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醫師沈痛告白:成為癌症病人後我才真的體會那種身心的苦

書摘

作者簡介

郭漢崇 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

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

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

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

「自己身歷其境,才真正體會到生病的苦痛。」

罹癌給我的省思,也給健康的你:在你的人生中,什麼事是你認為最重要,想要在此生完成的?找到了,就盡量去達成,人生無憾。我自己「身歷其境」,經歷了打針、住院,進開刀房接受麻醉、切片,以及切片後痛苦的考驗,我才真正體會到,原來生病的苦痛是多麼的痛苦。

那一天,我成為癌症病人

2020年9月4日下午,一股低氣壓籠罩在我的研究室。電話響起,遠從慈濟大學病理科許永祥主任那頭傳來,在我的檢查報告中,攝護腺癌確診的消息。

我說了一聲:「謝謝。」掛上電話,一切似乎靜止了。

幾個月來,我預料中的事情終於發生,雖然心裡一直希望這個預感是錯的,但是如今確診的結果,還是把我拉回現實,正視這個問題,而且開始重整未來幾年的工作時間表。我心裡吶喊著:「終於輪到我了,我是一個癌症的患者。」

服用波斯卡治療雄性禿,已超過30年

三十幾年來,我因為頭髮掉得很快,所以一直在服用可以縮小攝護腺肥大的波斯卡這類藥物。這得回到32年前說起,有一次中研院院士廖述宗來花蓮演講,我跟他坐在會議室,他問我:「你是泌尿科醫師,你們有在用一種波斯卡的藥,對嗎?」我點點頭。

他說:「這個藥是我們研究室發展出來的,過去發現它有助於縮小攝護腺腺體,最近我們也開始在使用這個藥,藉由它降低男性睾固酮轉化成雙水睪固酮,減少腺體的增生,也發現它可以抑制雄性禿,所以讓很多較年輕的禿頭患者,可以經由這個藥的治療而減少落髮,你可以試試看。」

我在廖述宗的鼓勵下,便開始服用波斯卡。由於我沒有任何攝護腺肥大及下尿路症狀,用這個藥只是為了讓髮量增加,因此,我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波斯卡治療雄性禿的試驗者。

三十幾年來,我維持著每天服用一顆的劑量,頭髮也掉得不多,所以現在已經年過六十五,頭髮還是相當茂密。這些年間,我也推薦這個藥物給幾位同學,以治療他們掉髮的問題。

不過,對此我心裡一直有個陰影。

因為在三十年前,藥廠方面曾經假設:既然使用波斯卡可以抑制攝護腺肥大,或許也有機會改變攝護腺癌的發生機會。因此,便在臨床試驗中加進一個偵測攝護腺癌發生的研究。在使用波斯卡及安慰劑的兩組病人中,經過多年的追蹤,並且選擇有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升高的病人進行攝護腺切片,希望能發現使用波斯卡可以有效的減少攝護腺癌發生機會的證據。

但研究結果恰恰相反,藥廠無法證明使用波斯卡可以有效的減少攝護腺癌發生機率,反而發現使用波斯卡多年後,如果病人發生攝護腺癌,其攝護腺癌的癌細胞之惡性度竟然較高。於是藥廠也提出了警訊,說明長期服用波斯卡的人必須定期追蹤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如果有不正常的升高,應進行攝護腺切片,以免發生高惡性度的攝護腺癌而沒有早期偵測到。

為此,我在三十多年來服藥期間,偶爾也會偵測一下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不過,過去三十年來,因為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都非常低,所以我也不太在意,只有偶爾在做身體檢查抽血測量肝腎功能的時候,才會順便勾選一下,一併檢查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

連續兩年所檢查的指數,讓我心生懷疑

2019年8月,我在一次抽血檢查中,加上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的檢查;結果發現我的指數不知什麼時候悄悄的上升到1.8奈克。正常來說,如果是攝護腺沒有肥大的人,通常指數應小於1.5奈克,而我的攝護腺並沒有任何肥大的跡象,但這個1.8的指數,讓我覺得有點問題。不過因為自己是泌尿科醫師,總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巧,在長期服用波斯卡之後,發生攝護腺癌吧?

隔年(2020年)5月,我因為職業安全抽血檢查,勾選了一項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為了要知道是否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我更勾選了一項游離攝護腺特殊抗原檢查。一般而言,游離攝護腺特殊抗原應該占所有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25%以上,如果低於15%,在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上升的狀況之下,攝護腺癌的機會將會高於50%,甚至高達67%。

這次檢查結果,仍然讓我覺得似乎有點問題,因為我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竟然上升到2.4,而游離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仍然只有9%。這個數值讓我嚇了一跳,於是我趕快去做了攝護腺超音波檢查,發現我的攝護腺體積只有24毫升,跟一般年輕人差不多。

我的住院醫師幫我檢查了一下攝護腺,也發現攝護腺的表面光滑,沒有明顯硬塊,不過我心中仍然覺得悶悶的,會不會真的有問題?因此,我開始定期追蹤,每個月抽一次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結果6月抽的指數上升到2.7,7月更上升到3.0,而這兩次的游離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都一樣小於9%。

由於我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在短時間內有快速的上升,而且游離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低於10%,再加上我長期服用波斯卡,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不應該上升,現在卻逐漸增加。這幾個危險因子加在一起,讓我開始對是不是得了攝護腺癌,產生了高度懷疑。

於是我又進行了攝護腺的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在我的左側攝護腺有一個不正常的亮點,位置靠近攝護腺被膜,看起來極像是個癌症。身為泌尿科醫師對這種有癌症可能的跡象,當然沒有辦法等待,所以我便在9月3日安排一個攝護腺切片檢查。

一般我們都會在門診進行攝護腺切片檢查,病人在檢查前先服用一個劑量的抗生素,避免切片時造成感染。切片通常是在直腸裡面進行,在超音波的指引下找到攝護腺,然後經由超音波探頭裡的切片管道,將切片針在攝護腺的兩側做十二針的組織切片,送去做病理檢查。

這種切片通常不會痛,但如果攝護腺太小,切片針從比較外側進入直腸裡時,還是會有點疼痛。因為我幫病人做了幾十年的攝護腺切片手術,所以當自己要被做切片手術的時候,難免有點緊張,所以我選擇住院,在靜脈注射麻醉下進行攝護腺切片手術。

其實我是個很怕痛的人,不管是抽血、檢查、打針,或是靜脈注射,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恐怖的經驗。所以常常在做例行體檢時,我都會拖到過期還沒做。而這次的住院檢查,雖然我表面上相當鎮定,但內心還是非常不安。

在要做攝護腺切片手術當天早上,病房的宣霖護理師來幫我注射點滴、灌腸,還好她手非常輕巧、溫柔婉約,說了一些讓我放鬆的話,然後告訴我:「郭醫師,等一下要打針的時候我會跟你說喔!」話還沒說完,她已經把針打下去,在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完成了點滴的注射,這就是一位好護理師的表現,讓病人在分心之餘,完成她該做的動作。

當醫師也生病,才體會那種身心的痛苦

我換好手術服,靜靜的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山脈和藍天,時間是上午6點30分,等一下7點半就要推到開刀房了。這一刻,我心裡想著,「沒有人喜歡遭受苦痛,而當醫師的人如果不能體會生病所帶來的苦痛,那又如何安慰病人呢!」生過一次病,就知道生病是多麼的痛苦,不管是肉體的疼痛或心靈的折磨,等待時的寂寞,以及接受各種治療的痛苦,都不是一般人願意接受的。

然而,人總會生病,不管你是癌症或是創傷,甚至是內科的疾病,都需歷經一段時間身心靈的痛苦才能痊癒。如果是慢性疾病,必須經常住院、化療、電療或是接受後續的治療,其實都是相當苦痛的經驗。

這次生病期間,正好把這本書《與苦難同行》裡的醫病故事寫完。我在寫的時候,雖然講到病人的苦痛,好像我真的能體會一般。但現在我自己「身歷其境」,經歷了打針、住院,進開刀房接受麻醉、切片,以及切片後痛苦的考驗,我才真正體會到,原來生病的苦痛是多麼的痛苦。

對於我所描寫的醫師與病人之間那些苦難相連、生命共同體的故事,到現在才真正有新的體會。我心裡想,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應該會對那些照顧過的病人更好才是。因為唯有醫師親切的問候,護理人員溫柔的照顧,才能減輕病人心靈和身體的苦痛。

上午7點整,宣霖為我滴上抗生素,這是為了預防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感染用。而當抗生素緩緩的滴入我的靜脈中,感覺一陣燒灼感,喉嚨也覺得有點熱熱的。畢竟從昨天半夜就不可以喝水,身體有點虛脫。我躺在床上等著醫護人員送我到開刀房,心裡五味雜陳,不知如何用言語形容那種感覺。然而,因為是在自己的醫院、在自己的專科,而開刀房又是自己平常工作且非常熟悉的地方,心裡還是會覺得很踏實。

很快的,我就被推到開刀房,進入手術室。我躺在手術臺上,麻醉科黃顯哲醫師在五分鐘內便幫我注射了麻醉藥,我的意識也隨著藥物慢慢進入血液中而昏睡。

當我醒過來時,人已經在恢復室了,手術過程完全沒印象。睜開雙眼,感覺肛門一陣燒灼感,原來手術後醫師會放一條紗布在肛門,以防止直腸切片的時候出血,而這條紗布對於肛門黏膜所造成的刺激,讓我很不舒服。

我人生第一次的攝護腺切片手術體驗

手術是經由直腸切片,所以尿道並沒有感覺,但是因為直腸切片所產生的內出血和腫脹,卻讓我一直覺得想小便,這些感覺我現在都體會到了。過去我也會跟病人說:「攝護腺切片很簡單,只要在門診就可以做,不會出血、不會感染,也不會有疼痛感。」現在自己體會了才知道,自己講的一點都不貼切,原來雖然是簡單的切片,尿道還是會有些不舒服。

我回到病房後睡了大約一個小時,點滴也滴了一些,開始覺得膀胱有點脹。我下床到廁所去解小便,開始的時候真的有點困難,因為膀胱並沒有很多尿,而是攝護腺裡面的腫脹,讓我感覺有尿意,這又是另一種體會。很多膀胱發炎或是攝護腺發炎的人,經常會覺得有尿意感,但卻尿不出來。

我只好拚命喝水,直到膀胱有很多尿真的想尿了,再去解出來。看到清澈的尿液從尿道流出,沒有摻雜著血絲,我就放心了。這表示攝護腺的切片針並沒有穿破尿道,如果穿透尿道可能就會出血,甚至會有血塊排出來。我在病床躺了一下,大約又過了一小時,就決定回家。因為也沒有什麼不舒服,躺著也睡不著,還不如回家休息。就這樣,完成了我人生第一次的攝護腺切片手術。

等待病理報告的時間是一種折磨,心裡想著,應該不是癌症吧?但是又想到,如果病理報告沒有看到癌症,並不見得我的攝護腺裡就沒有癌細胞,我還是需要定期的追蹤、抽血、做核磁共振以及再度切片等;而且如果是第一次切片沒有切到,未來也可能會有癌細胞的轉移…….太多的可能性,一直在我的腦中盤桓。

說沒有壓力其實是騙人的,最近經常在清晨醒來後就睡不著,這就是過去精神醫學上所學到的「憂鬱」,對於未來不確定感的憂鬱,使得一個人在清晨醒來後無法入眠;而對於情況的焦慮,可能讓一個人在晚上不容易入睡。身為一位醫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其實並不容易排除掉,只能讓時間慢慢沖淡這些苦痛,並且盡量找事做,別讓自己經常想著自己病痛的事情。

因此當病理科許主任告訴我,確診為攝護腺癌後,很多時候,我常常自己一個人發呆。有時覺得這似乎不是那麼真實,可是回過頭來又必須要面對。

攝護腺癌是一種沒有症狀的癌症,就是所謂的「沉默的癌症」。它在身體裡慢慢的生成,生長速度緩慢,但是不知道它會走向穩定成長或是惡性侵襲,所以必須盡早處理。病人可以選擇開刀,也可以選擇放射線治療,早期的攝護腺癌不需要荷爾蒙治療,但是如果沒有用開刀的方式,總是無法確定癌症是否從我們身體裡被完全的移除。身為一位外科醫師,應該無法忍受知道自己身體有癌症而不去處理,選擇與它共存,或是用其他保守療法來保護自己。

無法對自己的癌症置之不理,馬上安排手術

6年前,為了增進外科醫師臨床手術技能,我在醫院裡設置了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系統,利用機器手臂進行腹腔鏡手術在泌尿科裡最重要的一個手術,就是「攝護腺癌根治手術」,現在這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剛好可以用到自己身上,這也算是有超前部署吧!

約好了主刀醫師、麻醉醫師,以及開刀房的刷手護理師,病房也大致安排好了,到時候誰會負責照顧我?誰幫我送進開刀房?一切安排妥當。接下來還有5個星期,我究竟要怎麼過呢?

我想起平常我對於確診為攝護腺癌的病人,建議他們進行手術時,都會告訴他們:「手術不會馬上進行,大約是在6個星期以後。在這段期間,要保持樂觀的心情,早睡早起,每天一定要走路運動,促進心肺功能,讓自己健康起來。不抽菸、不喝酒、少吃肉類、多吃生鮮蔬食,讓自己排便通暢,減少腹腔裡面的油脂,也讓腸道能夠通暢。這些都是在手術前必須要做的事情,手術後也才能夠順利。」

這些前來手術的病人,有些已經80歲了,在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後第2天就可以下床走路,沒有像開過刀那種痛苦的樣子。所以我必須在未來5個星期裡,把這些對病人的叮嚀,也一一做到;我開始把自己設定為病人的樣子,但是要抱持著樂觀進取的精神,手術才能順利。也因此,我照常工作、寫論文、開會、幫學生修改論文、主持晨會和參加各種研討會。外人看我都不像個即將要接受開刀的人,但是我心裡明白,在堅強的外表下,還是有一顆不安的靈魂,在那邊躍動著。

我得了攝護腺癌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告訴太太,讓她安心。其實,她對檢查結果並不意外,因為從之前我告訴她的一些數值,她甚至覺得如果切片沒有辦法確定,就乾脆直接手術把攝護腺拿掉,免得夜長夢多、橫生事端。

在確定手術日期後,我必須取消原定在手術後一週與同學們共度花東旅遊的行程,並且取消在臺北慈濟醫院的門診。花蓮慈濟醫院的門診則會持續到手術前一天,把病人都安頓好,轉給其他醫師後,才開始請假,準備手術。我相信手術之後,在個人的工作及未來時間的安排上,將會有所轉變。不過也要看身體狀況才能決定,現在就沒辦法想那麼多了。

人生有很多的意外,當遇到了就是面對,也不要想太多,更不需要怨天尤人,想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來責怪別人和怪罪自己。

我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年可以做事,不管是五年、十年,或是更長,應該要趕緊擬定計畫,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做滿。生病之後,反而對人生態度更加積極,想要把剩下的這一段人生旅程精彩的走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