季,2021年第一季獲利也會大幅超過2020 年第四季;且預估景氣至少走多到今年第三季,且因新船加入及大漲的新約,預估今年陽明、長榮、萬海 EPS 都將可能從 8~10 元起跳,樂觀可超過 10~12 元以上,目前股價低估太多。
以目前三檔貨櫃航運公司股價,相對於貨櫃航運股歷史最高價來說,還算是低檔區;更何況投資人都敢買 1,000 元的國巨,對 20 多元到40 多元低位階股價的貨櫃航運股,風險應該不是很高吧?事實上,大家該擔心的是那些高本益比的千金股以及股價大漲卻沒有獲利的股票,一旦資金退潮及股價泡滅破滅,恐怕會大跌,將會應驗:海水退潮,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或許可能要等到貨櫃航運三檔公司股價漲到更高價位,投資人才會大力看好,甚至當市場分析師又再往上看股價會大漲且喊個股股價會突破100 元以上,屆時可能才會有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的投資人會在最高點投資,然後或因意外利空或漲多回檔,套牢一堆看得過度樂觀的投資人。
就像2018年第三季被動元件股,很多投資人在國巨1,000 元上看2,000 元,因而在高點區大量買進,結果股價從1,000 元跌到 280 元附近,套牢一大堆過度樂觀的投資人。
外溢效果,帶動運輸股上漲
由於貨櫃航運缺貨及缺櫃,外溢效果也使得多用途的船隻及散裝航運也被拿 來裝載運送貨物,近期散裝船報價大幅上漲,相關公司業績及獲利也會大增,使得整個航運股上漲起來更有族群性,這也是強勢股或主流股的特性之一。
但是相對於貨櫃航運來說,散裝及航空貨運運漲價幅度遠不如貨櫃航運,獲利也不比上貨櫃航運,這也是 1 個多月前陽明股價低於長榮航空,長榮海股價一直低於裕民股價,但目前陽明股價大漲到超過長榮航空的2倍,長榮海股價超車裕民股價, 即是應驗獲利數字會說話,股價最後會以獲利為依歸及憑藉。
雖然散裝航運公司股價也會因近期運價上漲而上漲,甚至航空股也會因貨櫃航運缺櫃而小幅受惠而跟著上漲,但是只有當貨櫃航運股主流強勢地位穩健,才會帶動相關的航運公司如台驊、中菲行、台船、新興、裕民再往上上漲,甚至長榮航及華航等股也會跟著上漲。投資人千萬不要錯分主角及配角,要把主角投資擺第一順位,配角投資擺第二。
電子股聚焦5G及電動車兩大主軸
因為一者在家上班上課對 NB/PC/MB/平板/電視、網通、線上教學及運動器材等需求大增;二者美國對中芯管制,8 吋晶圓代工可能轉單;三者2020 年上半年出貨少的車用電子及零組件、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其他產品,集中在 2020 下半年到明年第一季出貨,造成過度擁擠,工廠產能不足,產品缺貨及漲價,造就 2020 年相關受惠股股價大漲。2020 年股價大漲的電子股,因股價基期過高,除非個股的景氣好到超出市場預期,股價才會有大幅上漲空間。
這樣的結構下,投資人勢必會從沒有漲到的類股去找,或是投資人會去找新題材,2021 年電子業則是看 5G 及電動車兩大主軸,至於選股則方向仍是以漲價股優先,搭配 Apple Car 電動車題材股。2020 年 5G 基地台建置因美國對華為管制及肺炎疫情造成減緩,相關個股業績及股價表現不如預期,不過 2021 年 5G 建置應該會加速,配合手機品牌廠大力促銷 5G 手機且因價格較為下降,預期 2021 年需求將會大幅提升,有助於相關個股業績及股價做表現。
Tesla 成功將電動車商業化後,不僅自家股價攀上顛峰,也吸引全球資金投注新能源車產業;雖然電動車至今市場需求還不如預期,但在各家車廠積極投入生產,且因 Apple 也將進入電動車領域,預期將攪動一池春水,2021 年台股電動車將持續炒熱投資話題。
蘋果 Apple Car 將在 2021 年第三季上市及 2024 年量產, 可能推升蘋果股價本益比,也會對特斯拉造成威脅,不利 Tesla 股價表現;即使 Tesla 股價大漲,也會漲多出現大回跌,執行長馬克斯躍升為全球首富將可能是短暫而已。Apple 向來與台廠關係緊密,Apple Car 是否成功量產上市,必然需靠台廠供應鏈緊密結合;由於車用電子比重將隨著電動車及自駕功能而往上、車用組裝毛利率高於智慧型手機組裝毛利率,台股電動車供應鏈包括台積電、聯發科、瑞昱、同欣電、鴻海、國巨、華新科、台達電、貿聯、和大、啟碁、致茂、 穩懋、康普、美琪瑪等公司有利。
第一季提防漲多的轉折
去年 12 月中旬稍微修正後,12 月底又開始上漲,元月第一周則是大漲,若 元月行情一直持續上漲到 2021 年 1 月中下旬,個股股價又出現大漲的話,建議 短線逢高獲利了結,因為:
一、川普封殺華為,華為及其他陸系手機廠大幅拉貨,目前中國手機廠庫存有偏多情況,2021 年第一季起恐有調庫存壓力,將降低訂貨需求。
二、在家上班上課及防疫產品,在該買及不想買的人都在 2020 年到 2021 年第一季 提早購買,2021 年第一季到往後一年的需求恐將大降,不利於相關產業及個股股價表現。
三、2020 上半年少出貨的產品過度集中在 2020 年下半年到 2021 年第一季出貨, 工廠產能不足造成漲價,且因下游廠商在缺貨之際的過度下單及重複訂單,造成上游榮景大好的假象,將可能在第二季出現修正,屆時將會有殺價清庫存以及降低對上游相關零組件的需求。
四、1 月中下旬川普下台可能將股市拉到最高點,再交給拜登;雖然川普完美轉身,可望在 4 年後再來競選總統,但新手上路的拜登將面臨百廢待舉的不利因素,將會是大大的憂愁。
五、1 月中下旬將面臨 2 月上旬封關過農曆年的賣壓。
六、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重,尤其出現新病種,需擔心漲多的個股股價會因突發的利空而出現下跌;除此之外,因台幣大幅升值,將會吃掉外銷公司的獲利,3 月底及 4 月底的年報及季報公司,可能股價會因獲利不如預期而有一番的回跌調整。
2021 年股市可能 V 型走勢
不過,若是 1 月中下旬到 2 月上旬封關過農曆年前的賣壓結束且個股股價有較多的回檔,則可在 2 月初封關前酌量承接一些股價跌深的業績股來抱股過年, 或是開紅盤之際再回補一些股票,等新年開紅盤再往上大漲再賣出,短線維持區間操作就好。因為個股股價都已大漲過甚至超漲,尤其外資對個股漫天喊價,外資卻賣超推薦個股,像是出貨文;目前也有許多個股出現群魔亂舞現象,需提防這是股市末升段現象。
而且 2021 年第一季以後需求可能下降及不如預期、過度集中出貨近尾聲,且因過度下單的庫存過高及調整,將使得 2021 年第二季起相 關公司業績可能出現不如預期及往下修正,屆時大漲及亂漲的個股股價可能會出現大幅修正,拖累股市大盤出現較多的修正。雖因 2021 年第二季起將面臨許多 不利因素,但個股股價的表現往往會提早發生,因而可能使得第一季提早見到高點而後往下修正的機會高。
我們預估 2021 年美股大盤及台股大盤指數將可能呈現 V 型,亦即 2021 年第 一季出現一個高點然後往下修正,可能在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股市大盤及個股股價落底,最快第三季開始回升,第四季再出現一個高點,預估台股大盤指數介於 12,000~16,000 之間箱型整理。
最後仍需提醒的是,雖然台股指數及個股股價仍有上漲空間,惟指數及多數個股股價有泡沫化情況,因此目前選股要精準才會有利可圖;而且大漲過後的修正一定會出現,未來美股及台股若是漲多回跌修正,台股大盤 12,000 點位置不能有效跌破,要是跌破的話將會很麻煩。最怕的是因景氣不如預期造成個股股價先大幅回跌,而後若不幸屋漏偏逢連夜雨,例如又遇到金融問題、地緣政治問題、 或肺炎疫情加劇造成全球經濟重大受創的話,全球股市及個股股價的調整時間, 可能需要 3~5 個月或 5~8 個月,屆時台股也無法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