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對中國屈服 美專家:中共若攻打台灣將面臨長期內亂風險

兩岸國際

歷史學家回顧上周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的美中會議時,可能會認為這是地緣政治的關鍵時刻:一個崛起的大國和一個老牌大國坐在談判桌前,辯論誰的國際秩序觀點是正確的。

在談到美國防部擔心共軍可能犯台時,昆西研究所東亞項目研究員奧德爾(Rachel Esplin Odell)表示,如果共軍真敢侵犯台灣,將面臨長期內部叛亂的風險,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美中爭論國際秩序定義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致力於「加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他指出,中國在新疆、香港和台灣的行為「破壞了維護全球穩定的基於規則的秩序」。

中國最高外交官楊潔篪回擊。「中國和國際社會遵循或堅持的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少數國家所倡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前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重要的是,布林肯在阿拉斯加會議之前會見盟國,並以強勢立場和中國進行談判。

昆西研究所東亞項目研究員奧德爾(Rachel Esplin Odell)表示,目前為止還沒有這樣的世界秩序版本,美國過分簡化辯論的結構是危險的。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國際安全與外交副總裁羅素(Daniel Russel)被問到如何看待美中針鋒相對的會談時表示,會議開始時激烈的交鋒(楊潔篪發飆16分鐘)雖然充滿戲劇性,但這不是重點。

拜登第一個接見的外國元首將為日本首相

這次會議的重要意義是,拜登政府已經先行舉行了四方峰會。在東京和首爾舉行了一場2 + 2的會議之後才跟中國會晤,拜登總統上任後,橢圓形辦公室接待的第一位外國元首可能是日本首相。

以下才是重要的背景,拜登政府直到他們已經做過其他事情之後,才與中國外交官面對面進行對話。

最重要的是,在拜登成功通過了他的1.9兆美元紓困案之後,他們安排了與中國代表的會晤。拜登加快美國的疫苗分發工作,明確表明拜登採取一些措施之後取得成功。解決種族緊張局勢、「黑社會問題」、反亞裔的暴力活動等等。

因此,他的意思是表明,中國可以看到,美國現在開始有效處理過去四年來處理不當的問題。因此,這就是拜登從實力上與中國打交道的意思。不僅是軍事力量,還包括國際合作夥伴關係,也是美國社會和美國經濟重回正軌的一年。

美國表示上周會談不是高層戰略談判

記者詢問,中方對此次會議有何看法?他們接受了在美國領土上見面的安排。在這次會議之前,中方表示這是一次高層戰略對話,但是被美方否認。 

羅素回應說,中國一直希望與美國進行非常明顯和有條理的對話,但是他們通常出於錯誤的原因來期望對話結果。過去,他們使用這些對話來贏得時間,並給人問題得到解決的錯誤印象。

他們有無數的談話要點。他們可以聊上幾個小時。但這與完成任何事情或解決任何問題都沒有關連。

就國際社會和其他國家而言,國際民意調查顯示,人們對中國存在深切的懷疑和不安,包括與中國沒有邊界爭端或沒有雙邊問題的國家都有這些焦慮。

但是羅素的看法是,大多數國家希望看到美國既要與中國對抗,也要與中國合作。

美國不會為了全球議題對中國屈服

被問到是否擔心,如果美國對中國施加過大壓力,在氣候變化和COVID-19等全球問題上合作就變少了?

羅素回應說,確實有這些風險,中國會以全球問題的合作為交換條件,以迫使美國承認中國的核心利益,但這不是美國應該進行的交易,「我很樂意說,這不是拜登政府會接受的交易」。

中國經常單方面宣布,外人無權對中共凌虐自己少數民族說三道四。但中國是聯合國會員國,加入了《聯合國憲章》,中國沒有權利說這種話,因為北京已經簽署《政治和公民權利國際公約》,所以,基本人權是普遍原則。

同樣地,中國無權說:「南海是我們的領土。這是我們的核心利益。你不能不同意我們,不能挑釁我們。」中國在東海也沒有這種權利。

美國不會對中國威脅區域穩定或違反全球準則的行為保持沉默,以換取中國在氣候變化或COVID-19等問題上的合作。

中日經濟關係熱絡,政治關係冷淡

被問到阿拉斯加美中開幕講稿時,羅素認為,「我們不可能同時保持兩種良好關係,以前日本外交官曾告訴我,中日的經濟關係熱絡,但是政治關係冷淡。」

美中關係史上有很多例子顯示,我們在一系列問題上存在非常嚴重的分歧,但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們能夠合作。例如,「在我擔任助理國務卿時,美國向台灣出售了110億美元的軍備,並成功地談判《中美氣候協定》。」

有了技巧和良好的外交,我們知道這是可以做到的。過去已經做到了,但是今天,這可能要困難得多。

中國更強大、中國更有自信、中國更富裕、中國具有更大的全球影響力。中國領導人更具侵略性。而且,今天的美國比五年前處於更弱的地位。

記者問,有人會說,拜登對中國的影響力要比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影響要小,例如,他會發現很難讓中國對人權採取行動。

羅素回應說,川普非常擅長通過關稅和其他措施對中國詩佳影響力,但是這對美國來說,也要付出是非常昂貴的代價。

拜登政府將審查川普制裁中國的措施

但是他不在乎。因此,他創造了很大的影響力,已經採取了許多中國非常想解除的措施,包括制裁、關稅、禁令、進口檢查、投資限制。川普政府確實希望禁止所有中共官員和子女取得美國技術、念美國大學。

但這些限制當中,有許多是沒有道理的,或者太極端了。可以理解,川普政府禁止一位來美國學習量子計算的中國高級研究人員,因為我們不想幫助他們與美國競爭。但是,這狀況和想來哈佛念工程系研究所的中國大學生截然不同。

美國政府目前正在進行審查,「以確定我們要保留川普政府制定的哪一些措施,我們要調整哪些措施、要消除哪些措施。」

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東亞項目研究員奧德爾(Rachel Esplin Odell)被問到,布林肯告訴楊潔篪,在與來自世界各地近100名外交官交談後,他們對美國重新回來,感到非常滿意,並對中國政府已採取的一些行動深表憂心。他暗示,國際經組成反中國的統一戰線。

每一個國家對中國的關係複雜多變

奧德爾回應說,我認為這是將複雜的現實過分簡化。誰組成反中聯盟了?總是有人說,許多國家跟美國站在一起對抗中國,但實際上每一個國家與中國的關係複雜多變。  

在日本眼裡,美國當然是合作夥伴,對中國採取更具競爭性或對抗性的手段,事實就是如此。但是,中日關係非常重要,在過去的幾年,中日在許多方面都試圖克制兩國的尖銳對抗。歐盟也是這種情況。德國和法國已經明確表示,他們對中國打算採取自己的戰略立場。

在拜登政府上任之前,德國就完成簽訂中歐投資協議,儘管當時即將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明確表示希望德國等待拜登上台再說。

另外,記者問到,美國防部擔心中國將在台海發動軍事攻擊,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改變現狀。

統一台灣只是中共的願望

奧德爾回應說,中國可能過度誇大對台灣的武力意圖。當然,他們的願望就是統一台灣。但是,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願望,並不意味有即將實施的計劃。

中國政府認識到,無論是侵略台灣或對台灣進行重大軍事行動,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難取勝和取得成功的。

這將給他們在經濟上和外交上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他們真想侵犯台灣,將面臨長期內部叛亂的風險,這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因此,即使台海有軍事「過度競賽」現象,共軍也不大可能犯台。

台灣近年來反中情緒高漲

中共可能採取更多有限度的方法,來採取脅迫台灣,可能是奪取一些靠近中國的台灣小島,或者是採取一些封鎖戰略。即使那樣,也不能保證中國取得長期的積極成果。在中國政府看來,他們最終傾向於實現和平統一。

近年來,台灣對統一的態度更反感了,而贊成獨立的態度有所增強。即使現在更多的人希望最終獲得獨立,台灣多數人還是希望維持現狀。我想說,(台灣總統)蔡英文在這方面比較務實,不會立即推動獨立。

如果中國沒有台灣宣布獨立的藉口,他們不可能武力攻打台灣。但是,所有這些假設都建立在長期立場上,即如果兩岸同意,美國不會反對雙方的和平統一。在中國,有人擔心美國可能會偏離這一立場。

中國應考慮調整對台戰略

中國問題的核心在於,他們經常派遣更多軍機,越過中線,進入台灣的ADIZ(防空識別區),並且拒絕與蔡英文和民進黨接觸。

他認為這些方式非常不現實的,並且會損害中國的立場。

看到香港的事件,在台灣人民心目中「一國兩制」不再可行。因此,他認為,如果中國真的想要「和平統一」,就應該多加考慮如何調整其戰略,並與民進黨進行更多接觸。

back to top
navbar logo