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納稅人為解放軍買單?200名學者涉嫌轉移軍事技術給中國

國際

《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英國正在對12多所英國大學的200名學者進行調查,他們涉嫌透過學術合作交給中國特定軍事技術,幫助北京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泰晤士報》報導,英國司法單位已準備向這200名學者寄出傳票,若他們確實違反了限制敏感科技出口的《出口管制法》(Export Control Order 2008),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

英國當局並未公布涉案者所隸屬的大學,不過《每日郵報》(Daily Mail)表示,英國最權威的幾所大學也在調查名單中。

英國智庫Civitas近日報告則指出,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等名校,皆與有解放軍背景或關係的中國大學在敏感軍事科技上有合作關係。

英國學界涉嫌違反《出口管制法》

這項調查是由借調至外交部的軍情六處(MI6)官員負責,起於去年10月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學會(Henry Jackson Society)對學術界違反《出口管制法》提出警告。

《出口管制法》用意在於,避免英國涉及敏感技術的智慧財產權被交給有敵意的國家。根據英國政府發言人,軍火商和涉及特定技術者,必須申請執照才能從英國出口武器或轉移技術。

英國學術機構近年興起「中國熱」,紛紛與中國大專院校和企業合作,令英國政府感到憂心,因為它們恐將英國先進的軍事研究透露給中國,例如超高音速導彈、石墨烯(Graphene)、雷達干擾系統、匿蹤技術、機器人學(robatics)、航太工具、網路武器(cyberweapons)等等。

英國安全部門擔心,北京不僅將這些技術用於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用以鎮壓政治異議人士和維吾爾人等少數族群。

「英國納稅人正在為中國軍備買單」英國智庫Civitas最新報告示警,有20所英國大學與29所中國大學、9家中國企業具有合作協議,而這些中國大學及企業與解放軍關係匪淺

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也被點名

29所中國大學中,12所因此被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列為「極高風險」、10所是「高風險」。

Civitas報告表示,劍橋大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在國防、通訊及航行領域合作,儘管後者被美國列入實體制裁清單。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與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在航太、海洋工程學上建立伙伴關係;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和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合作為中國打造世界級海軍船艦。

倫敦帝國學院,以及航太研究佼佼者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Strathclyde University)都有研究機構接受中國軍火商或解放軍關係企業資助。

當上述學校被問及此事,該校發言人皆肯定跨國合作能創造社會福祉,並指自己符合法律規定。

然而Civitas報告仍建議,禁止與解放軍有關係的中國學術單位及企業資助英國研究,同時政府必須重新審視大學的贊助政策,並建立一新機構監管這些合作。

短視近利難辨中國意圖

英國保守黨資深議員、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警告下,上週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宣布終止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GC)的合作案,該計畫遭疑被用於監控並迫害維吾爾人。

曼徹斯特大學表示,這是他們首次得知CETGC可能有不法行為,但遭《泰晤士報》質疑,因為早在2019年就有兩所澳洲大學出於類似因素結束與CETGC的合作。

圖根哈特6日在《星期日郵報》批評,「英國學界有些人失去道德,不僅沒有促進學術自由,甚至侵蝕我們的戰略利益」。

圖根哈特認為英國大學「過於開放」是種錯誤,「我們正在把秘密交出去,幫助一個經常對英國展露敵意的國家擁有21世紀最強大的軍力」。

《每日郵報》引述旅美的中國政治學者韓連潮,中國將學術計畫視為提升軍力的方式,北京邀請西方學者至中國授課、聘請他們擔任顧問或資助聯合研究,而中共藉此獲得的技術往往具有民間及軍事「雙重用途」。

韓連潮表示「遺憾的是,大部分西方大學及研究機構短視近利,看不出中國的戰略意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